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03 火箭男孩:1980年代,被迫快速成长的童年

03 火箭男孩:1980年代,被迫快速成长的童年

不选择走轻松的路

十岁那年,马斯克做了一个让自己后悔莫及的决定:搬去和父亲同住。他独自搭乘危险的卧铺列车,从德班到约翰尼斯堡。到了火车站,他看到父亲的身影那一刻,随即展露欢颜。艾洛尔说:「他的笑容就像阳光那样灿烂。」他兴奋地说:「爸爸,我们去吃汉堡吧。」那晚,他爬上父亲的床,父子俩一起睡。

为什么他决定跟父亲住?我问他。马斯克叹了一口气,沉默了将近一分钟后说:「我父亲很寂寞,非常寂寞。我觉得自己应该待在他身边。」接着又说:「他工于心计,利用我的感情。」马斯克很喜欢祖母柯菈(小名娜娜)。她告诉马斯克,他们家的三个孩子都跟着母亲,让他父亲孤家寡人,太不公平了。马斯克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从某个方面来看,马斯克搬去跟父亲住,此举有迹可寻。当时,他才十岁,不善社交,几乎没有朋友。虽然母亲很爱他,但工作负担重,无法专心照顾孩子,而且多愁善感。反之,父亲志得意满,很有男子气概,是个大块头,有一双大手和一种迷人气质。他的事业起起伏伏,但那时做得风生水起,有部金色的劳斯莱斯敞篷车,更重要的,他有两套百科全书,还有大量书籍和各种工具。

因此,还是个小男孩的马斯克决定跟父亲住。「结果,我大错特错。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有多可怕。」他说。四年后,弟弟金博尔也来了。金博尔说:「我不想让哥哥单独跟他生活。哥哥是被父亲骗去的。接着,他又让我为此觉得内疚。」

「为什么他明知父亲会折磨每一个人,让人痛不欲生,还要搬去跟他住?」四十年后,梅伊仍百思不解。「为什么他不要这个快乐的家?」她停顿了半晌,悠悠地说,「也许他就是这样的孩子。」

两个儿子都搬来之后,艾洛尔在儿子的帮忙下,在廷巴瓦帝野生动物保护区(Timbavati Game Reserve)盖了间小屋。那是在普勒托利亚以东约480公里的一大片原始灌木林。兴建时,他们夜晚围着火堆睡觉。那一带常有狮子出没,因此他们用白朗宁步枪自保。他们还用河沙做砖块,在屋顶上铺上茅草。艾洛尔是工程师,喜欢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因此选用云母来铺地板,因为这种石材可以隔热。寻找水源的大象会把水管拔起,猴子经常闯入凉亭大便。马斯克和弟弟有很多工作要做。

马斯克常陪游客去打猎。虽然只有一把0.22口径的步枪,这把枪的瞄准镜不错,他打很准,几乎弹无虚发。他甚至在当地参加定向飞靶射击比赛,奖品是一箱威士忌。

马斯克九岁那年,艾洛尔带着三个孩子去美国旅行,从纽约开车,先去中西部,然后往南到佛罗里达。马斯克发现汽车旅馆大厅有投币式的游戏机台,迷上了这样的游戏。他说:「这玩意儿太酷了,南非还没有这种东西。」

艾洛尔既浮夸又吝啬,租了部豪华的福特雷鸟,却带着孩子入住廉价旅馆。马斯克回忆说:「到了奥兰多,父亲不肯带我们去迪士尼世界,说那里太花钱。我们后来只去了水上乐园。」关于这件事,艾洛尔提出自己的版本,坚持说他有带他们去迪士尼世界,马斯克特别喜欢那里的鬼屋,也去了乔治亚六旗乐园(Six Flags Over Georgia),「我在旅途中一再地跟他们说,『有朝一日你们会来这里生活』。」

两年后,艾洛尔又带着三个孩子去香港玩。「我父亲来这里谈生意,顺便推销商品。他把我们丢在一间简陋旅馆,只给我们约50 块钱,接着两天都不见人影,」马斯克说,他们三兄妹就在旅馆里,看武士电影和卡通,有时他会交代托丝卡乖乖待在房间里,自己和金博尔则去香港街道上探险,进去有免费电玩游戏可玩的电器商城逛逛。「现在,做父母的要是像我父亲那么做,肯定会有人去通报儿童福利局。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却是相当奇妙的体验。」

争强好胜,不被恐惧动摇

马斯克两兄弟搬去普勒托利亚郊区,跟父亲一起生活之后,梅伊也搬到约翰尼斯堡附近,才能常常见到儿子。每到周五,她会开车到艾洛尔的住处接两个儿子,然后一起去探望他们那位性格勇敢坚定的外婆温妮芙芮德。外婆会做炖鸡给他们吃,但孩子很讨厌吃这道菜,梅伊只好再带他们去吃披萨。

晚上,伊隆和金博尔通常会去凯伊阿姨家过夜。阿姨和她的三个儿子,就住在外婆家隔壁。伊隆和弟弟,以及他们的表兄弟彼得(Peter)、林登(Lyndon)和罗斯。礼夫(Russ Rive),是一群喜欢冒险的孩子,也常在一起打打闹闹。比起凯伊,梅伊对孩子比较放任,因此孩子们常要她掩护他们。金博尔说:「如果我们想跑出去玩,比方说去约翰尼斯堡听演唱会,母亲就会跟阿姨说,今晚要带孩子们去参加教会营队。然后,她会开车载我们过去演唱会现场,放我们下车后,让我们自己去冒险。」

这样偷跑出去玩,有时险象环生。彼得说:「有一次火车停下来时,有一群人打了起来,有个家伙的脑袋被刺了一刀。我们躲在车厢,接着车门就关上,我们只能继续前进。」有时,帮派的人会跳上火车,追杀敌人。这批凶神恶煞在车厢内横冲直撞,甚至拿机关枪扫射。有些演唱会是反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如1985年在约翰尼斯堡举行的那场就吸引了10万人前来,看黑人和白人歌手一起表演。群众当中常常会发生争吵。金博尔说:「我们没有躲避暴力,我们是暴力下的幸存者。我们学会不害怕,也不做疯狂的事。」

但马斯克的胆子却很大。这群表兄弟去看电影的时候,要是发现有人很吵,马斯克就会走过去,叫他们安静,即使他们是彪形大汉,他也不怕。彼得说:「恐惧动摇不了他的任何决定,这是他的一个大原则。在他还是个孩子时,已表现出这一点。」

马斯克也是表兄弟当中,最争强好胜的。有一次,他们从普勒托利亚骑自行车到约翰尼斯堡。他踩得很快,一下子就冲到前头。他的弟弟和三个表兄弟在路边拦了一部皮卡,搭便车过去。当马斯克跟他们会合时,气到挥拳打人。他愤愤不平地说,这是比赛,怎么可以作弊?

这种争吵很常见。不管是在当时或后来,他跟最亲密的人总是爱恨纠葛。这群表兄弟常常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架,丝毫不顾旁人的眼光。有一次,伊隆和金博尔在乡村市集里大打出手。彼得回忆说:「他们在尘土中扭打成一团,市集里的人都吓坏了。我只好安抚大家说:没事啦,兄弟打架而已。」

他们常为了小事打架,有时打得很凶。金博尔说:「要赢,就得先发制人,先出手打人或是踢对方的蛋蛋。如果你被踢到,就打不下去了。」

写作业速度慢,对科学很着迷

马斯克功课不错,但不是最优秀的。九岁和十岁时,他的英文和数学都拿到A。老师说:「他很快就能掌握新的数学概念。」但成绩单上也常有这样的评语:「他写作业的速度非常缓慢,不是在做白日梦,就是在做不该做的事。他什么都做不完。下一个学年,他必须专心一点,不要在上课的时候做白日梦。他的作文显示他的想像力很丰富,只是常常写不完。」在上中学前,他的学业平均成绩是83分(满分100分)。

由于他在公立中学就读时惨遭霸凌,他的父亲把他转到一所私立学校就读, 也就是普勒托利亚男子中学(Pretoria Boys High School)。这所学校采用英国教育模式,校规严格、会体罚学生、强制学生参加教会活动,而且必须穿制服。马斯克在大部分的学习科目都拿到高分,有两科除外:南非语(最后一学年,只有61 分)和宗教训示(老师说他「不够努力」)。他说:「我不打算在我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投入太多的心力。我宁可去看书或是打电玩。」毕业会考时,他的物理成绩是A,令人惊讶的是,数学只拿到B。

如有闲暇,他喜欢制作小火箭,并用不同的混合物来做实验,如加在游泳池的氯粉和刹车油,看哪一种爆炸的威力最大。他也学会变魔术和催眠。有一次,他让托丝卡相信自己是一只狗,让她吃下生培根。

如同他们日后到美国之后多次创业,这群表兄弟年少时就有各种创业的点子。有一年复活节,他们做了巧克力蛋,再用锡箔纸包起来,挨家挨户地兜售。金博尔想出一个高明的点子。他们的复活节彩蛋不但没比商店卖的便宜,甚至贵了10兰特(南非锾)。「有人反映,这彩蛋太贵了吧。但我们告诉他们,其实你买这彩蛋,就是支持未来的资本家。」马斯克说。

阅读世界是马斯克的避风港。有时,他可以整个下午和晚上都沉浸在书本之中,一读就是九个小时。如果和家人去别人家吃饭,他总会溜进主人的书房看书。若是进城,他一个人走着,最后总是走进书店,席地而坐,钻进书中世界。他很爱看漫画,超级英雄的热情让他很感动。「他们总是穿着内裤或装甲战衣,努力拯救世界。这种装扮实在很怪异。不过他们正在拯救世界。」他说。

马斯克读了父亲住处的两套百科全书。在母亲和妹妹眼里,他是「天才少年」。然而,对别的孩子来说,他只是个讨人厌的书呆子。有个表弟曾惊叹道:「看看月亮,这个星球必然是在100万哩之外。」小伊隆说:「不对,平均距离约是239,000哩,要看月球在轨道上的哪一点。」

他在父亲的工作室里找到一本书,书里描述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伟大发明。「放学后,我会窝在父亲工作室旁的一个小房间看书,这本书教我百读不厌,」他说,其中一项发明,是由离子推进器推动的火箭,也就是利用离子推动火箭,而不是气体。有一天深夜,我们在SpaceX 位于德州南部火箭基地的控制室里,马斯克为我详细描述了这本书,包括离子推进器如何在真空中运作。他说:「这一本书让我第一次心生想去其他星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