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里面,一个简朴的小院,菊花枯萎了。高处架设着水槽,夏季游泳回来的客人,用水槽里的淡水冲掉身上的沙子。
稍远处有一间小屋,住着店老板一家。关着的玻璃门漏泄出收音机的高音,听起来只是一种空洞的响声,没觉得有人在。门口散放着两三双木屐,我白白等在这里,趁着收音机的间歇向里面打招呼。
背后有人来了。阴沉的天空洒下一缕黯淡的阳光,这时,我看见了门口木屐箱上闪亮的木纹。
一位脂肪堆积、体态肥白的女子,眯细着那双细而若无的小眼睛瞧着我。我要求住宿。那女子也不说一声“跟我来”,随即转过身子,朝着旅馆门口走去。
——安排的住房位于楼上一角,是朝向海面敞开窗户的小房间。女子拿来手炉,凭着这点儿火气,企图驱散长久关闭着的房间的空气,那股霉味儿实在叫人难以忍受。我打开窗户,让北风吹拂着身子。海的一角,依然和刚才一样,那里的云朵不是为了给谁观赏,慢悠悠地层层攒聚,相互嬉戏。云彩仿佛也是自然界无目的冲动的反映,而且其中一部分,必然出现明敏、理智的蓝色小结晶,以及晴空的薄片。看不到海。
……我站在这面窗户旁边,又在追寻刚才的思绪。我问自己,为何首先想到烧掉金阁,而不是首先杀死老师呢?
在这之前,也不是一点没想到要杀掉老师,而是忽然觉得,那样做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明白,即便杀死老师,那个和尚头还有那无力的恶行,照旧源源不断地从黑暗的地平线上出现。
一般地说,有生命的东西不具有金阁那般严密的一次性。人类只不过承继自然界诸种属性的一部分,运用有效的接替方法传播和繁殖。杀人如果是为着消灭对象的一回性,那么所谓杀人就是永久的误算。我是这样想的。如此说来,金阁和人的存在越发表现出了明显的对比,一方面,人类易于灭亡姿态,却浮现着永生的幻象;而金阁不朽的美丽,却飘荡着灭亡的可能性。人类这种motal现象,是无法根绝的。金阁这种不灭的东西,反而能够使之消灭。为什么人类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呢?我的独创性无可置疑。我烧毁明治三十年代被指定为国宝的金阁,这是纯粹的破坏,是无可替代的毁灭,确实可以减少人类创造的美的总量。
想着想着,甚至有一种谐谑的情绪袭上心头。“要是烧掉金阁,”我自言自语,“这种教育效果一定更加显著。由此,可以认识到,人类传宗接代的不灭不具任何意义;认识到,金阁单单保存下来,一直在镜湖岸边屹立五百五十年,这一事实不能形成任何保证;认识到,我们的生存君临其上的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亦即明日也许会崩溃的某种不安。”
是的,我们的生存确实被包围在一定期间持续的时间的凝固体中,并受其保护。例如,木匠为方便家用而制作的小抽斗,经年累月,时间凌驾于此种物体的形态,经过数十年数百年之后,时间反而凝固起来,好像剥夺了小抽斗的形态。一定的小空间,起初是被物体所占领,接着又被凝结的时间所占领。这是向某种幽灵的转化。中世时期神话故事《付丧神记》的开头这样写道:
阴阳杂记云,器物经百年,化而得精灵,从而诓人之心,号曰付丧神也。自是,世俗每年立春前,人家揩拭旧具之足,且多弃置于路次,谓之除煤烟。以此,则百年中有不足一年,当遭付丧神之灾难也。
我的行为就是为了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付丧神之祸,以此拯救他们免遭此祸。我要用我的行动,将有金阁存在的世界,转变为没有金阁存在的世界。世界的意义将确实改变。……
……越想我越感到自己快活起来了。如今,围绕我身体周边的世界,我眼见着这个世界的没落和终结渐渐临近了。太阳行将落山的光辉普照大地,载着霞光灿烂的金阁的世界,宛若指缝间漏泄的沙子,一时一刻都在继续沉落下去。……
***
住了三天的由良馆中断了,原因是老板娘看我一步未曾离开过旅馆,行为可疑,随即带来了一名警官。当我看到走进房间来的身穿警服的警官时,我害怕被发觉,但又马上感到,我没有什么好怕的。对他的询问,我如实回答,我告诉他,只因想稍稍离开寺院过上一段时间才出走的。我还出示了学生证,特意当着警官的面付清了房费。其结果,警官摆出一副保护者的姿态,立即给鹿苑寺打电话,核实我所说的没有假话,接着就说明他要亲自送我回寺院。而且,为了不伤害“有前途”的我,还特地换上了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