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56)

成为雍正(56)

作者:李正

众所周知,老十四胤禵和老四胤禛都是德妃乌雅氏的儿子,是“九子夺嫡”中唯一的一对亲兄弟。可老十四最终却以“八爷党”的身份,站到了亲哥哥老四的对立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切都要从老十四的童年说起。

康熙二十七年(1688),老十四胤禵出生了。乌雅氏一共有三个儿子,但只有老十四和她的感情才是最深的。

乌雅氏的大儿子就是老四胤禛,但因为乌雅氏当时刚入宫不久,地位较低,所以老四刚满月就被送到了贵妃佟佳氏的宫中,由后者抚养长大,这便导致老四与乌雅氏母子间的感情很淡。而乌雅氏的二儿子,也就是老六胤祚,在6岁时就夭折了,乌雅氏对老二在感情上更多的应该是伤心与遗憾。而就在胤祚夭折三年后,老十四出生了。因此,老十四不但是乌雅氏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一个全新的精神寄托,更是乌雅氏唯一亲自养大的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十四从小就享受着母亲的无限溺爱与偏心。

以老四的“心胸开阔”,眼睁睁看着母亲偏心眼,他的心里是不可能不嫉妒的。尤其在老四小时候,他还曾被康熙批评“喜怒不定”。

原有幼年微觉喜怒不定一语。(《清世宗实录》卷四九,雍正四年十月初八日)

因此,在老十四的童年记忆中,多半有着一个温暖的母亲,一个威严的父亲,还有一个脾气古怪的哥哥。所以便不难理解,他们兄弟二人注定是会有隔阂的。

不过老十四为什么又会和老八走到一起呢?这其中他们母辈的缘分可谓是妙不可言。

很多读者不了解的是,乌雅氏和老八的母亲卫氏,以及老十二的母亲万琉哈氏,三个人是同一天进宫的。这种特殊的缘分,就使得她们姐妹间的关系非常好,她们的孩子们自然也会经常在一起活动。此时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老十四,面对自己从小就常见到的三位哥哥,一位是喜怒不定的老四,一位是素有贤名、待人和善的老八,还有一位是相对平庸的老十二,我们会更亲近谁呢?毫无疑问是老八。

除了胤禵童年时的兄弟关系,再看他自身,老十四胤禵的个人能力应该也是很强的,虽然不知为何历史上没有留下直接的史料证据,但有两项侧面的证据,可供我们做出判断。一是老九胤禟曾评价过老十四:

才德双全,我弟兄们内皆不如。

二是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起,康熙外出时都会频繁地带着老十四,他随圣驾出行的次数不仅远超过没有参与夺嫡的老五、老七和老十二,还超过了老九、老十这两个夺嫡的边缘人物。如果老十四能力不济的话,以他当时的年纪,应该是很难受到康熙如此多的宠爱的。

同时,在母亲乌雅氏的溺爱下,胤禵还养成了一种率真、愣头愣脑的直脾气,特别像满人的传统脾性。总而言之,聪明伶俐、心直口快,这就是老十四在历史上初登场的样子。

那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迈上了夺嫡之路的呢?

二、机缘巧合地崛起

此处要特别说明下,康熙四十五年(1706)前后,老十四胤禵应该改过一次名,改叫“胤祯”,和“胤禛”同音不同字。雍正登基后,出于避讳的需求,就把老十四的名字又改回了“禵”字,他自此便就是允禵了。具体的史料考证大家可以参见冯尔康先生的《康熙十四子胤禵改名考释》。而在文中,我们仍继续称呼他为老十四胤禵。

老十四的崛起,其实主要围绕两件事: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废太子风波,康熙五十七年(1718)的抚远大将军选拔。

康熙四十七年时,胤禵21岁,当年的“废太子事件”起初可以说是和老十四毫无关系的,但经老十四一番操作之后,却让自己收获颇丰。

“废太子事件”整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老大举报老二半夜偷窥康熙帐篷,间接导致老二的太子之位被废;第二阶段,老大的亢奋招致了康熙的怀疑与打压,康熙宣布不会立老大为太子;第三阶段,老大发表了著名的“蠢猪讲话”,要保举老八为新太子,并表示自己可以出面杀了老二,这最终导致老大、老八双双获罪。

而在听闻老八获罪的消息后,老十四主动去找老九,提议一起去担保老八无罪。老十四这一大胆的提议,甚至连老九都没想到,老九直接感慨道:

十四阿哥甚有义气,八阿哥为相面的事得罪,要约我同保,救他。

于是,在康熙当众宣布要锁拿老八时,老十四和老九就出面顶撞康熙,保起老八来了。当时老十四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