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自雍正继位起,到处都是政治谣言,最出名的就是那句:
十月作乱,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
“八佛被囚”,言辞极为露骨。这个谣言是谁散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会觉得这是谁散布的。尽管事实上,这事大概率是老九的人干的。
最终,雍正继位不到半年就公开抱怨说:
外间匪类捏造流言,……(朝内佞臣)朋比为奸,摇惑人心。(《清世宗实录》卷四,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
在外有小人捏造流言诽谤朕,朝中奸臣则结党以蛊惑人心。朕自继位以来,派人外出,你们说我是打击报复;提拔重用,你们说我是私心收买。合着朕里外不是人了?
如此一来,那本就脆弱的幻想被一触即碎,雍正决心坐稳位置,他一定要灭掉允禩的“八爷党”。
雍正二年(1724)三月,年羹尧取得青海大捷,因为年羹尧赢得太快、太漂亮了,雍正彻底在朝堂站稳了脚跟。之后,雍正便对满朝文武进行了一次公开的叫板:
尔诸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
但显然,青海大捷之后,朝野已经没人敢去挑战雍正的权威了。
转年,雍正三年,雍正开始整治允禩。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君主权威对允禩进行花样找碴儿,宗人府与部分官员也都迎合雍正,屡屡进行参奏,把允禩折腾得那叫一个不行。
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四年(1726),雍正要允禩交出康熙当年给他写的御批,结果允禩不给,说自己不小心给烧了。可雍正是不会相信这个说法的,最后允禩被逼急了,说道:“若有虚言,一家俱死!”(《清世宗实录》卷四〇,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这话说完,雍正立刻就攥住了把柄,朕和你也是一家,爱新觉罗的子孙谁和你不是一家?你这是在诅咒皇家,是自绝于列祖列宗。
于是,雍正借此将允禩革去亲王爵位、开除宗籍,并交宗人府圈禁。既然要开除宗籍,那就要改名,雍正让允禩自己起名,允禩答道,那就“阿其那”吧。这里辟个谣,满语里的“阿其那”并不是“狗”的意思,当然也不是“猪”的意思,而是“夹冰鱼”,即待宰的鱼,这也算是老八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嘲吧。同年六月,雍正就公布了老八的罪状共40条。三个月后,被圈禁的老八意外死亡。
很多人说老八是被雍正下毒而死的,但其实未必,此时的老八已经被雍正彻底击倒,杀死他对雍正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雍正背上“屠弟”的骂名。而至于老八的死,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下面的人为了迎合雍正,虐待了老八;老八的人生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大概也像母亲卫氏在临终时一样,已然一心求死。
其实允禩在雍正朝并没搞过什么恢复“八王议政”祖制的阴谋,也没犯过什么大错。包括雍正给他定的40条大罪,大多是硬凑数的,极为空洞。甚至连母亲过世,允禩哀号百天都成了罪名。
阿其那母妃丧时,凡事逾礼,欲沽孝名。
理由是这体现了允禩的虚伪。如此无厘头的罪名都能在40条大罪中高居第十四位,那这40条大罪整体的风貌,我们也都可想而知了,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还是乾隆出来表了态:
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清史稿·列传七·允禩》)
对于“阿其那”等人的遭遇,父皇晚年也是后悔的,觉得是做得有些过了。所以,由乾隆重新恢复了允禩等人的名字与宗籍。
所以,允禩最后被打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你曾是政治权威,你于皇权而言就是个威胁,这和你具体有没有做错什么并无太大关系。
说起来,老八这一辈子,童年起便寄人篱下,好不容易让自己和母亲都翻了身,品德与能力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却又因为和皇权之间的巨大冲突,让自己在废立太子的风波中得罪了父亲,政治生涯提前终结。至于母亲卫氏,不但因自己而死,还受两只将死之鹰的无端牵连,在亡故后仍要被康熙大骂为“贱妇”。在雍正朝,已经接受了现实的允禩,却还是因为自己巨大的政治威望,成了雍正维护君主权威所必须要踢掉的政治路障。穷途末路时的一句赌咒发誓,竟让他最后只能带着“阿其那”这样一个屈辱的名字了却残生。
的确,他只是一条待宰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