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55)

成为雍正(55)

作者:李正

老十三状告老三,我们拿脚都能想出来雍正会怎样进行裁决。果然,雍正宣判老三的亲王爵位降成郡王,比老十七都矮了一截。

但不久后却有一个意外情况出现,就是宣传雍正弑父杀弟的“曾静案”爆发了。彼时雍正的心思就全扑在洗脱自己的污名上了,在雍正七年(1729)他还出版了清朝名著《大义觉迷录》来为自己的种种传闻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为了配合《大义觉迷录》的出版,雍正还在当年恢复了老三允祉的亲王爵位,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兄长还是很不错的。

可好景不长,雍正八年(1730)二月,老三允祉的爵位刚被恢复,老十三就在五月份去世了。雍正受不了打击,痛哭流涕。可老三允祉却不一样,他和老十三本来就是对头,因此老三不但在丧礼上面无哀色,而且在丧期内还经常迟到早退。最终,雍正在盛怒之下,也管不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了,当即发布长文,历数老三从小就说话费劲等种种“罪过”,之后又命令宗人府的全体王公属员以最高级别的标准,加班加点地开会给老三定罪。最后,就在老十三去世的当月,雍正就定出了老三的10条大罪,并在夺去了老三的爵位后,圈禁他到景山反省去了。

两年后,雍正十年(1732),老三死在了景山,终年56岁,总算是结束了他自己这别别扭扭的一生。之后,在乾隆二年(1737),乾隆宣布恢复他三大爷允祉的亲王爵位,还给了一个颇有意味的谥号——“隐”。老三胤祉若是泉下有知,会想着自己这一辈子若是真能“隐”起来就好了。可惜一身的才华最终也躲不开政治旋涡的诱惑与冲击,他的人生,总归是以悲剧收尾的。

注释1:见《世宗宪皇帝上喻旗务议覆》卷八,四库全书本,第8页a。

注释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朱批奏折,允祉奏,无朝年,第212号;转引自杨珍:《满文密折所见诚亲王允祉与雍正帝胤禛》,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大东文化大学编《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443页。

注释3: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曾参与平定吴三桂的叛乱,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抚远大将军,次年随康熙征噶尔丹,在昭莫多(位于今乌兰巴托东)大败准噶尔军。后还京师,进一等公。

注释4:魏廷珍,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后官至工部尚书。

注释5:见《博野县志》卷六,《儒林》,新华出版社,1996,第9页a。

注释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初五日,中华书局,1984,第2365页。

注释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奏折,允祉奏,无朝年,第212号;转引自杨珍:《满文密折所见诚亲王允祉与雍正帝胤禛》,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大东文化大学编《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443页。

注释8:同上书,第444页。

注释9:同上。

注释10:同上。

注释11:同上书,第445页。

注释12:“允祉从前过恶多端,不可枚举。但因其心胆尚小,未必敢为大奸大恶之事。”(《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

注释13:雍正皇帝第八子。

注释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三册),雍正六年二月初二日,中华书局,1993,第1761页。

注释15:秀才曾静读吕留良遗作,深受反清复明等思想的影响,反对清朝的统治。雍正六年,曾静派门人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其造反,被岳告发下狱。审问后,雍正将该案相关上谕、曾静的口供及忏悔之言集为《大义觉迷录》,并将曾静免罪释归。

老十四胤禵:一母同胞的最终角逐

老十四是“九子夺嫡”选手中年纪最小的阿哥,但他的形象却似乎相当成熟、复杂。在长期以来的政治传说中,人们经常说他才是康熙真正属意的继承人,可他最后不但丢了皇位,还惨遭圈禁,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影视剧《雍正王朝》塑造的老十四又颇有些胆大且“腹黑”的阴谋家的味道。

这些对老十四的不同理解,其实都有待商榷。历史上的老十四,更像是一个经历了意外的崛起后,却最终在一场夺嫡的迷梦中逐渐失去自我的人。

老十四胤禵,这位清朝唯一的“大将军王”,他的一生颇为迷幻。

一、背向而行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