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52)

成为雍正(52)

作者:李正

统领镶红旗兵皇三子允(胤)祉、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等议:臣等以为大将军伯费扬古奏称,迟延五六日,初八日出翁金口东。今噶尔丹,见在巴颜乌阑近处,若待伯费扬古兵至,时日稍迟,恐贼闻风逃窜,亦未可知。即以中路大兵剿灭贼寇,未为不足。既已近抵克鲁伦河,似应一面移文,催西路之兵;一面使贼不及为备,前往击之。(《清圣祖实录》卷一七二,康熙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不得不说,老三这一套方案看起来简单,但背后展现出的却是老三对当时双方兵力对比、敌情心理分析、军事地理概况等多方面要素的精准把控,同时还有他在关键时刻敢于表态的决断能力。且那时老三才20岁,假如康熙朝再动荡一些,战事再多一些的话,老三或许是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只不过当年康熙就取得了昭莫多大捷,西北基本平定。

尽管老三没能成为名将,却也因为军功在两年后被封为了诚郡王。康熙三十七年(1698),这一年,老三22岁,他和27岁的老大成了当时(仅有的两个)封王的皇子。很可惜,他这个王爷只当了一年零几个月。在老三封王的第二年,康熙的宠妃敏妃,也就是老十三的生母章佳氏过世了。就在章佳氏过世未满百天的情况下,胤祉在家里偷偷把头给剃了,这是绝对违背丧礼规定的。而自幼父母早丧的康熙又非常重视亲情和孝道,于是,康熙不但把胤祉严厉地训斥了一番,还把老三从郡王降成了贝勒。

当然,这次事件对老三人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丢了王爵这么简单。更要命的是,老三成功地让当时年仅14岁的老十三胤祥彻彻底底地恨上了他。侮辱亡母,不共戴天。这可以算是老三即将在雍正朝走向悲惨结局的人生伏笔了。

说回来,尽管老三丢了王位,但他能力依然突出,还是很受父亲康熙的喜爱。康熙在各地巡游时,也仍然愿意带着老三。

而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老三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大逆转。正当太子被废、老大胤禔兴奋得像风口上的飞猪一般上蹿下跳之际,老三出面指控老大收买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欲图魇镇太子。这不但直接将老大一击必杀,还为康熙复立胤礽找到了绝佳的理由,即此前废太子胤礽的古怪行为都由老大魇镇所致。

相信许多看过影视剧《雍正王朝》的人,应该还对剧中老三举报老大,然后其他所有阿哥异口同声惊讶地喊出“魇镇!”的画面有印象。仿佛这件事除了老三,其他人都不知道。在历史上,这件事还真是只有老三才知道。因为替老大胤禔魇镇太子的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其实最早是老三手底下的人。而且,老三还一直都知道巴汉格隆会诅咒人性命的魇镇之术,于是在巴汉格隆被老大请走后,便派人一直紧盯着,并得到了后续的消息。

所以,老三举报老大魇镇这件事,细想起来对老三来说还是挺有风险的。因为康熙但凡多一点怀疑,就冲巴汉格隆同老三过往的关系,老三的政治前途兴许就被毁掉了。

针对老三冒险举报老大这件事的原因,人们往往有两种推测:一是老三心思缜密,富贵险中求,力争一口气送走老大,干掉一个夺嫡对手;二是老三心思单纯,他就是想为太子鸣不平,甚至冒着把自己搭进去的风险也要把二哥胤礽保出来。

纵观老三一生的命运轨迹,后者的推测似乎更为合理。

因为老三这一生在人心算计上的水平是很差的,而且老三能主动同康熙坦白自己与巴汉格隆的关系,也证明老三此前从未借助巴汉格隆进行过魇镇,更有可能的是学霸老三压根就不相信魇镇这类东西,毕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因此,老三这次举报老大,力保老二,应该还是在固守他年轻时那个“康熙活着就忠于康熙,康熙没了就忠于太子”的既定思路。

而且从结果看,康熙的最终判断似乎也是认定老三的目的就是单纯地保太子,所以他才会在转年将老三胤祉直接晋升为亲王,没有做任何处罚。封王那一年的胤祉33岁。

故事发展到此,这样一个看似与世无争的老三,究竟又如何卷进了“九子夺嫡”的乱局中了呢?

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并且康熙郑重声明决不会复立胤礽。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老大、老二全被圈禁出局,老三则成了夺嫡选手中年纪最大的皇子,且他还是亲王爵位,能力又拔得头筹。即便老三本来不曾想参与夺嫡,可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他怎么也得琢磨一下自己有没有机会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