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5)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5)

作者:村上春树

鲍摩尔酒厂的“翻料”名人

鲍摩尔酒厂的“翻料”作业

实际喝起来,在鲍摩尔的威士忌里能感觉出人的手的温煦,那里没有“是我是我”一类咄咄逼人的表白,能一言蔽之为“就是这个”的因素也很稀薄,相反,那里有坐在火炉前看昔日朋友来信时的那种恬静的温情和思念,较之在热闹场合痛饮,更适合在熟悉的房间里用熟悉的杯子独自悠然品味,那样的话味道要鲜活得多。就像听舒伯特绵长的室内乐,须闭起眼睛吸一口长气来品味——酒的底味会因此深一两个层次,真的。

同鲍摩尔酒厂的古典方式相比,拉佛洛伊格 (13) 的作法远为现代化。传统的“耥垄犁”固然在使用,但其他工序几乎全部用电脑严格控制。发酵槽是闪闪发光的不锈钢(管理和维修都简单),仓库管理也更为机械化、更有效率。造酒的浪漫氛围在那里——至少表面上——几乎找不到。员工仅二十一人。的确比鲍摩尔效率高。干活的员工多数穿白大褂,戴口罩,几乎看不见口罩里面的表情。如此说来,在鲍摩尔没看见谁戴口罩。这里生产的纯麦芽百分之九十外销作混合酒,剩下的百分之十用来制作自家品牌。

我和拉佛洛伊格酒厂经理伊安·亨达逊交谈过。他头发已经开始稀疏,是所谓好人家出身的人,长相颇像英国影片中演配角的性格演员。虽然不是艾莱出生,但和吉姆一样,也是走着一条道的威士忌人生。八年前开始在拉佛洛伊格工作。交谈一开始有几分羞赧,多少带有事务性语气,但谈到威士忌时,(同吉姆相反)表情渐渐放松,一如法拉利车主谈起有脾气的六速变挡。“你问百分之九十外销作混合酒用是不是可惜?当然可惜,毕竟纯麦芽好喝,我也只喝纯麦芽。”

他继续介绍:“我们之所以在蒸馏工序中积极采用电子计算机,是因为这样管理更到位。归根结蒂,我们的目的是跟上时代步伐造出好喝的威士忌,也就是说总在摸索新的方法。其实,本世纪中叶接手这家酒厂并大大拓展经营规模的是一位女性经营者。由女性指挥造酒,这在苏格兰威士忌历史上是罕有其例的,但她把新方法大胆引进到拉佛洛伊格酒厂,结果取得了成功。这种进取精神,可以说是我们的传统。”口气虽然冷静,但此人也顽固得可以。苏格兰人各有其顽固之处,有时候真想用敲桶的木锤敲其脑袋,看发出怎样的声音。

拉佛洛伊格酒厂

他说:“别说那么多,先喝酒。我们要做的,一喝便知。”

果然,拉佛洛伊格自有非拉佛洛伊格莫属的味道。十年陈酿有十年的顽固味,十五年陈酿有十五年的顽固味,各有千秋,绝无曲意阿世之处。以文章来说,相当于海明威初期作品中那种入木三分的笔触,不华丽,不用艰深字眼,但准确刻画出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不模仿任何人,可以清晰看出作者的面目。以音乐而言,就是加入乔尼·格里芬的塞隆纽斯·蒙克 (14) 四重奏,而十五年陈酿或许更近乎加入约翰·科尔特兰 (15) 的塞隆纽斯·蒙克四重奏,二者都精彩得难以割舍,只能以此时彼时的心情加以选择。

“很难说哪个好。哪个都好,哪个都可以明确品出(palpable)味道的个性。”我坦率地说。

伊安这才露出微笑,点了下头:“这就对了。别用脑袋这个那个考虑那么多,也用不着看说明书,跟价格更没关系。多数人以为年头越多越好喝,但并非那样。既有岁月使之得到的,又有岁月使之失却的。蒸发有其增加的东西,也有减少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个性差异而已。 (16) ”

交谈就此结束。在某种意义上是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神谕。

最后一点是鲍摩尔酒厂吉姆·马丘恩先生道出的艾莱哲学(神谕):

“人们从各个角度详细分析了艾莱威士忌的特殊味道:大麦品质如何,水味如何,泥炭味如何……是的,这座岛上是出产优质大麦,水也极好,泥炭厚润清香。全然不错。但这些不足以说明岛上威士忌的味道,解释不了它的魅力。最关键的是,村上先生,最后来的是人。是居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的我们酿造了这种威士忌,是人们的个性和生活样式造就了它的味道,这是再重要不过的。所以,回日本你一定要这样介绍——是我们在这座小岛上酿造了香醇可口的威士忌!”

于是,我照写下来,一如忠实的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