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弘昼,可以说是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弘昼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官职。这是因为乾隆不信任弟弟吗?倒也不是,主要是因为当时老十二、老十六、老十七,这些叔叔尚都健在,还腾不出什么位置给弘昼。
乾隆对弘昼的态度,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乾隆当时安排弘昼给自己的皇长子永璜当老师去了。这就肯定不是一般地信任了,而且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弘昼本人的文化水平和品行是有相当高的水准的。
这里我们再多说一句。在封建社会,以弘昼的资本,他有钱、有地位、深得皇帝信任,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妻妾成群了,可弘昼对感情却异常专一。弘昼作为亲王,就只有三个老婆,一个嫡福晋,两个侧福晋。或许有人要问:“只有三个老婆,这叫专一?”可实际情况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亲王,除非像老十七允礼那样,身体有疾,情况不允许,否则最少都是要娶一嫡两侧三个老婆的。
而弘昼的专一,还有另外的资料可印证。弘昼有9个孩子,但有7个都是和他的结发妻子嫡福晋吴扎库氏生的。可见弘昼对吴扎库氏肯定甚是喜欢,并且是长期钟情于她的。吴扎库氏是弘昼在19岁还没有任何爵位时嫁给他的发妻,这可就是一辈子的感情了。因此,对于一个封建亲王而言,弘昼担当得起“专一”的褒奖。
以过去封建的环境而言,弘昼既然没有一天到晚琢磨着如何寻花问柳,那他都去干什么了呢?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能是因为弘昼从小就爱和老十三待在一起,所以弘昼是非常喜欢和他的叔叔们在一起玩的。到了乾隆朝也一样,弘昼只要闲下来,就经常去找他的两位叔叔,老十二允祹和老十六允禄。爱去找有着“专业爱好”的叔叔,弘昼的业余爱好又能是什么呢?没错,就是置办丧礼。史书记载,弘昼“性喜丧仪”。哎,就喜欢倒腾这些事。最早带着弘昼踏入这个领域的人,那还得是老十二允祹。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驾崩,雍正的棺椁摆放和丧事都是到雍亲王府操办的。当时,老十二主持丧礼需要一个熟悉地形的助手,可熟悉雍亲王府地形的,一共就俩人,一个乾隆,一个弘昼。乾隆已经是九五之尊了,不能亲自上场,于是弘昼就去给老十二当助手了。此后,一发不可收,弘昼好似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日后每当老十二在主持重大事务的时候,总能看到弘昼的身影。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最心爱的皇后富察氏的丧礼就是由弘昼和老十二联合主持的。说起来,在这场丧礼上,还出了点小纰漏。作为乾隆的皇长子、弘昼的爱徒,永璜在丧礼上看上去不太想哭。而当时的乾隆正在为自己的爱情伤心欲绝,看见儿子这个样子,就拿弘昼当了回出气筒:
今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此等事,谓必阅历而后能行可乎?此皆师傅谙达,平时并未尽心教导之所致也。(《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一,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这永璜不想哭固然是因为他年纪尚小,没经历过,但归根到底都是当老师的没教好,我儿子才这般人情淡薄。于是,乾隆宣布:
和亲王……罚食俸三年。(《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一,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扣了弘昼三年工资。
但这明显是乾隆还在气头上的处置,翌年,弘昼家的宅子着火,损失严重,乾隆大手一挥,从内务府批了一万两银子,让弘昼拿去修房子。还表示你也不容易,要罚的俸禄朕就不罚了,省得在咱妈皇太后那儿,朕不好交代。即便在富察皇后的丧礼上出了些小纰漏,弘昼自己对丧仪的热情仍然很高。可宗室里的几位叔叔大爷又太长寿,没机会练习,弘昼就开始在家里给自己办丧礼。而且弘昼对自己的丧礼,从供品到明器再到相关礼仪,都要亲自把关。《清史稿·列传七·世宗诸子·和恭亲王弘昼》记载:
(和亲王)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
家人们在那儿哭,弘昼就坐在上边又吃又喝,还表示,嗯,这回办得可真不赖。
当然弘昼最后也算没白练习,老十二允祹的丧礼就是由弘昼主持的,这也算得上是一种传承吧!
不过,弘昼也并非一门心思就全扑在丧礼上了。毕竟,尽管老十二只擅长送人,但老十六可是个多才多艺的。早在雍正十三年十月,乾隆就安排弘昼去找老十六允禄,学习如何管理内务府。乃至于后来,从乾隆十五年(1750)开始,乾隆每次出去玩,他总是安排弘昼和老十六这叔侄二人搭伙总理京城事务。毕竟这二位很明显都是没有任何政治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