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灵阿,康熙初年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儿子,时任理藩院尚书,钮祜禄氏的核心人物。
鄂伦岱,佟国纲的儿子、佟国维的侄子,时任领侍卫内大臣,属于号称“佟半朝”的佟佳氏的核心人物。
揆叙,纳兰明珠的儿子,时任工部右侍郎,纳喇氏的核心人物。
王鸿绪,科举榜眼出身,时任户部尚书,汉人士大夫群体的代表。
同时,在“八爷党”中,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老九、老十、老十四三位皇子。
不说胤禩有多么大的野心,单看这个豪华阵容,换了谁都可能起取代太子的念头。从夺嫡之念产生的那一刻起,胤禩与康熙的关系就注定会破裂。
二、命运的转折:从父慈子孝到恩断义绝(28—42岁)
事情的起因就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按理说,这本该是胤禩的天赐良机,但最终却成了他人生的滑铁卢。
最初的形势,对胤禩非常有利。
太子胤礽于九月初四被废,三天后,老八胤禩就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事,可见此时的康熙仍然是非常信任胤禩的。但仅仅过了两周,胤禩的大好局面就被他的猪队友全毁了。这个猪队友就是他的发小儿,好大哥胤禔。
最开始,就在胤礽被废的同一天,看着眼前那个上蹿下跳的胤禔,康熙就明确表示过:“允(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这算是封死了胤禔当太子的可能。如果这个时候胤禔能悬崖勒马、学会闭嘴,那么一切都是可控的。
但没过多久,胤禔的一番发言直接毁了他和胤禩两个人的前途。胤禔对康熙说,假如他不能当太子的话,那么他愿意推荐老八来当。理由是,此前有一个叫张明德的相面术士,曾说老八有大贵之相。并且,胤禔紧接着就表示:“如诛允(胤)礽,不必出皇父手。”
也许在胤禔的猪脑子里,会觉得自己这话是一番无比有善意的发言。但站在康熙的角度来思考,这段话透露出的信息则是:老八和老大是一伙的;老八也想当太子;老大和老八,这二人居然还想合谋杀死胤礽!
于是,胤禩在康熙心目中的评分一落千丈。可怜的胤禩,此时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就这么被大哥胤禔给坑了个结结实实。
康熙召集众皇子,当众怒斥胤禩“柔奸性成”,竟然胆敢谋害太子胤礽,并决定要锁拿胤禩。结果“八爷党”中的老九、老十四觉得这是康熙在冤枉胤禩,公开反抗康熙的旨意,气得康熙当场就拔出佩刀要活劈了老十四。关键时刻还是老五胤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把抱住康熙,加以劝解,这才缓和了局势。
最终,事态以康熙革除了老八胤禩的爵位而告终,这一天是十月初二。而胤禩从九月初七主管内务府,到被革除贝勒爵位,前后连一个月都不到,胤禩就这样从蜜罐子跌到了苦坛子里。
从审理的结果来看,胤禩的确是冤枉的。那个相面道士张明德是由镇国公普奇带到胤禩家中的,张明德对胤禩说的也只是些“福寿绵长”之类的客套话;至于图谋行刺太子,那更是老大胤禔一人的谋划,胤禩并未参与。可此时康熙仍决意将胤禩革爵,因为他还有另外一层考虑——要为复立胤礽铺平道路。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毫无疑问大大出乎了康熙的预料。在已经将胤禩革爵的情况下,康熙鼓动群臣推选太子,群臣仍然反对胤礽,支持胤禩。
群臣的态度使康熙感到震惊,他不顾父子、夫妻之情,明确地说:
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胤禩刚犯了大错,他母亲卫氏更是出身低微,请文武大臣务必重新考虑。可结果呢?第二次投票还是老八胤禩当选。最后康熙没办法,当场宣布退朝,今天太晚了,你们都回去休息吧,明天咱们再接着投。结果第二天也没投票,康熙借口“孝庄托梦”的故事,直接强行复立了胤礽。并在当月月底恢复了胤禩的贝勒爵位,算是对众臣的安抚。毕竟根据审判结果来看,胤禩本就没有明显的过错。
只是纵观这次废立太子的风波,表面上看,康熙依然乾纲独断;但深入思索,对康熙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政治信号。朝堂里的大臣们居然真的愿意、真的敢为了一个年纪不满三十的皇子和已经当了40多年皇帝的康熙公开对抗。群臣的态度其实很好理解,一是他们的确觉得谦逊的胤禩比暴躁的胤礽更加贤能,这是在为国举贤;二是他们也会考虑到胤禩若成了皇帝,以他的性格,未来必然会对官僚集团有更多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