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喜欢写诗,经常叫翰林学士们唱和。这一天,他写了首诗,叫翰林学士们品读。其中一人叫萧寘,看完宣宗的诗,恭维道:“陛下此诗,就算是‘湘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也比不过啊。”
第二天,宣宗将韦澳召进宫,问“湘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的来历。
韦澳说:“这是南北朝时南齐大臣沈约的诗句,萧寘认为陛下的诗清新明睿,所以拿沈诗作比。”
宣宗不动声色,徐徐道:“拿人臣的诗跟我比,恰当吗?”
本来呢,萧寘挺受宣宗器重。但自此后,宣宗就不怎么搭理他了。没多久,宣宗找了个借口,将他逐出长安,调浙西观察使。
身为皇帝,宣宗最初还是颇能纳谏的,只要看到谏官对其诏命表示出不同意见,差不多都会尊重谏官,重新思量而收回成命。但到晚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中十三年,牛党成员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给事中郑公舆、裔绰三驳认命。给事中,官职的品阶,为“正五品上”,属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和封驳诏敕、奏章,权力很大。
这一次,宣宗的倔劲也上来了,其诏令被谏官驳回一次,他下一次,反复者三。
当时,正逢寒食,宣宗在大内宴请百官,一起打马球。
打到一半,宣宗骑马来到由给事中组成的马球队前,对郑公舆和裔绰说:“两位爱卿,以前凡有批驳,朕无不允从。唯此次杨汉公事,关涉朋党。”意思是:你们这一次有了私心,是站在李德裕李党的角度来判此事,不公正。
裔绰道:“同州是太宗皇帝兴王之地,陛下为太宗子孙,尤其应慎重选择刺史人选。杨汉公往昔在荆南,贪污贪财为朝士所不齿,陛下为何以祖宗重地交付于该人?”
宣宗见对方仍不给自己面子,愀然色变,回马而去。
第二天,裔绰被贬为商州刺史。
宣宗的狭隘,有时候到了残酷无情的地步。
江南越州刺史进献了一名女乐师,有绝色。宣宗很喜欢,一度流连不出。
但一天早上,宣宗似乎有所警醒,自言道:“昔日明皇差点亡国,只是因为宠幸一杨贵妃。天下至今未平,我怎么敢忘记?”
宣宗继而对女乐师说:“留你不得。”
身边的宦官上前说:“可以把她放还越州。”
宣宗想了想,说:“放回去,我一定会思念她,不如赐她鸩酒一杯。”
这就是宣宗。
《续贞陵遗事》中的这一记载,本意似想表现宣宗勤政,不为外物所累,但却令人感到手段残忍。后来,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不取这一段,认为太违背人情,不可信。
宣宗早年崇佛,晚年修道,好仙灵之术,多寻访异人,召至长安。
董元素就是其中一个。他自江南来,人言他能役使鬼神。宣宗听后,立即召见,见董状貌古怪,于是对左右说:“其人深不可测。”
宣宗把董术士留在了翰林院,当夜又召见:“听说您颇有神术,现在南中柑橘正熟,能为我摘一个来吗?”
董元素一笑:“陛下,此小事,有何难?请把玉盒摆在榻前即可。”
说罢,董元素闭目持咒。没一会儿,即有微风入幕。元素上前打开玉盒,只见里面满是柑橘,奏道:“这是江陵枝江县的橘子。本想取更远地方的,但恐怕耽误了陛下的时间。”
可以想象当时宣宗惊奇的表情。
宣宗说:“卿有如此神术,想要什么东西都不会难吧?”
董元素答:“如果不是奉了天命,我怎么敢随意去取?如果那样的话,必会遭到天谴。”
当然,上面的故事被加入了魔幻元素,但宣宗越来越好仙道,却是不争的事实。
时有广州监军宦官吴德鄘。他离开长安的时候,患有脚病,但三年后回来时,却已经好了。宣宗很奇怪,便询问。
吴德鄘回道:“此皆罗浮山人轩辕集之功也。”
宣宗:“其神术如此?”
于是,立即派人招轩辕集入京。
轩辕集到了长安后,宣宗在内廷为之设馆驿。谏官恐轩辕集有害政事,屡屡进言,但宣宗不为所动。
宣宗说:“轩辕道人,口中从不谈人间事,你们不要担心。”
轩辕集在长安住了一年多,主动要求回广东罗浮山,意愿非常坚决。宣宗道:“先生请再留一年,等朕派人去罗浮山别造一道馆。”
轩辕集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