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澳当即明白了宣宗的意思,于是派人四方采访,最终写成《十道四蕃志》,进献给宣宗。
没多久,大臣薛弘宗出任邓州刺史,韦澳为之践行。
薛弘宗说:“昨天入宫拜谢,圣上对邓州的事了如指掌!真奇天子也。”韦澳一笑,没说话。
对掌控大臣这件事,宣宗乐此不疲。
于延陵被授建州刺史,入宫拜谢。
宣宗问:“建州离长安多远?”
于延陵答:“八千里。”
宣宗笑道:“朕左右前后皆建州人。卿在建州,当如在朕面前;反之,虽万里之遥,亦如在朕三尺阶前,懂吗?”
于延陵惊悸不已。
宣宗又给一蜜枣,以作抚慰,随后将他打发走。
宣宗喜欢外出,对他来说,能随时随地都监控大臣。
有一次,宣宗在长安郊外打猎,遇见一些樵夫,便问他:“你们是哪里的百姓?”
樵夫:“泾阳。”
宣宗:“地方官是谁?”
樵夫:“李行言。”
宣宗:“为政何如?”
樵夫:“李大人方正固执。有劫贼五六人与军士有勾连。后者蛮横要人,李大人仍将劫贼尽杖杀。”
宣宗还宫,将李行言的名字写在帖子上,挂于殿柱。
两年后,李行言升为海州刺史,入宫拜谢。
宣宗:“曾在泾阳为官吧。”
李行言:“在泾阳二年。”
宣宗:“来人,赐金鱼袋紫衣。”
李行言再谢。
宣宗:“知道为什么吗?”
李行言:“不知。”
宣宗顾左右,有宦官取来殿柱上的帖子给李行言看,后者恍然大悟。
又,宣宗打猎于长安西,至渭水,见很多乡亲在村边的佛祠设斋参拜,问其原因。乡亲答曰:“我等是礼泉县百姓。本县县令李君奭,爱民而有良政,但任期已满。我等想留住李大人,故而烧香求佛。”
宣宗又把李君奭的名字写在宫中屏风上。
后来,有关部门两次任命新的礼泉县令,都被宣宗抹去。
一年后,怀州刺史空缺,宰相请示宣宗,宣宗御笔写道:“礼泉县令李君奭可为怀州刺史。”
对于宦官,宣宗控制得也不错。“每罢左护军,由右出;罢右护军,由左出,盖防微也。宣宗既以法驭下,每罢去,辄令自本军出,中外不能测。”
宣宗事无巨细地处理着政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大中时代的宰相和大臣都非常平庸的原因。这种过分的、甚至无理由的严苛,导致唐末朝廷上的杰出人物寥寥。
当然,也不能说一个出色的人物都没有。
比如新任京兆尹的韦澳,方正严谨,果敢有谋。当时,国舅郑光颇有权势,在长安郊外拥有庄园而不纳租。韦澳闻讯,立即拘捕了庄上的管事,以五天为期,不纳租即按国法严惩。
郑光求于姐姐郑太后,太后找来宣宗讲情。
于是,宣宗在延英殿召见韦澳,问:“卿为何擒拿郑光庄吏?”
韦澳陈述事情本末。
宣宗问:“卿打算怎么处置?”
韦澳答:“依法从事。”
宣宗又问:“郑光非常在意他的庄吏,怎么办?”
韦澳笑道:“陛下起用臣为京兆尹,是叫我清理长安的积弊。如果宽宥郑光的罪责,那么只能说明朝廷的法度是为贫寒之人预备的。若陛下命臣放过国舅,臣不敢奉诏!”
宣宗长叹一声:“卿说得对,只是无奈太后再三求情于朕。爱卿,若郑光今天交了租,你能放了那庄吏吗?”
韦澳答:“今天尚在限期里,但明天再交,就放不了了。”说罢,韦澳起身告辞。
宣宗入内向母亲郑太后说:“韦澳刚直不可犯,还是快叫舅舅把租交了吧。”
无论如何,这个事还是挺动人的。既显示了韦澳的刚正,又道出了宣宗在大臣面前的惶恐,还是很可爱的。
宣宗为政之余,好读书,这是有原因的。
当时,大臣裴恽进诗祝贺政绩,里面有“太康”二字。
宣宗很不高兴:“夏朝时,启之子太康,无道失国,你竟以他比朕!”
还是韦澳,出班上奏:“西晋平东吴,三国一统,改号‘太康’。裴恽虽有失国之言,但仍有归美之辞。”
宣宗叹息:“哎,看来作为天子,必须博览群书,朕差点错治裴恽的罪!”
从那以后,宣宗“每退朝,必独坐内观书,或至夜中烛灺委积。宦官谓之‘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