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燕食记(57)

燕食记(57)

作者:葛亮

来婶本叉着腰,冷眼看她。听到这里,忽然间,身体就松懈了。这一松,人也矮了下去。看的人有些发慌,他们知道,这话击中了来婶的痛处。

有厨工慌忙躬下身,收拾地上的木盆和柚皮,是打扫战场的意思。另几个将那女仔拉走。来婶不再说话,她用奇怪的眼光看了众人一眼。这目光没有焦点,好像落在很远的地方。她一转身,就回去后厨了。

傍晚时,她看见几个孩子在夕阳中玩耍。他们围着七少爷,锡堃手中是慧生新制的蜜渍柚皮,这是为太太们近日喜欢的居停口果。阿响正站在近旁,不随他们吵闹,很安静。脸上的笑容,也比一般十岁的孩子要沉和得多。

她看了好一会儿,阿响的样子,就此定格在了她的头脑中。她想起了某个厨工曾和她八卦,那日素宴,一个衣着体面的老人,目光也曾在这孩子的身上流连。人们都感到古怪。

少年的脸,夜里令她辗转反侧。天快亮时,蒙眬中几乎要睡去,她忽然想起有次回老家,本家阿舅说起流传在佛山镇的一则传说。有个尼姑,抱着新生婴儿,逃到了乡下亲戚家。后来有广州的大人物追来,这尼姑带着孩子却不知所踪。对这婴儿有印象的,大约只有祖庙街的老中医。因为孩子患了黄疸,他曾出诊上门。他深刻记得,婴孩的尾龙骨的正中,长了一块方正的胎记,万不见一。相书上叫龟骨记,主大贵。

这则传说,击打她。她顿时醒了。风驰电掣般,她又想起,有次她去水房,看到慧生正在洗头。原本披散的头发,还湿漉漉的。看到她,立时便用毛巾包起来,匆匆离开了。

这一幕幕串联成了一个念头。这念头炙烤着她,煎熬着她,令她感到折磨。

她睁着眼睛,看着天一点点亮起来。她推开窗子,外面没有晨曦的光,只有厚厚的、阴沉的云,好像压在了太史第外的门楼上。

终于有一日,慧生陪颂瑛出门,置办中秋的货品。来婶端了一碗桂花酿圆子,穿过花厅。路上有三太太的婢女经过,说不用劳她大驾,要替她送去。她一手端着盘子,一手打开婢女的手,笑说,我做出的好东西,倒由你嘴上抹蜜占了便宜去。

她终于找到了阿响。他并未与孩子们玩耍,而是在二进的朱漆门前擦通花。自他六岁起,每到年节,这就成了他例行的工作。他长高了,再不用站在板凳上,也不用踮起脚。

来婶走过去,说,响仔,擦累了吧。阿婶请你食好嘢。

阿响看看她,说,唔该阿婶,我仲未做完。

来婶和他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这孩子慢条斯理地回答,但并未停下手中的活儿。她终于有些不耐烦,过去大力拉了孩子一下,说,食完先做喇。

阿响被她拉扯得没有站稳,往后一倾,恰碰到了食盘上。碗里的桂花圆子,竟然扣在他身上。

孩子被猛然一烫,不禁颤跳了一下。来婶也慌了神,但她很快就平静下来。她想,这样好,省却了许多麻烦。

她对阿响说,大吉利是!这么不小心。快让婶子看看烫伤了没有。

说完,她不由分说,将孩子的衣服脱了下来。阿响的肩头红了一片,来婶一边大呼小叫,一边就势拉下了他的裤腰。

她不禁愣了一下。她看得很清楚,是的,这孩子的尾龙骨上,有一块青色的胎记。形状如一只屈身酣睡的猫仔。

她让自己平静下来,招呼近旁一个婢女,让她带阿响去上烫伤药,一边说,我去给他找身干净衣服来。

来婶走进了慧生母子居住的耳房。她的心怦怦直跳。她迟疑了一下,但没有让自己犹豫。

她想,这比她原本的计划,更为一气呵成。

她打开橱柜,找到一件阿响的衣服。然后开始在室内翻找。她翻得十分细致,但让自己不要留下痕迹。同时间代入另一个女人的心理,去揣测她可能收藏秘密的蛛丝马迹。

她小心翼翼,在柜桶里找到了油纸包,发现了那只翠镯。她拿起来,迎着光线凝神看,估出了上佳的成色,却也未看出其他的端倪。她在心里“哼”了一声,想,这女人不声不响,果然还有些家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不禁有些焦灼。当听到外面些许的声响,她紧张地几乎想要放弃。

在她关上衣橱的刹那。忽而闻到了一阵气味。这时,她的嗅觉派上了用场。隐隐地,是婴孩的奶味,因为陈年,有些腥膻。

她终于发现了那只襁褓。

虽然经年褪色,她还是认出来。这襁褓是一件僧衣改的,还可以看到衣领上绣的万字纹。衣料的质地细腻,她虽不懂什么是清装,但是在心里颤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