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王能好(23)

王能好(23)

作者:魏思孝

桥洞的一则,立着石碑,贴着市级文物保护的标识。经专家考证,此桥建于初唐。碑文记载:唐初建村,南北近山,路通东西,历史悠久,是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唐朝曾设驿站,因南跨太平岭,和南山相望,故定名“岭子驿”。拴马桥顾名思义,为来往驿站的官员,拴马所用。对拴马桥的构造和建筑工艺,碑文没有提及,只是一座普通的横跨水渠的石拱桥罢了。

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上,岭子镇所有的人为建筑,拴马桥的历史最悠久。它见证了岭子镇的兴衰,朝代更迭,战乱,瘟疫,外族入侵。现在,我们从这桥上经过,这坑洼的路面,是一千三百多年来,历代的居民,天南海北的过客,举人,状元,土匪,商人,从这桥上经过留下的印记。以上是有次导游说的,王能好路过听到,回去后一板一眼向王庆学舌。在外面干活时,他也把这当作炫耀,和不少外地的工友说起过。有个临沂的工友专门为此来过,大失所望,说,这个鸡巴桥,还成文物了。

冬天适合回忆。看着拴马桥,王能好想起小的时候,闭着眼,耳朵贴在青石桥面,猜走过来的是男是女。有时马车经过,马掌踩在石头上,踢嗒踢嗒,声音清脆。现在他想让自己忙起来,就不会想那么多。这么多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陷入回忆的时刻,总是少。他不喜欢这样,忧郁寡欢,像是要否定自己的人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〇二省道开建,双向两车道,从岭子镇的南边经过。自此,中心大街成了旧镇区,如今超市、储蓄、邮局、镇政府、餐馆,都集中在省道的两侧。中心大街原本的两处供销社,依旧保持多年的原貌。向西刚下拴马桥,路南是其中一处供销社。老邢正把采暖炉搬出来,摆在门前。他以前是赶集卖杂货的流动摊贩,前些年承包下供销社,平时卖杂货和劳保用品。刚入冬,他进了一批采暖炉。老邢看到王能好,喊了声,怎么回来了?王能好回头笑了下,没搭话,继续走了。去上海前,王能好在老邢这里买鞋。不仅是老邢,去之前,他逢人就说自己要去上海。一个月不到又回来了,脸面上挂不住。

邮政储蓄的小姑娘见到王能好,二十多天前他信誓旦旦要发财的壮语还在耳边,问,不是去上海了,怎么回来了?以为他是来存钱,又问,这么快就发财了?等王能好拿出存折要取钱时,又感到意外。这些年他只存钱,还是头一次要取钱。王能好说,我家老三死了,回来待几天,再出去。储蓄员、快递员忙停下手里的活,围过来,问怎么死的?王能好一五一十把事情说了,见大家啧叹,随他的话语,脸上不时闪现惋惜,皱眉,犟鼻,哀叹,见成功取悦到异性,更激发了王能好的兴致,又补充了些老三生前的劣迹。了解到死因后,她们很快失去了兴趣,撇开王能好,分头忙自己的事。

这么多年,王能好不习惯手里留余钱。干劳务市场,工资现结,存到整数,他就去存上。日常花销,他能省则省,吃穿用度一切从简,不抽烟,喝酒是唯一的不良嗜好。他没结婚,也没和父母分家,平时家里的吃用,花王父的退休金。除了邮政储蓄的工作人员,没人知道王能好存了多少钱。有时,他喝多了酒,给人打电话,上赶着要把钱借给别人,十万八万随便开口。酒醒后,话就不作数了。老大有钱,这是大家的共识。就像今天,王能好取了两千块,剩下的继续存定期。柜台的小姑娘问,老王,你取这些钱干什么使?王能好说,买块新手机。小姑娘又问,买新手机干什么?王能好说,手机里小姑娘多。小姑娘说,小心被人骗了。王能好说,能骗我的人还没出生呢。王能好走后。几个小姑娘聚在一起说,这个老王,要不是这么抠,也不至于讨不到媳妇。说完这个又讨论起死掉的老三。有些人不认识老三。镇上像王能好这样的人尽皆知的名人并不多见。除了他的光棍身份,更得益于他的性格。邮递员小杨是王一村的,对老三的评价如下:二流子,在厂里看过大门,偷奸耍滑,这样的人在哪里都待不长。有人说,王能好看不出一点难过的样子,又问,他们是亲兄弟吗?

出了邮政储蓄,王能好走进附近的手机店,原价八百多的智能手机,一番砍价,又把之前的旧手机折损,好说歹说六百五成交。复制完通讯录,下载好几个常用的软件——主要是交友软件,又存了一批歌曲。无实体按键,他一时有些不适应,在老板的演示下,先学会了怎么打电话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