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很明白,康熙痛恨索额图的原因是觉得是他毁了胤礽,并非因为谋逆的事情。这里我们可能要先规避影视剧对我们的干扰,要知道,康熙在史书上可是连“胤礽想谋逆”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他又怎么可能去替索额图打掩护呢?
康熙本想用索额图的死来敲打胤礽,让儿子赶紧回归父亲的怀抱。可事实上,胤礽却被吓破了胆,生怕自己哪天也被废掉,于是,胤礽开始变得战战兢兢,行为诡异。而向来安全感不足的康熙看到胤礽的样子,也开始担心胤礽是否会为了帮索额图报仇而选择谋逆。父子两人从此都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活得越来越压抑。几年后终于发生了“一废太子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康熙仅仅因为胤礽半夜偷窥了自己的帐篷,便不加询问,立刻判断胤礽要刺杀自己,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宣布了废太子的决定。可见,康熙一定在内心中早就预想过胤礽谋逆的场景了,他才会因为一丝风吹草动就立刻出现了严重的过激反应。而废太子的当天,心理防线崩溃的康熙也上演了他一生中最为失态的一幕——他是在群臣面前边哭边宣布的决定:
谕毕,上复痛哭仆地。诸大臣扶起,上又谕曰:太祖、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
康熙甚至在返京后敬告天地时,仍在向上天哭诉:
不知臣有何辜,生子如允(胤)礽者!……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始终;如我国家无福,即殃及臣躬,以全臣令名。(《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
很明显,废了胤礽,康熙有一瞬间都觉得大清彻底后继无人了,只盼着他自己能再多活几年。而我们眼中个个实力强劲的皇子,在康熙看来那都是远不及自己、难堪大用的。然而,对康熙来说,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也就是“一废太子”后的两大连锁反应:皇子内讧、朝堂失控。
关于皇子内讧的缘由,我们此时应该都很清晰了:先是老大胤禔的自杀式发言,这百分之百吓到了康熙。“如诛允(胤)礽,不必出皇父手。”这句话一方面体现了皇子间的矛盾已经大到了手足相残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暴露了连久负贤名的老八也存在着夺嫡的野心。再加上之后老九和老十四为了老八当面冲撞康熙,老十四甚至不惜赌咒发誓,更是让康熙明确了皇子间结党的事实,以及康熙作为父亲的权威的下降。
然而除了皇子内讧,更加让康熙震惊的还是朝堂失控。“一废太子”后的康熙冷静下来后,他也不愿意就这么接受失败的结局。在他先后接到老三胤祉举报老大魇镇胤礽,以及老四胤禛为前太子胤礽申冤的消息后,康熙觉得自己前半生的付出,其实还有回旋的余地,“圣父圣子”的构想貌似还有机会实现。于是,他就想复立胤礽,但金口玉言,康熙自己是不好打脸的,于是他就提出了让群臣共同推选新太子的想法,并且表示:
众议谁属,朕即从之。(《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这话说得很漂亮,你们就选吧,朕肯定听从众臣的意见。
同时,康熙为了保险起见,还提前做了三件事:把年纪最大的老大胤禔圈禁了;把久负贤名的老八胤禩革爵了;召见汉臣领袖李光地,并对其疯狂进行暗示。就在公选太子前,康熙曾单独召见李光地,询问道:
废皇太子病,如何医治方可痊好?(《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按理说,有病也得问太医,问一个大学士管用吗?康熙的意图昭然若揭。可能在康熙的心目中,这已经是在不打脸的情况下,他所能做出的最强暗示了。可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公选当天,朝堂上还是出现了严重失控。被革爵的老八获得满朝拥戴。康熙当即驳斥道:“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众爱卿啊,你们都好好想想清楚,重选!大臣们则表示,既然皇上不同意,那还是您自己定吧。可康熙偏偏不答应,说你们定,就你们定。结果第二轮投票后,老八再次高票当选。情急之下,康熙不得已打了张明牌,他传召李光地,质问道:
前召尔入内,曾有陈奏,今日何无一言?(《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