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21 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2004至2006年,关键零组件从委外改为自制

21 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2004至2006年,关键零组件从委外改为自制

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

2004至2006年,关键零组件从委外改为自制

东拼西凑vs.垂直整合

马斯克为特斯拉做出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特斯拉必须自行生产关键零组件,而不是向独立供应商采购数百种零件,再自行组装。这绝对是促使特斯拉成功,并为汽车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特斯拉必须进行垂直整合,才能完全掌控品质、成本、供应链,以及自己的命运。生产一部好车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制造流程与工厂,足以大量生产从电池到车身等所有零组件。

不过,这家公司一开始并不是采取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

艾伯哈德和塔本宁在推出火箭电子书时,就曾将制造流程委外。同样的,当特斯拉开始生产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时,他们也决定向外部供应商采购零件,然后再自己组装。这个决策日后为特斯拉带来不少困扰,但那时艾伯哈德决定,电池向亚洲公司采购、车身向英国公司采购、传动系统向ACP购买、变速系统则向底特律或德国公司购买。

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汽车业当时的普遍走向。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其他产业先驱崛起的初期,车厂确实自行生产绝大多数的零件。但自1970年代起,车厂开始将零件制造单位分拆独立,变得愈来愈倚赖供应商。自1970至2010年间,由车厂自行生产的汽车智慧财产比率,由90%降至约50%。车厂只能倚赖散布各地的供应商。

就在艾伯哈德和塔本宁决定将车身与底盘制造委外之后,两人一起参观了「洛杉矶国际车展」(Los Angeles Auto Show)。虽然未收到邀请,但他们跑到英国高档跑车品牌莲花(Lotus)的摊位,把现场的一位高阶主管逼到角落盘问。艾伯哈德说:「他是个英国佬,态度彬彬有礼,不知道要怎么赶我们出去。但当我们谈完之后,他开始产生兴趣,邀请我们去英国。」后来双方达成协议,莲花将会供应自家生产的轻量跑车Elise的车身,并依照特斯拉的需求进行微幅调整,特斯拉再自行配备ACP生产的电动马达与传动系统。

2005年1月,18位特斯拉工程师与技师一起手动组装「开发模型车」,也就是实际量产之前用来展示与测试的汽车。马斯克说:「为了制造模型车,我们必须大幅修改Elise车身,才能把我们的电池和ACP生产的传动系统,塞进莲花的Elise车身里。但至少我们制造出看起来很像是真实汽车的产品,真的有车门、车顶,和tzero很不一样。」

史特劳贝尔第一个进行试驾。当他脚踩油门时,整台车就像是受到惊吓的马匹一样,瞬间向前冲,连工程师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接下来轮到艾伯哈德,当他握住方向盘时,眼眶开始泛泪。最后轮到马斯克,他开着跑车急速奔驰,跑车速度飞快,但加速时却寂静无声。马斯克觉得难以置信,最后他同意对特斯拉再投资900 万美元。

新创公司通常会面临一个难题,尤其是拥有好几位创办人与投资人的公司:到底谁说了算?有时候是强势领导人决定,就如同贾伯斯冷冻沃兹尼克一样,盖兹也对保罗。艾伦(Paul Allen)做过同样的事。另外有些时候,状况可能比较混乱,尤其是不同参与者都认为自己是公司创办人。

艾伯哈德和马斯克就都认为,自己是特斯拉的主要创办人。艾伯哈德认为,当初是他想到这个创业概念,成功争取他的朋友塔本宁加入,注册这家公司,决定公司名称,四处奔走寻找投资者。艾伯哈德说:「伊隆称自己是总架构师之类的,但他不是。他只是董事和投资人。」然而,马斯克心里却认为,是他促成艾伯哈德与史特劳贝尔合作,而且提供了创办公司所需的资金。马斯克说:「初次见到艾伯哈德、莱特、塔本宁时,他们没有任何智慧财产、没有员工,什么都没有。他们只有一家空壳公司。」

一开始,这种想法的差异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马斯克说:「我那时要管理SpaceX,没有意愿同时管理特斯拉。」他很高兴自己只是董事长,由艾伯哈德担任执行长,至少一开始是如此。但马斯克是公司的最大股东,拥有最终决定权,而顺从并非他的本性。尤其是与工程有关的决定,马斯克愈来愈常插手干预。因此,特斯拉的领导团队变得相当不稳定。

合作的第一年,马斯克和艾伯哈德还能和睦相处。艾伯哈德坐镇特斯拉矽谷总部,负责处理公司日常营运。马斯克多数时候都待在洛杉矶,每个月大概只会到办公室一次,参加董事会或重要的设计审查会议。他会仔细追问电池组、马达和材料等细节,提出的问题多半偏向技术面。他不是爱发电子邮件的人,但在他们初期合作的某天晚上,两人一起解决了某个问题后,马斯克寄了一封电邮给艾伯哈德,他写道:「这世上懂得产品制造的优秀人才非常少,我想你是其中一个。」

白天上班时间,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沟通讨论,到了晚上则用电子邮件联系,偶尔一起参加社交活动。艾伯哈德说:「我从不是他的酒友。但有时我们会去对方家里或一起外出吃饭。」

马斯克和艾伯哈德的性格实在太像了,这一部麻吉电影终究无法继续演下去。他们都是喜爱吹毛求疵、容易情绪激动、重视细节的工程师,对于那些他们认为是蠢货的人,根本不屑一顾,而且丝毫不留情面。后来艾伯哈德与另一位创办人莱特闹翻了,问题开始浮现。这两人的争执愈演愈烈,各自都想说服马斯克开除另一个人。艾伯哈德默认,最后由马斯克说了算。马斯克说:「他们都跑来告诉我,为什么另一个人是恶魔,必须被赶出去。他们要我做出决定。」

马斯克打电话给史特劳贝尔,想听听他的建议。「好吧,我们要选谁?」史特劳贝尔回答说,两种选择都不太好,但如果一定要选,他建议:「这两个恶魔当中,或许艾伯哈德稍微好一点。」最后马斯克开除莱特,但当下的情况却加深马斯克对艾伯哈德的疑虑。自此之后,马斯克更常介入特斯拉的管理。

主张独特设计,让车看起来很帅

自从马斯克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特斯拉之后,就忍不住想要插手设计与工程决策。他会每隔几个星期从洛杉矶搭机北上,主持设计审查会议,检查模型,然后提出改善意见。但他是马斯克,从不认为自己提出的想法只是建议而已。如果员工事后没有确实执行,他就会动怒。这会产生问题,因为特斯拉原先拟定的商业计划,是不做太大更动,只将莲花的车身与其他供应商生产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塔本宁说:「我们打算只做最低限度的调整,至少在马斯克介入更深之前是如此。」

艾伯哈德总是想方设法否决马斯克提出的多数建议,即使这些建议确实能够提升整台车的性能。他知道一旦照做,就会增加成本、导致进度落后。但马斯克认为,要让特斯拉一举成功,唯一的方法是推出让顾客眼睛为之一亮的跑车。他对艾伯哈德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推出我们的第一台车,必须尽可能做到最好。」在某次审查会议上,马斯克脸色阴沉、眼神冰冷,宣称新车看起来很廉价,简直丑毙了。「我们不可能生产一台看起来蹩脚的车,然后希望用10万美元的价格来销售。」他后来说。

虽然马斯克的专长是电脑软体,不是工业设计,但他开始投入更多时间改进Roadster的设计美学。「我从没有设计过汽车,所以我努力研究每一台好车,想要知道它们的特别之处。所有细节都让我很头大。」后来他很骄傲地说,自己因为参与Roadster设计,获得帕萨迪纳(Pasadena)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表扬。

马斯克坚持修正了其中一项主要设计,就是将Roadster的车门加大。他说:「为了坐进车里,必须把自己变成个子娇小的登山客,或是技巧熟练的杂技演员,这太扯了,也太荒谬了。」身高约190公分的马斯克发现,他必须不停摆动他的大屁股才能坐进座位,还得把身体缩成胎儿姿势,再想办法把双脚塞进去。「如果你要约会,女士要怎么坐进车里?」他问。所以,他要求将车门框底部降低7公分以上。但因为底盘必须重新设计,特斯拉不能再使用莲花之前取得的碰撞测试证明,生产成本将会因此多出200万美元。就和马斯克提出的许多修改建议一样,虽然都是正确决定,但所费不赀。

马斯克也要求座位加宽。艾伯哈德说:「我原本的想法是使用莲花原来的座椅结构,否则得重做所有的测试。但伊隆觉得,原本的座椅对他太太的屁股来说太窄了。我的屁股没什么肉,我有点舍不得换掉原本的窄座椅。」

另外马斯克觉得,原本莲花跑车使用的大灯没有加装灯罩或是防护,实在太丑了。他说:「整台车看起来像是两眼暴凸。大灯就像是车子的眼睛,一定要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有人告诉他,这个更动会使生产成本再增加50万美元。但他坚持必须改。他告诉团队:「如果你想要买一台跑车,是因为它看起来很帅才会想买。所以这不是小事。」马斯克决定不采用莲花原本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他认为Roadster的车身应该使用更强韧的碳纤维,虽然会增加烤漆成本,但可以减轻车重,而且感觉更坚固。这些年来,马斯克已能够把他在SpaceX学到的技巧应用在特斯拉(也将特斯拉的技术用在SpaceX)。艾伯哈德反对使用碳纤维并因此增加生产成本,马斯克寄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他写道:「老兄,如果你有买我们在SpaceX使用的低温烤漆装置,每年至少可以处理价值500辆汽车的车身钣件!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很难,那完全是胡说。就算只用家里的烤箱,也可以做出高品质的复合材料。」

再微小的细节,马斯克都会不厌其烦地插手。原本Roadster的车门把手设计很普通,也就是用手按压开门的方式。但马斯克坚持改成电动车门把手,只需要简单触碰就能操作。艾伯哈德说:「对消费者来说,如果他们决定买特斯拉Roadster,不论是普通门闩或电动车门,他们都会买。销量不会因此增加。」每当马斯克要求更改设计,艾伯哈德几乎都用类似的理由反驳。但到最后,还是马斯克赢了,而且电动车门把手反而变成一大特色,让特斯拉电动车更有吸引力。但就如同艾伯哈德提出的警告,这次变动又额外增加不少成本。

当设计流程好不容易接近尾声,马斯克又提出仪表板的设计太碍眼,这时候艾伯哈德彻底绝望了。马斯克写道:「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我真的很担心你没有认真看待这个问题。」艾伯哈德想尽办法要让马斯克打消念头,恳求晚一点再处理仪表板问题。「我实在找不到方法,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在投入生产之前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又不会大幅增加成本、延迟进度,」他写道,「我一整晚都无法入睡,一直担心我们的车不能在2007 年顺利生产……为了我个人的心理健康着想,也为了团队的心理健康着想,我不会花太多时间烦恼仪表板问题。」

这些年有很多人都曾用类似的说法恳求马斯克,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不过这一次,马斯克态度软化了。他同意等到第一批新车开始量产后,再来调整仪表板的设计。但这次的软化,无助于改善马斯克和艾伯哈德之间的关系。

因为有太多地方需要修改,使用通过碰撞测试的莲花Elise车身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早已不存在,供应链也变得更复杂。特斯拉再也无法倚赖莲花原本的供应商,必须重新为数百种零件,从碳纤维钣件到大灯,寻找新的供应商。马斯克说:「我把莲花的人逼疯了,他们一直问我,为什么我对这辆车的每个细微曲线都这么坚持。我告诉他们,因为我们必须让这辆车看起来真的很帅。」

不断烧钱,向创投筹募资金

马斯克提出的修改要求,或许真的让跑车变得更帅,但也因此烧光了公司的资金。此外,他还不断要求艾伯哈德雇用更多人,以加快公司运作速度。到了2006年5月,公司总计有70名员工,必须再向投资人募资。

当时塔本宁担任公司财务长,但他的专长是电脑软体,不是金融财务。在某次董事会议上,他告诉马斯克公司快没钱了,这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塔本宁回想时说道:「这比我们原先规划的时程提早了一些,大部分原因是马斯克一直要求加人。他听了整个人大暴走。」

马斯克开始砲火四射,担任公司董事的金博尔,从背包里拿出前五次会议的预算简报仔细查看后,语气平和地对马斯克说:「如果你把原本不在预算内、但你要求增加的六名新员工造成的成本删除,他们其实能达成原本的预算目标。」马斯克停顿了一下,看着试算表,同意弟弟的说法:「好吧,我想我们应该要想办法筹到更多的资金。」塔本宁说,他当下很想给金博尔一个大大的拥抱。

当时在矽谷,有一票年轻创业家与科技哥,因为新创事业成为亿万富翁,他们彼此关系相当紧密、经常一起疯狂玩乐,马斯克也是其中一位科技新贵。他向其中几位好友争取投资,包括格拉西亚斯、Google创办人布林与佩吉、eBay第一任总裁杰夫。斯克尔(Jeff Skoll)、尼克。普利兹克(Nick Pritzker)与史蒂夫。尤尔维森(Steve Jurvetson)。但是,董事会成员鼓励马斯克拓展人脉,向创投公司募资,例如位在帕罗奥图沙丘路上的那些顶尖创投公司。那些公司不仅能引进资金,还能为特斯拉的发展背书。

马斯克首先联络红杉资本,这家矽谷创投公司在游戏机开发商雅达利(Atari)、苹果与Google等科技公司成立初期就投资支持,因此成为矽谷的头号创投公司。当时公司最高领导人是出生于威尔斯的莫瑞兹,曾当过记者,写作笔调讽刺幽默、善于旁征博引。他曾协助指导马斯克和提尔度过PayPal的动荡期。马斯克开着莲花跑车的模拟原型车,载着莫瑞兹四处兜风。莫瑞兹说:「马斯克负责开车,车里的空间非常狭小,没有安装悬吊系统,一眨眼时间,车速就从零加速到时速约100公里,感觉全身骨头都要散了。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恐怖的?」

试驾过后,莫瑞兹余悸犹存,在情绪终于回复平静后,打电话给马斯克,表明他没有意愿投资特斯拉。他说:「上次的乘车经验真的让我很佩服,但我们没办法和丰田打对台。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多年之后,莫瑞兹才说出真正原因:「伊隆做事很坚决,可是我并不欣赏。」

后来马斯克联系了制高点创投(VantagePoint Capital),并达成协议。这家公司负责人是艾伦。萨尔兹曼(Alan Salzman)和吉姆。马夫尔(Jim Marver)。在2006 年5 月结束的新一轮4,000 万美元融资案中,制高点创投成为领投方。萨尔兹曼说:「虽然马斯克和艾伯哈德共同管理公司的做法,让我有些担忧。但我看好这家公司的潜能。」

然而,在公布新一轮融资消息的新闻稿上,完全看不出来是由两人共同管理公司。新闻稿对外发布之前,并未给马斯克先看过。新闻稿上没有将马斯克列为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只有写到:「特斯拉成立于2003 年6月,由马汀。艾伯哈德与马克。塔本宁共同创办。」新闻稿礼貌性地引用了艾伯哈德的话,感谢马斯克成为特斯拉的投资人,「我们感到很骄傲,马斯克全力参与了公司的每一轮融资,并担任董事长的职务,持续展现他对特斯拉的信心。」

用行动捍卫应有的认可

马斯克向来非常热衷公关宣传,这工作对他有种莫名吸引力,当年他被迫交出PayPal执行长大位时,就要求继续担任PayPal发言人。他永远不可能像李。艾科卡(Lee Iacocca)和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一样,透过广播推销自家公司产品,也不喜欢像飞蛾一样四处接受电视采访。他会偶尔出现在研讨会现场,坐下来接受杂志人物专访,但他更喜欢在推特上大放厥词,或是在播客节目上吸引听众注意,这让他感觉更自在。他很懂得如何制造迷因梗图,天生拥有敏锐嗅觉,知道如何在社群媒体上引发争论、口水战,借此获得免费宣传机会。尽管如此,他也可能因为受到漠视而耿耿于怀多年。

马斯克一直很介意自己是否得到应有的认可。如果有任何人错误暗示,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继承大笔财富;或是如果有人宣称,他虽然协助创办了公司,但不应该被称呼为创办人,这些说法绝对会让他火冒三丈。之前在PayPal就曾发生过,如今在特斯拉又再度上演同样戏码,这两次马斯克都把对方告上了法庭。

2006年,艾伯哈德开始累积一些知名度,他很享受其中,时常接受电视采访、参加各大研讨会,每次出场都被介绍是特斯拉创办人。那一年,他在加拿大黑莓公司(Blackberry)推出的个人数位助理(智慧型手机前身)的广告中现身,广告称他「制造了第一台电动跑车」。

那年5月,在特斯拉公布新一轮融资的新闻稿中,只提到了艾伯哈德和塔本宁是公司创办人。马斯克因此决定采取有力行动,确保自己的角色不再被淡化。他没有事先知会公司的公关长洁西卡。史威莎(Jessica Switzer,是艾伯哈德找进来的人),就自行安排媒体采访。接受采访时,马斯克提出了自己对于公司策略的看法。史威莎认为此举会出问题。某天,史威莎和艾伯哈德一起搭车,她问说:「为什么是马斯克接受这些采访?你才是公司执行长。」

艾伯哈德回说:「他想这么做,我不想和他争辩。」

懂得制造话题,满足顾客欲望

到了2006年7月,问题变得更严重,当时特斯拉正准备推出Roadster原型车。团队手工组装了一台黑色与一台红色的原型车,两辆车都可以在4秒内,时速从零加速到将近100公里。马斯克嫌弃的狭窄座椅和丑陋的仪表板设计,还没有修改,但除此之外,已经很接近特斯拉预计将电动车送入生产线的模样。

推出新产品时,很重要的关键是创造话题,将产品转化为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贾伯斯就成功做到这点,他主持的产品发表会总是高潮迭起。对于电动车来说,这点更是重要,一定要彻底摆脱高尔夫球车的形象。公关长史威莎原本规划在圣塔莫尼卡的机场举办派对,邀请多位名人参加,让所有来宾都有机会试乘原型车。

艾伯哈德和史威莎一起搭机南下洛杉矶,向马斯克说明他们的规划。她回想当时情况说道:「事情非常不顺利,他斤斤计较所有细节,包括在餐饮方面的预计花费。当我开始反击,他立即弹开,接着起身走出会议室。」艾伯哈德说:「他说她提出的想法全都是垃圾,要求我开除她。」

后来马斯克亲自规划产品发表会,审核宾客名单、决定菜单,甚至亲自核准餐巾纸的成本与设计。几位名人出席了发表会,包括加州州长阿诺。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由史特劳贝尔陪同他一起试驾。

当天艾伯哈德和马斯克都有上台发言。艾伯哈德说道:「你可以拥有一台车速够快的汽车,你也可以拥有一台电动车,但可以拥有一台同时包含这两大优点的车,才是让电动车大受欢迎的原因。」他的演说充满自信,内容精采。至于马斯克的演说,则是让人觉得尴尬,他会有些迟疑地重复某些用字,说话时还有些结巴。不过,他的朴实无华却让现场记者相当着迷。他宣称:「直到今天,所有的电动车看起来都很糟。」他说,只要购买Roadster,就能帮助特斯拉取得资金,有能力大量生产电动车,「特斯拉高阶主管没有领高薪,也没有分发股利。所有自由现金流全部投入技术开发,我们希望降低成本,生产人人负担得起的电动车。」

这次发表会获得媒体大篇幅报导。《华盛顿邮报》吹捧说:「这不是你爸那个年代的电动车。这部要价10万美元的汽车,拥有跑车外型,更接近法拉利,而不是Pirus ,充满性感魅力,绝不无聊乏味。」

但是,问题来了。所有的功劳几乎全部归到艾伯哈德身上。《连线》( Wired)杂志刊登了一篇报导,滔滔不绝地描述艾伯哈德,并搭配大量插图。「他即将生产一台线条流畅、电池供电的车。他阅读了约翰。德洛林(John DeLorean)与普雷斯顿。塔克(Preston Tucker)的自传, 提醒自己创办车厂是很疯狂的想法,但他还是做了。」在这篇报导中,只将马斯克描述为艾伯哈德成功争取到的几位投资人之一。

马斯克寄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子邮件给特斯拉副总裁,史威莎被开除之后,就由这位倒楣的副总裁接手公关事务。「到目前为止,关于我的角色描述,只提到我是『早期投资人』之一,我完全不能接受,」他写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称呼马汀是『早期员工』。我改变了这台车的许多设计,包括大灯、外型、车门门槛、行李箱,而且我早在特斯拉成立之前十年,就已经对电动交通工具非常感兴趣。艾伯哈德确实应该走到幕前,成为镁光灯焦点,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我的角色描述,简直就是在污辱人。」他还写说:「只要是合情合理,我愿意和每一家主要媒体聊一聊。」

隔天,《纽约时报》也刊登一篇报导,大力称赞特斯拉的成就,标题为〈从零加速到100公里,只需要4秒〉,但全篇没有提到马斯克。更糟的是,报导中称呼艾伯哈德为特斯拉的董事长,搭配的唯一照片是艾伯哈德与塔本宁的合照。马斯克在寄给艾伯哈德,以及他们雇用的公关公司PCGC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纽约时报》的文章竟然这样羞辱我,让我非常尴尬。整篇报导不仅完全没有提到我,还说艾伯哈德是公司董事长。如果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请考虑立即终止与PCGC的合作关系。」

特斯拉的秘密总体计划

为了彰显自己扮演的核心角色,马斯克在特斯拉官网刊登了一篇短文,简单说明公司的策略,甚至将标题定为〈特斯拉的秘密总体计划(仅限你知、我知)〉:

特斯拉成立的首要目的(以及我投资这家公司的原因),是促进人类从开采与燃烧碳氢化合物的经济模式,转型为太阳能发电经济……若要达成这个目标,重要的关键是推出电动车,不能有任何妥协,所以特斯拉Roadster的设计目标:与保时捷或法拉利等使用石油的跑车正面对决,然后一举击败这些跑车……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样做是否真的能为这世界带来任何好处。我们真的需要另一台高性能跑车吗?这真的能改变全球的碳排放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这个提问其实搞错了重点,除非你能理解前面提到的秘密总体计划。任何新科技在优化之前的初期单位成本都会非常高,电动车也是一样。特斯拉的策略是先进入顾客愿意支付溢价的高阶市场,然后尽快往下拓展市场,推出可生产更多单位、价格更实惠的后续车款。

为了进一步拉抬自己的名气,马斯克特地为演员小劳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和导演强。法夫洛(Jon Favreau)导览SpaceX工厂,当时两人正在拍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人》( Iron Man)。马斯克后来成了标题人物安东尼。史塔克(Tony Stark)的原型,在电影中史塔克是一位知名企业家与工程师,只要穿上自己设计的钢铁动力服,就会变成钢铁人。道尼后来说:「我不是很容易大惊小怪的人,但这个地方、这个家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他要求电影中史塔克的工作室场景里,要摆放一台特斯拉Roadster。马斯克后来还在《钢铁人2》( Iron Man 2)中短暂露脸。

2006年特斯拉推出Roadster原型车之后,等于实现了马斯克先前设定的第一个目标:破除一般人的误解,以为电动车只不过是厢型版的高尔夫球车。当时担任加州州长的史瓦辛格付了10万美元预付款,演员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也预订了一台。马斯克在洛杉矶的邻居、《狂野的女孩》( Girls Gone Wild)电视节目制作人乔。法兰斯(Joe Francis),则是直接用一台装甲运钞车送来10万美元现金。热爱汽车的贾伯斯,向服饰品牌J. Crew执行长兼苹果董事米奇。德雷克斯勒(Mickey Drexler),展示Roadster 的照片,说道:「能够创造如此顶尖的工程设计,真的很棒。」

通用汽车在几年前停止生产萎靡不振的电动车EV1时,电影人克里斯。潘恩(Chris Paine)曾拍摄了纪录片《谁消灭了电动车?》( Who Killed Electric Car?),内容充满讽刺。但现在,马斯克、艾伯哈德和他们领导的大胆团队,正准备要颠覆未来。

有天傍晚,艾伯哈德开着Roadster在矽谷附近四处兜风,有个小伙子开着一台大幅改装过的奥迪,在红绿灯前停在艾伯哈德旁,刻意让引擎高速运转,想要和艾伯哈德挑战赛车。但当绿灯一亮,艾伯哈德立即扬尘而去,将那小伙子远远抛在脑后。下两个红绿灯,同样戏码重复上演。最后那个小伙子摇下车窗,问艾伯哈德开的是什么车。艾伯哈德说:「这是电动车,你不可能赢的。」

* * *

1 艾科卡是义大利裔美籍企业家,汽车业传奇人物,曾担任福特汽车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经理。布兰森是英国企业家,维珍集团董事长。

2 丰田于1997 年推出的混合动力车款。

3 德洛林曾在通用汽车工作, 后来自行创办一家汽车公司,该公司产的DMC-12 跑车因为《回到未来》系列电影一砲而红;塔克在1940 年代创办塔克汽车,该公司推出的Tucker 48 不论外观设计、空间与舒适性、动力科技、甚至是安全配备,在当时都是极具革命性的前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