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148)

成为雍正(148)

作者:李正

人家说他“好杀”,他就说朕一共在位六七年,其中有4年的秋决问斩,刑部和廷议都暂停了处决人犯,这岂能算是“好杀”?

人家说他“酗酒”“淫色”,他就说,按历史的记载,尧、舜,还有孔子这些先贤圣人全都会喝酒,喝酒根本不是过错,而且更重要的是,朕压根就不喝酒,哪来的“酗酒”之说?还有说朕好色的,谁不知道朕向来清心寡欲、崇尚佛法,谁来说说,朕到底好哪个妃子的色了?此处,特别是说他“淫色”的这一罪状,估计雍正是被气蒙的,因为截至“曾静案”爆发之前,雍正登基的六七年里,他一共只生过一个孩子,且孩子在当天就夭折了。

人家说他“怀疑诛忠”,他又特别实诚地回答说,朕真正处死过的近臣只有三个,年羹尧、鄂伦岱和阿尔松阿。被判无期徒刑后死去的,也只有两个,苏努和隆科多。可你们又知道他们五人当初有多过分吗?便顺势将这些国家高官当年为非作歹的诸多故事倾诉而出。

人家说他“好谀任佞”,他就说朕又不是娃娃皇帝,朕当了40多年的皇子,遭了多少罪才最后登基大宝,朕一天要批多少折子,看多少人,朕这双眼睛还能分不出来忠奸?在朕手底下的大臣,哪个不是靠勤政能干升官的?有谁是靠拍马屁而平步青云的?

最后,雍正唯一没反驳的就是“屠弟”这一条,但雍正的相关表述,也相当坦诚。雍正直接说老八允禩和老九允禟这两个弟弟:

假使二人不死,将来未必不明正典刑。但二人之死,实系冥诛,众所共知共见,朕尚未加以诛戮也!

对阿其那和塞思黑这俩人,朕就是动了杀心了,不过他俩确实是暴毙而死的,所以朕还没来得及动手,

今逆贼乃加朕以屠弟之名,……朕不辩亦不受也。

但今天要是非有人说朕残杀弟弟,朕不反驳,但也不接受。

待把所有罪状都逐一批驳完了之后,雍正就觉得,这下总算都解释清楚了,天下人也一定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了。以至于,当雍正辟谣辟到最后,还特别感慨地说:

朕见逆贼之书,坦然于中,并不忿怒,且可因其悖逆之语明白晓谕。俾朕数年来食寝不遑,为宗社苍生忧勤惕厉之心,得白于天下后世,亦朕不幸中之大幸事也!

哼!就借着这次机会,倒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朕是个多么好的皇帝。

等到《大义觉迷录》正式出版之后,此前逃过一死的曾静、张熙师徒就派上用场了。这两个人带着这本书,开始到处“现身说法”,表明书中说的全是真的,自己此前的造反行为完全是被谣言蒙蔽和听信了吕留良之胡言的结果。

与此同时,光靠曾静、张熙去宣讲还不够,雍正还动用了国家机器,从雍正八年(1730)开始,他要求全国各省各州县,每个月都要派官员向百姓宣讲《大义觉迷录》,并且表示本书的版权免费,全国各地都可以自行刊印。以至于《大义觉迷录》在雍正朝后期直接成了风靡全国的第一畅销书。

那么雍正这次舆论战的效果怎么样呢?我们只能说,《大义觉迷录》肯定是广受欢迎、倍受追捧的。只可惜,老百姓对雍正夸自己的话,并没什么兴趣,他们的关注点全在雍正亲口说的那些宫廷秘史、朝廷八卦上了——原来康熙死的时候,畅春园那么乱啊,就这还是皇家呢?满人果然是蛮夷啊!还有年羹尧、隆科多,看看他们这些国家官员,出事前人模狗样的,原来背后还干这些勾当啊!雍正不喝酒是真的吗?他真能不喝酒?他肯定撒谎了,别的辟谣估计也有问题,这“十大罪状”保不齐就全是真的……

总之,《大义觉迷录》的大规模宣讲,非但没像雍正所期待的那样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反倒是让关于自己的“十大罪状”的谣言传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到最后,雍正十三年(1735),这场关于《大义觉迷录》的宣讲都已经持续整整5年了,雍正本人都驾崩了,新登基的乾隆帝实在是忍不了了,才终止了这一系列荒唐的宣讲。

因为在乾隆的行事逻辑中,雍正亲自辟谣这事实在是办得太蠢了,就这些谣言,有什么可辩论的?敢诽谤皇家的人,有一个杀一个就完了。告诉天下,皇家是不允许讨论的,时间长了,没人说了,神秘感就浮上来了,这样皇家才能有威严。

于是,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乾隆连续下了两道圣旨:一是把曾静和张熙立刻抓起来,凌迟处死,诽谤皇家、鼓动造反,这怎么可能平安无事呢?二是把《大义觉迷录》的所有副本全部收缴,放进宫存档,民间一本也不许留,也不允许再有任何宣讲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