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燕食记(186)

燕食记(186)

作者:葛亮

⊙冧:粤语,塌掉、软掉。

⊙弱鸡:粤俚,形容人软弱无能。

⊙走咗好耐:粤语,指去世很久了。

⊙白车:粤俚,救护车。

⊙水鱼:粤俚,指容易上当的人,相当于“冤大头”。

拾伍秋风有信

凡炖法者有三要。一煁二汤水恰可,三要不失原味。此三者不可缺也;

凡炒法者有七忌。一忌味不和,二忌汁多少,三忌火色不匀或老或嫩,四忌小菜配合,五忌刀法不佳,六忌停洽,七忌用油多少。此七者不可犯也。

——红杏主人《美味求真》

谁也没想到,谢醒会把阵仗,搞得这么大。

他是躲在了幕后,出面的是香港厨师总会和亚洲电视。这会儿的香港,中英谈判僵持不下,又陆续经历了股市数次跌转。香港人日益务实,其中一个体现,便是把精力,都放在了“吃”上。

吃得讲究,也吃得缭乱。像“鱼翅捞饭”之流,自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上不得台面的。但中西餐却也在港九遍地开花,各成派系,有如春秋战国。本港的优势,又恰如海纳百川。有种饮品的诞生,可见一斑,叫“鸳鸯”。是大排档西茶档的发明,其实是咖啡、红茶与淡奶的混合。所谓“七茶三啡适量奶”,便如此时的香港,各种口味是来者不拒,浩浩汤汤,渐成大宗。

但有的餐厅,也想着扩展本地市场,众口咸宜,竟有了将各地菜系汇合一统的心思。一时间打着所谓“京川沪”招牌的新式餐厅竟渐成趋势。原本水火难容的口味,看似被调和鼎鼐,可也因此多了迁就与混杂。正经的老牌餐饮主事,纷纷对之心生嫌隙,觉得弄出来许多的“四不像”。

于是香港厨师协会办这么个饮食大赛,便是让各大山头门派,有个拜拜祖师爷的机会。在本地的饮食界,则是为了正本清源。顺道也敲打下旁门左道、求新无矩的徒子徒孙,清理清理门户。

谢醒靠在沙发上,细细地剪着一支雪茄,一边看着电视里几个剪彩的人,个个喜气盈于腮。

十月如小春。一个穿着超短裙的女记者,正采访厨师协会的会长。会长面目雍容,气度不凡,说着似是而非的口水话。谢醒听得不耐,咳嗽一声。和他一样不耐烦的,大约是会长身旁著名的落选港姐冯安妮。原本今年大热,但偏被爆出未婚生子,功亏一篑,只落得一个“青春小姐”的虛衔。难为收钱来做花瓶,还能保持神情矜持得宜。谢老板嘴角上扬,却又即刻耷拉下来,冷冷一笑。

这是他亲自请来的。他想在利舞台看选美,他是看客。如今还是看,心境却不同了。这电视的好处,就是隔了层玻璃,看什么,都像是作壁上观。连带这比赛的阵仗,便都不用身临其境,精简清静了许多。

但这场比赛,在香港市民这一年的记忆中,却是铿锵与喧闹的。大约五月落幕的港姐选举,其间有许多的黑幕与揣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一番钩心斗角,让人们看热闹的单纯的心,多少受了影响。食色性也。一臂未成,对食物的关注,倒成了某种代偿,安慰了被败坏了胃口。归根结底,这自然是谢老板的创意。口号是“美色易逝,美食无敌”。冯小姐倩笑,端着一碗天九翅的旗袍照。街招贴满港九,蔚为壮观,风头竟然盖过了同时期的立法局选举。

比赛分区进行。港岛西起摩星岭、坚尼地城,东至柴湾;九龙则西起昂坪洲,东至于鲤鱼门。滚动赛制,分时段直播录播。因为赛期漫长,为了吸引眼球,这场比赛终成了本港全民的嘉年华。其间自然有许多的噱头,大约也是为了节目效果。如为出身长洲的“虾酱婆婆”陈七姐贺百岁的寿辰;又如天后电器道的牛腩粉世家卢氏兄弟相阋。兄长愤而退赛,并且在媒体唱衰手足。这一番煞费苦心,飙高了收视率。其间一波三折,有炒作之嫌,亦为人诟病。但毕竟“民以食为天”,大小食肆各出奇招,成就了检阅本港的厨艺脉象,也调动了市民的丰盛食欲。

“陈五举”这个名字,是人们在狂欢中落潮、走向审美疲劳时,脱颖而出的。

五举代表观塘出征。他是中规中矩的人,做菜就是做菜。又是平凡恭谨的面相。一个本帮菜厨子,没有显赫的师承,也无甚可圈点的履历。他是不起眼的。就连对手也不屑与他明争暗斗。然而入围赛便是如此,偏是这样温厚的人,评委们是庇佑的。因为不选他或许没什么,但选他一定不会出错。表现乖张的那些,固然大鸣大放,只能是佐料。苦辣酸甜,稍纵即逝,靠自己是难以成就的。要入味,被人记住,终究还是靠食材本身。五举就是这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