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32 首部电动房车Model S:2009年,改变汽车业的游戏规则

32 首部电动房车Model S:2009年,改变汽车业的游戏规则

首部电动房车Model S

2009年,改变汽车业的游戏规则

挑战菲斯克的设计理念

由于特斯拉在2008年圣诞节的融资计划顺利启动,再加上戴姆勒同意投资,以及政府贷款获得核准,马斯克终于可以推动他的新计划。如果计划成功,特斯拉将成为一家真正的汽车公司,带领产业进入电动车时代。马斯克计划打造一款符合主流市场的四门房车,成本大约是6万美元,而且是大量生产。这个车款正是后来大家熟知的Model S。

马斯克曾花费大量时间投入特斯拉第一款电动车Roadster的设计,但当他试图与团队一起设计四门房车时,却发现挑战更大。马斯克说:「跑车的线条与比例就像超级模特儿,要设计得好看相对来说较容易。但四门房车的车身比例,比较难设计得好看。」

特斯拉原本与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签约,这位丹麦出生的设计师住在南加州,曾成功打造出风格感性的BMW Z8与奥斯顿马丁 DB9。但马斯克不怎么喜欢他的新设计。他指着菲斯克绘制的设计草图说,「整台车看起来就像是放在轮子上的一颗该死的鸡蛋,车顶应该要低一点」。

菲斯克试着对马斯克解释问题出在哪。为了安装电池组,必须提高汽车底板高度,所以车顶也会随之提高,才能保留足够的车内高度。菲斯克走到白板前,画出马斯克喜欢的奥斯顿马丁设计草图,车子造型又低又宽,但Model S没办法拥有如此优美的比例,问题出在电池组的位置。菲斯克解释说:「想像一下,你和乔治。亚曼尼(Giorgio Armani)正在观看服装秀,一位身高180公分、体重45公斤的模特儿穿着礼服走过来,你和太太一起来看秀,她身高150公分、体重70公斤,然后你对亚曼尼说,『帮我太太制作一套那样的礼服』,这两套礼服看起来不会一样的。」

马斯克要求更动数十个地方,包括大灯的形状与引擎盖的线条。菲斯克自诩为艺术家,他告诉马斯克为什么不想更动某些设计。马斯克在某个时刻这样回答:「我不在乎你是怎么想的,我现在命令你修改设计。」菲斯克回想起马斯克混乱的高强度工作模式,语气有些疲累,带着自我解嘲的意味说:「我真的不是马斯克那种类型的人,我个性比较懒散。」九个月后,马斯克终止菲斯克的合约。

特斯拉设计总监范霍兹豪森

法兰兹。范霍兹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在康乃狄克州出生,后来搬去南加州生活,但就像他欧风十足的名字一样,具有欧洲人的内敛冷静。他穿不含动物成分的科技皮革外套和紧身牛仔裤,总是面带微笑,同时展现出自信与谦虚有礼的态度。他毕业于设计学院,曾在加州的福斯汽车(Volkswagen)、通用汽车与马自达(Mazda)等车厂工作,已是业内资深的设计高手。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一再重复同样流程的无限回圈」,一直做着无聊的专案。

范霍兹豪森很喜欢开卡丁车,一位同好向马斯克提到了他的名字。当时正是坏消息不断的2008年夏季,特斯拉准备在圣塔莫尼卡大道,开设第一间展示中心,而范霍兹豪森的朋友正好是工作人员。马斯克取消与菲斯克的合约后,一直在找人协助成立特斯拉的设计工作室。于是马斯克打电话给范霍兹豪森,他同意当天下午前来会面。马斯克先带他参观SpaceX,让他大开眼界。范霍兹豪森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说:「他都要把火箭送上太空了,汽车相对来说容易多了。」

当天傍晚,在圣塔莫尼卡展示中心的开幕派对里,两人继续之前的对话。他们走进一间会议室,远离其他派对宾客,马斯克向他展示菲斯克为Model S绘制的设计草图。范霍兹豪森说:「这真的不行,我可以帮你做出很棒的设计。」马斯克笑了:「好,就这么办。」他当场就雇用范霍兹豪森。后来他们成了最佳拍档。

就如同贾伯斯与强尼。艾夫(Jony Ive) ,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上,范霍兹豪森都是马斯克能和平相处、不会发生戏剧化冲突的少数朋友之一。

马斯克希望设计工作室设置在SpaceX洛杉矶总部,就在他的办公隔间旁边,而不是特斯拉的矽谷办公室内,但是他没有钱打造全新的办公空间。所以他将火箭工厂后方、靠近火箭头锥组装区的某个角落空出来给范霍兹豪森使用,并搭起了帐篷,让他的团队保有一些隐私。

范霍兹豪森上任后隔天,与萧特威尔站在SpaceX工厂的员工餐厅旁,盯着监视器画面,当时是2008 年8 月,SpaceX 正在瓜加林岛上执行第三次发射任务。当火箭分离后,助推器轻微倾斜,撞上第二节火箭,发射失败了。范霍兹豪森顿时明白,自己是舍弃马自达安逸的工作,替一个沉迷于风险与戏剧化的疯狂天才工作。当时SpaceX和特斯拉两家公司同时濒临破产边缘,他说:「世界末日就要来临。有时我会想,天啊,我们可能撑不到向世人展示,我们一直梦想着要打造的好车。」

范霍兹豪森需要工作伙伴,所以联系认识多年的朋友戴夫。莫里斯(Dave Morris)。莫里斯也在汽车业工作,是一位黏土模型师与工程师,说话带有悦耳的道地英国腔,因为他小时候曾在北伦敦生活一段时间。范霍兹豪森对莫里斯说:「你不知道这个团队有多么独立刻苦,就像是车库摇滚乐团。我们可能会破产。」但当范霍兹豪森带着莫里斯穿越火箭工厂、前往设计工作区时,莫里斯被迷住了。莫里斯心想:「如果他这么热爱火箭,而且想要生产电动车,我会想接下这份工作。」

后来马斯克买下SpaceX工厂旁边一座老旧的飞机棚,做为范霍兹豪森与设计工作室的办公室。他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聊天,每周五花一、两个小时召开设计审查会议,密集讨论所有设计环节。新版的Model S逐渐成形。

一开始,范霍兹豪森会把设计草图和规格表拿给马斯克看,但过了几个月之后,他发现马斯克看到3D模型时最能畅快提出回馈意见。所以他和莫里斯找了几个雕塑家合作,完成一台符合真实尺寸的模型车,并且持续不断改进。每周五下午,当马斯克要来开会时,他们就把模型车推到办公室外,移到阳光普照的停车场上,等待马斯克给予回馈意见。

设计与工程结合

为了避免Model S的外型看起来像球一样圆滚,马斯克必须尽可能让电池组变薄。因为他希望把电池组放在汽车底板下方,这和Roadster的设计不一样,Roadster的箱型电池组是放在两个座位后方。降低电池的位置高度,能让汽车更容易操控,而且几乎不可能翻覆。「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想办法让电池组缩减几毫米,确保汽车内部有足够的高度,又不会看起来像球一样。」马斯克说。

负责电池设计的是刚从史丹佛大学毕业的德鲁。巴格利诺(Drew Baglino)。相较于一般的工程师,巴格利诺显得风度翩翩、笑容可掬。他在几年后成为特斯拉的高阶主管,不过第一次和马斯克开会后,他差点就提辞呈。马斯克问他:「要达到我们的续航目标,需要几颗电池?」巴格利诺和动力系统团队的其他成员,早已经花了好几个星期研究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跑了几十个模型,观察空气动力能调到多顺畅,以及如何提高传动系统的效率,和每颗电池可以达到多大的能量密度。」接着,他提出了他们的答案:「电池组需要大约8,400颗电池。」

「不行,用7,200颗去做。」马斯克回说。

巴格利诺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做到,但在脱口而出之前忍住了。他早已听说过马斯克受到挑战就会暴怒的传言。但他发现,在那场会议之后,自己仍然一次又一次承受马斯克的怒火。巴格利诺回忆说:「他真的很严厉,喜欢挑战报告的人,但那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他甚至开始攻击我。」

巴格利诺告诉他的主管,也就是特斯拉的共同创办人史特劳贝尔,自己大受打击:「我再也不想和马斯克开会了。」没想到,早已经历无数次类似场景的史特劳贝尔竟然对他说,那其实是「很棒」的会议。史特劳贝尔说:「那正是我们需要的回馈意见。你只要学会如何因应他的要求,厘清他的目标是什么,并且不断提供他资讯。这样他就能得出最好的结果。」

就以电池的例子来说,最后结果连巴格利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设定了7,200颗的目标,最后我们确实只用了7,200颗电池,这真的很疯狂。他是用直觉做计算,但他算对了。」

马斯克成功缩减电池数量之后,开始专心思考如何降低电池组的位置高度。如果放在汽车底板下方,必须有适当保护,以免石头或碎片刺破电池。团队里其他较谨慎的成员,希望在电池下方加装一块厚板,马斯克只好一次又一次和他们摊牌说「不」。会议有时会变成叫骂大赛。「当伊隆进行人身攻击,工程师就会开始抓狂。他们觉得被迫做不安全的事情,」史特劳贝尔说,如果他们坚持己见,就好比是在一头公牛前方挥舞红色斗篷,「马斯克好胜心超强,如果有人挑战他,代表这场会议大概完蛋了。」

马斯克后来雇用来自英国、待人处事彬彬有礼的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担任Model S 总工程师。罗林森曾经参与莲花与Land Rover的车身设计,两人一起找到了解决办法,不再单纯把电池组放在汽车底板下方,而是透过工程设计,将电池组变成汽车结构的一部分。

这个例子展现了马斯克的方针:负责绘制汽车外型的设计师,应该与决定如何建造汽车的工程师携手合作。范霍兹豪森说:「在我服务过的其他地方,员工大多抱着做好份内工作的心态,设计师有了想法之后,就交给在另一栋大楼或另一个国家工作的工程师。」马斯克把工程师和设计师放在同一个房间里。「他期望我们培养出有能力像工程师一样思考的设计师,以及有能力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的工程师。」

这是遵循贾伯斯与艾夫在苹果建立的原则:设计不只与美学有关,真正的工业设计必须让产品的外观与工程结合。贾伯斯曾解释说:「在多数人的字汇里,设计只是虚饰外表。如果你以为这就是设计的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设计是人工创造物的核心灵魂,借由一层又一层的外表来展现自身。」

让驾驶与汽车建立情感连结

特斯拉还沿用了苹果设计工作室的另一个原则。艾夫在1998年设计了糖果色系、使用介面友善的iMac,还特地为新电脑设计了内凹式把手。这把手其实不太有用,因为iMac是桌上型电脑,使用者不会随身携带。但这个设计释放出友善的讯息。艾夫解释:「如果电脑上有把手,会让一段关系变成可能。代表这台电脑是可亲近的,允许你去触碰它。」

范霍兹豪森沿用了类似的设计概念,他让车门把手与车身表面齐平,当驾驶拿着钥匙接近时,车门把手会自动弹出、发出亮光,就像是和人们开心握手一样。这个设计并没有增加任何重要功能,一般的按压式车门把手也很好用。但是马斯克看到之后立即爱上范霍兹豪森的设计,因为它传递友善的讯息,让人觉得开心。「把手会感应到你正在接近,发出亮光,然后向外弹出迎接你,这真的很神奇。」他说。

但是工程与生产团队反对这个设计。车门内部没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个机械装置,而且这个装置必须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操作数千次。一位工程师用马斯克最爱说的字眼回敬他:「愚蠢。」但马斯克依旧坚持己见。他下令:「别再跟我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这项设计成了特斯拉电动车的经典特色,让驾驶与汽车之间建立了情感连结。

马斯克向来不甩任何规范,也不喜欢依照其他人设定的规则做事。当Model S的设计接近完成时,某天他坐进车里,拉下副驾驶座的遮阳板。「这是什么鬼东西?」他问道,一手指着政府规定必须加上的安全气囊警告贴纸,上面说明如果有小孩坐在副驾驶座,要如何停用安全气囊。莫里斯解释说,这是政府要求的。马斯克说:「把贴纸撕掉,人们不是笨蛋,这些贴纸太蠢了。」

为了规避政府要求,特斯拉设计了一套新系统,一旦侦测到有小孩坐在副驾驶座,就会阻止安全气囊展开。但这项设计无法让政府满意,马斯克也不愿让步。接下来几年,特斯拉不断与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来回沟通,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管理局就以特斯拉没有加上警告贴纸为由,发出召回通知。

马斯克希望在Model S安装大型触控萤幕,让驾驶触手可及。他和范霍兹豪森花了好几个小时反复讨论萤幕尺寸、形状和位置。后来这个触控萤幕彻底颠覆了汽车业的游戏规则,从此驾驶可以更方便地调整车灯、温度、座椅位置、悬吊系统。除了不能用来打开置物箱(基于某些原因,政府规定必须安装实体按钮),汽车内几乎所有功能都可透过触控萤幕控制。触控萤幕也让车内增加了许多娱乐,包括电玩游戏、副驾驶座的放屁声 、不同的喇叭音效,以及隐藏在介面里的复活节彩蛋玩笑。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将汽车视为软体,而不只是硬体,这让它可持续升级,透过云端增加新功能。马斯克说:「这真的很不可思议,未来几年我们可以增加无数功能,包括更快的加速度。你的车会比当初购买时拥有更好的性能。」

* * *

1 曾担任苹果公司的设计长,主管产品设计与介面设计,是许多苹果产品的主要设计者与概念发想者,包括MacBook Pro、iMac、MacBook Air、iPod、iPod touch、iPhone和iPad等。

2 特斯拉软体提供的有趣功能,车主可以自行设定特殊音效,包括山羊叫声、鼓掌欢呼声、贵族腔说话声、放屁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