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学 > 安娜·卡列尼娜(152)

安娜·卡列尼娜(152)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他既然已着手研究这一问题,就得仔细认真地阅读所有和这一问题有关的书,并且打算秋天去国外再实地进行考察,为的是在这一问题上不再发生他研究其他问题时所经常发生的情况。常常有这种情况,他刚开始理解交谈者的想法,开始述说自己的意见,交谈者突然对他说:“那么考夫曼、琼斯、杜布瓦、米契里是怎么说的?您没有读过他们的著作。读读吧,他们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

现在他清楚地看到,考夫曼和米契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告诉他。他明白,他想要什么。他知道,俄国拥有极好的土地,极好的劳动者,在某些场合,例如他在途中遇到的那个农民一家,劳动者和土地提供了很多产品;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按欧洲方式投放资本,产量就很少,这只是因为只有按照劳动者自己特有的方式,他们才愿意干活,而且干得好,这种对立不是偶然的,而是一贯的,是由民众的特性决定的。他认为,俄国人民具有这样一种意向,自觉地播种和耕作一大批闲置的田地,直到所有的土地都不再闲置为止,为此,他们坚持采用这些必要的经营方式,而这些方式完全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坏。他想在他的著作中从理论上说明这一点,并且在自己经营实践中加以证实。

三十

九月底,为了在出租给合作组的土地上建造牲口棚而运来了一些木材,还卖掉了黄油,分了利润。农业在实践中进行得很出色,至少列文是这么认为的。为了从理论上阐明问题,完成自己的著作——列文梦想这部著作不仅应该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引起一场变革,而且要根本取消这门学科,奠定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新学科的基础——必须去国外走一趟,实地研究国外在这方面所做的一切,并且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在那里干的一切都是不必要的。列文只等小麦卖掉,拿到钱后,就去国外。但是,天下起雨来,地里的谷物和马铃薯无法收获,一切活儿都停下来,甚至小麦也无法卖出去。道路泥泞不堪,不能通行;两座磨坊被洪水冲毁,天气越来越糟。

九月三十日,太阳一大早就出来了,列文以为是个好天气,便决定做启程的准备工作。他吩咐装运麦子,派管家到商人那儿收钱,而自己则去农场作临行前的最后安排。

列文办完所有的事情之后,全身湿透,雨水沿着不透水的大衣流到他的脖子里,灌进他的皮靴,但是傍晚回家时他却精神振奋,兴致勃勃。天气越来越坏,雪糁子抽打着浑身湿透、耳朵和脑袋抖动不停的马,使它只得侧着身子走,戴着风雪帽的列文心情却很好,他快活地环顾四周,时而望望沿着车辙流淌的水,时而望望光秃树枝上挂着的水滴,时而望望桥面上点点滴滴没有融化的白色雪糁,时而望望赤裸的榆树周围堆积成厚厚一层的颜色仍然暗绿的落叶。虽然周围的自然景物是阴郁的,但是他觉得自己特别振奋。在远处的村子里同农民的谈话表明他们对新的关系已经开始习惯。他去过一个看门老头家烤衣服,老头显然赞成他的计划,表示愿意合伙购买牲口。

“只要坚定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我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列文心想,“而劳动和工作也就有了动力。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而是公共福利的问题。整个农业,主要是所有农民的状况,应该彻底改变。用共同富裕来代替贫穷;以利益的一致来代替互相敌视。总之,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然而是极其伟大的革命,先从我们一个县的小范围开始,然后扩展到全省,全俄罗斯,最后扩展到全世界。一种正确的思想不会没有成果。是的,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工作的目标。至于我,科斯佳·列文,曾系着黑领带去参加舞会,求婚遭到谢尔巴茨卡娅小姐的拒绝,觉得自己是那么可怜和不中用——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我相信,富兰克林[14]想到自己的往昔也同样会觉得自己不中用,同样不相信自己。这都无所谓。他一定也有个可以与之畅谈自己计划的阿加菲娅·米哈伊洛夫娜。”

思绪滚滚的列文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去商人那儿的管家已经回来,带回一部分小麦的钱。同看门老头的合同已经签订好了。管家路上看到其他各处的谷物都堆在地里,所以自己还没来得及收上来的一百六十堆麦子比起别人家的损失来算不了什么。

吃过饭以后,列文照例拿起一本书坐在圈椅上,他一边看书,一边继续思考与自己的著作有关的眼前这次出国旅行。今天,他特别清楚地认识到他工作的全部意义,于是他头脑中自然而然形成了表明他思想实质的整段整段的文句。“这些应该写下来,”他想,“它们应该成为一篇简短的引言,过去我还认为引言不必要呢。”他站起身向写字台走去,躺在他脚旁的拉斯卡伸伸懒腰,也站起来,朝他望望,仿佛在问他去哪儿。但是他没来得及写下来,因为几个领头的农民来请他安排农活,列文只得到前厅去接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