三十三
四点钟,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从部里回到家,不过他来不及马上到房里去见安娜,这在他是常有的事。他要到书房接见等候在那里的来访者,还要签署管事拿来的一些文件。来吃晚饭的人(通常有三四个人来卡列宁家吃晚饭)来了,有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的老堂姐,一位厅长和他的太太,一个被推荐到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手下任职的年轻人。安娜到客厅来招待客人。五点整,彼得一世的青铜大钟刚要敲第五下,身穿燕尾服、打着白领结、佩戴着两枚金星勋章的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走进客厅。他这样打扮是因为一吃过饭就要出门公干。他生活里的每一分钟都有事情做,而且是预先安排好的。为了完成每天必做的工作,他对守时是极严格的。他的座右铭是:“不慌忙,不休息。”他走进客厅,向每位客人点头致意,马上就坐下来,微笑着对妻子说:“是啊,我的孤独生活结束了。你都不会相信,一个人吃饭真不自在(他着重说了‘不自在’三个字)。”吃饭时他和妻子谈了些莫斯科的事,带着嘲弄的微笑问到斯捷潘·阿尔卡季奇。不过席间所谈的大都是共同的话题,有关彼得堡官场上和社会上的情况。饭后他陪客人坐了半小时,然后又笑嘻嘻地握握妻子的手,就坐车到委员会去了。这一晚,安娜没有上别特西·特韦尔卡娅公爵夫人家去,虽然她一听说安娜回来,就请她晚上去做客;也没有到订了包厢的剧院去看戏。她不出门主要是因为她等着穿的衣服还没有做好。总之,在客人走后,安娜打扮了一下,她对自己的装束很不满意。她一向很擅长穿着不太贵重的服装。去莫斯科前,她曾叫女时装师替她改制三件衣服,要求改得完全看不出改制的痕迹。这些衣服三天前就该做好了。但至今还有两件根本没有做。改好的那一件也不合安娜的意。时装师前来解释,硬说她改的式样更好,安娜发了一顿脾气,过后回想起来都不好意思了。为了让心情完全平静下来,她来到儿子的房间,同儿子一起待了整整一晚上,并亲自照料他睡下,为他画了十字,盖好被子。她很高兴没有出门,这一晚过得很愉快。她心情轻松而平静。她很清楚,她在火车上觉得不平凡的那件事,不过是交际场上微不足道的一桩小事,她不必为自己及对别人感到羞愧。她拿起一本英国小说坐到壁炉边,等待丈夫回来。九点半,她听到了他的铃声,他走进房里来。
“你可回来了!”她向他伸出手说。
他吻吻她的手,坐到她身边。
“我看,总的来说,你这次旅行很顺利。”他对她说。
“是呀,非常顺利。”她答道,接着便一五一十地从头讲起:她如何跟渥伦斯卡娅同车旅行,到达莫斯科时如何如何,车站上又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又讲到她起初觉得哥哥可怜,后来又同情多莉。
“我不认为这个人可以原谅,虽然他是你哥哥。”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严厉地说。
安娜笑了笑。她知道,他这样说是为了表明自己敢于不徇亲情直抒己见。她了解丈夫的这种性格,喜欢他这一点。
“我很高兴这一切都顺利结束,你也回家来了。”他接着说。“哦,关于我让委员会通过的那个新法案,那边有什么议论吗?”
安娜对关于这个法案的议论一无所闻,她把他这么重要的事情轻易地置之脑后,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这边的情况正相反,这件事弄得舆论哗然。”他得意地笑着说。
她看出来,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想就这件事告诉她一些愉快的消息,她就向他提出各种问题,有意让他讲出来。他仍然带着得意的微笑,讲述了法案通过后他受到欢呼的情景。
“我是非常、非常之高兴。这证明了,我们终于对这种事业开始确立明确而坚定的观点。”
阿列克谢·亚历山得罗维奇就着乳脂和面包喝完了第二杯茶,就起身到书房里去。
“今晚你哪儿也没去,一定觉得无聊吧?”他说。
“噢,不!”她回答,也跟着他站起来,陪他从客厅向书房走去。“最近你在读什么书呀?”她问。
“最近我在读利尔公爵的《地狱诗篇》,”他答道,“这本书太妙了。”
安娜莞尔一笑,就像人们看见亲爱之人的弱点便露出这种微笑。她挽住他的手,把他一直送到书房门口。她知道他有夜读的习惯,这已成为他的一种必需。她知道,尽管他公务缠身,几乎没有一点余暇,他仍然视为己任地关心知识界的一切优秀成果。她也知道,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政治、哲学和神学书籍,艺术对他的本性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但尽管如此,或者毋宁说正因为如此,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放过艺术界的任何有影响的大事。他认为博览群籍是他责无旁贷之事。她还知道,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在政治、哲学和神学方面常常产生疑问,或者说,他有所探索,但是对于他一窍不通的艺术、诗歌,尤其是音乐方面的问题,他的见解却非常明确而坚定。他喜欢谈莎士比亚、拉斐尔、贝多芬,谈诗歌和音乐的各种新流派,把它们都一一作了明确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