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康熙对老三异常亲近。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晚年间,康熙先后去老三家里吃饭的次数达18次,是皇子中最多的;排在第二的老四只有11次。要知道以雍正修改史料的“良好习惯”,能出现这样一组数字对比,那康熙大概率真的去过老四家11次,但康熙去老三家很可能不止18次。父亲的特别亲近自然也会助长胤祉的野心。
第三,老三开始有了自己的夺嫡班底,而且草创团队还都是康熙给的。康熙朝中后期,康熙陆续安排了许多学者到老三的门下同老三一起编书。在这些学者中,最出名的是陈梦雷,他是康熙朝早年间的进士,此外,还有不少翰林院的官员,如魏廷珍等。甚至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还专门让老三在畅春园开了个叫“蒙养斋馆”的编辑室,专门负责编书。
老三当时主要编了两部书,第一部叫《律历渊源》,内容涉及音乐、历法、数学等多个方面。这部书的规模比较小,在康熙朝就编完了。
这第二部书就厉害了,叫《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古代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直到康熙驾崩都没编完。也就是在编这部书的过程中,老三大量吸纳各种文人进入他的图书编辑室里,此外还有一些官员就干脆把这条路线当成自己晋升的捷径。用当时的人的话说就是:
王总裁集成馆书局,延揽名流,游其门者通显可立致。
所以此时的老三,年纪、爵位占优,又有了一票自己的班底,因此,很多官员也自然在观望,老皇帝到底会不会把大位传给老三呢?甚至在这期间,还出现了一起特别有意思的诈骗案。
康熙五十五年(1716),有个叫孟光祖的人,他自称是老三胤祉的门人,到处招摇撞骗,去找各省的督抚索要钱财。有的督抚发现了他是骗子,可也不敢上奏,因为怕得罪老三,让老三觉得他们是故意泼脏水;而有的督抚则是宁可信其真,还真就给了他一些礼物。于是,孟光祖就这样一路骗到了直隶,才被当地官员给举报了。
我们可以猜猜接到举报后的康熙是什么样的反应呢?震怒吗?不,是对老三无比爱护。
当时康熙一边叫刑部严加审问孟光祖,另一边则叫来和老三一起编书的翰林院官员说明情况,并明明白白地告诉与老三相处时间最长的魏廷珍:
每日与三阿哥一处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三阿哥的为人你最清楚,即便这事是真的,你也要去写折子以身家性命来保全三阿哥。这件事的结局就是,康熙把孟光祖和那些受了骗的有意结交皇子的督抚都惩治了一圈,老三本人是一点事也没有。
非但如此,老三在康熙晚年间所受的恩宠还在不断上升。比如康熙五十八年(1719),老三曾代表康熙前去祭天;康熙五十九年(1720),老三的嫡长子弘晟又被康熙加封为世子。
然而,这些种种巨大的优势就能证明康熙有意传位给老三吗?还真就未必,康熙应该是没这个打算的,因为老三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已经差到了几乎难以参与到政治游戏之中的地步。
而且,老三虽然有了自己的班底,但他的政治班底其实仍约等于零。我们可以捋一捋朝廷内的几股势力:首先,朝内的满洲勋贵仍然是力挺“八爷党”的,老八不行了,就挺老十四,反正没来老三这边;其次,早期可以和满洲勋贵掰手腕的“太子党”残余势力全被老十三胤祥接收了,并暗地里转到了老四胤禛的手中;最后,老三本来最有可能笼络的汉人官僚,又因为老三的亲信陈梦雷和汉人官员领袖李光地是死对头,导致老三连这最后一股势力也没笼络到。老三若是想靠书馆里那几个编书的去争天下,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关键的是,老三连这几个编书的都没能控制好。比如陈梦雷,此人虽是老三的亲信,但其实是个首鼠两端的货色。陈梦雷在康熙晚期就托人做了个“天降大位”的祥瑞牌位,然后居然把牌位的名字空了出来,没写。等雍正登基之后,陈梦雷转手填了个雍正的名字就给进献上去了,并说这是新发现的祥瑞。不过雍正心里清楚得很,谁不知道你陈梦雷是三哥的人,拿这么个东西哄傻小子呢?雍正在收到礼物后,甚是“满意”,当即就把陈梦雷抓起来给发配了。
所以,一个连自己的编辑室都管不好的人,又怎么能把江山托付给他呢?这一点,康熙应该比我们看得更清楚。其实老三自己也很清楚,于是,在康熙驾崩的那一夜,听到老四继位的消息后,他在和老八密语几句之后,便率先跪下给老四雍正磕头了。只是老三没想到,他的低姿态并没能换来一个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