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秋季攻势
一、部队休整
夏季反攻作战胜利结束后,我纵奉命于7月5日进驻西安(现辽源市)、渭津、东丰、海龙一带进行休整。
东北总部在双城召开军事会议时,我被留在家里主持休整中的日常工作,没有去参加会议。不久,东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带领工作组来到我纵了解情况,就地指导帮助进行休整工作。那时我们休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部队经过五十多天的行军作战,确实很疲劳。首先需要恢复体力,稳定情绪,保证吃好、睡好,洗澡理发、洗衣洗被、擦洗武器车辆,加紧治疗随队的伤员、病号,开展可能的文娱活动,力求逐渐恢复兵强马壮,心情愉快,朝气不退的状况。
我向谭政主任汇报,我纵刚刚参加了四平攻坚作战,这一次各师的伤亡都不小,对怎样与国民党美械化部队打硬仗、打恶仗的体会较深,因此,目前部队在思想上要防止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骄傲自大盲目轻敌,这是四平攻坚作战中我们所犯的毛病;第二种倾向是夸大敌人历害,灭自己的威风,被战争的残酷性吓倒,产生“革命有前途,个人无前途”的情绪,这是当前要特别防止的倾向,需要很好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动员工作。谭政主任同意我的看法,并在之后的总结中特别强调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总结夏季反攻中,我纵作战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四平攻坚作战的经验与教训。
谭政带领工作组和我纵领导,分别召开纵队和各师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总结会议。发动各级干部,群策群力,点评成绩,克服缺点,吸取教训,要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思想、物质准备,全面检查作战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打一仗提高一步的目的。
在营以下连队,主要开展请功、记功、评功、庆功的活动,激发部队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硬骨头精神。全纵队共有三十多个连、营单位受到纵队首长和各师首长的嘉奖,并授予了“战斗模范营”、“战斗英雄连”、“爆破模范连”等光荣称号,以及“英勇冲锋”、“顽强突击”、“攻守兼备”、“机智勇敢”、“英勇超群”、“神勇炮兵”、“勇猛爆破”等等多种多样的光荣称号,分别授予连队奖旗,授予战士奖状。全纵共有成千指战员立了功,受了奖。
支援我纵的民工担架队、运输队,也有不少立了功,受了奖。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抢运伤员,运送弹药给养,看押俘虏,收敛烈士遗体,顽强地完成了任务。有的负了伤,有的牺牲了,因此给他们立功受奖是完全应该的,他们是受之无愧的。
第三、进行兵员补充,整顿组织,调剂和补充武器弹药。夏季反攻作战中,我纵伤亡比较大,还因病或其他原因减员也不少,干部伤亡也很大。武器损坏、弹药消耗也很大,均须在休整期间妥善解决,以利再战。
8月间东北局发出指示,要求从地方武装中抽调建制部队,补充到主力野战纵队,争取每个纵队的主力师,充实到一万人以上。因此,我纵合编了牡丹江2团及巴彦独立团等地方基干部队,加上参军的翻身农民共一万二千人。又补充了经过初步教育的国民党俘虏士兵四千多人。这样就使我纵达到完全满员程度。
同时东北总部又决定将南满独立第2师拨归我纵指挥,因此我纵实力空前强大,全纵已达五万人以上。兵员充实了,整顿组织、调整干部、补充武器弹药等工作也随之加紧进行。
第四、根据东总指示,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开展“诉苦运动”为主,形势政策教育为辅。
谭政主任指示我们,(1)讲敌我形势时,主要讲有利方面,鼓舞士气。其次也要讲困难方面,防止轻敌。既要讲敌人现在是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军心厌战,民心反对,领导腐败,内部矛盾重重,也要讲国民党军队有美国的支援,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有相当丰富的内战经验,有一定的战斗力,不是一群“草包”。要使指战员们清楚,这场战争是极其残酷的,是长期的人民战争,我们要取得胜利,就要付出相当代价。我们绝对不能骄傲,如果我们不认真对付,一不小心就要吃亏。尤其打了胜仗,更不能骄傲。(2)由于部队涌进大批新成分,形成部队思想上、组织上的某些变化。因此不但要进行新形势下的政策教育、纪律教育,还要进行为保卫根据地人民彻底翻身、深入土地改革,打倒封建势力,消灭地主阶级、剥削制度的教育。提高战士阶级觉悟,树立“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明确观念,树立解放全东北,解放全中国的思想。“诉苦运动”就是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汉奸恶霸、警察特务横行霸道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启发战士懂得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道理,懂得保卫解放区,保卫人民翻身做主的道理,这就是阶级觉悟及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的表现。
经过“诉苦运动”,采取自己教育自己的群众路线,战士们思想觉悟普遍提高了,团结加强了,密切军民关系,遵守群众纪律更自觉了,要求入党的人更多了。各级指战员战斗情绪日益高涨,纷纷表示要练好本领,杀敌复仇。
第五、开展军事大练兵。由于部队新成分多,军事训练在战士中仍然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土工作业五大技术力求熟练。战术训练仍是“一点两面”、“三三制”和“四组一队”战术及运动战、攻坚战,发扬优良战斗作风等为内容,反复演练。
在干部训练中,强调各级指挥员学习林彪根据四平攻坚作战经验提出的“四快一慢”战术。四平攻坚作战重要教训之一就是打急了,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总攻击。因此大家对“四快一慢”的战术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第六、党委制早在红军时期已建立,后来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取消了党委制改为首长制。师以上设党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党务工作。为了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遵照“七大”的决定及中共东北局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恢复党委制度。
我纵在休整期间,营以上单位均成立了党的委员会,加强了基层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休整,部队在政治思想、战斗士气、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有新的进步。武器弹药的补充、后勤保障工作也得到尽可能的解决。为执行新的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确定作战方针
1947年夏天(7月至8月),我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大举反攻,并将战争的主要战场转移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区内进行。蒋介石提出的“全面攻势”已被彻底粉碎。现在的“全面防御”又被打得支离破碎,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都无法阻挡我军的反攻。
东北敌人经过我军夏季反攻作战的打击,损兵失地,狼狈不堪,由“全面防御”改为“机动防御”,现又由“机动防御”改为“重点防御”。
陈诚接任东北最高指挥官后,提出“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确保海口”的战略计划,夸口“不管困难与代价多大,一定要在六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东北一切失地”。这是陈诚新官上任的“雄心壮志”。
不久美国特使魏德迈到东北视察,与陈诚在沈阳“晤谈竟夜”,回南京后向蒋介石建议:放弃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东,但蒋介石顾虑多端,并未同意这个建议。
陈诚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是蒋介石的同乡。同时是“围剿”中央红军的罪魁祸首之一。陈诚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后,从排、连长起家,后转入黄埔军校炮兵科任教官。他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在第二次东征时,陈诚任炮兵营长。北伐时,任上校团长。进驻南京后,任少将副师长。“四一二”事变后任师长,后升为18军军长。
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陈诚率18军由湖北开到江西、抚州前线,“围剿”失败之后,撤到吉安。第四次“围剿”,陈诚为中路总指挥,第五次“围剿”,陈诚为北路军总指挥。
他多次与红军作战,多次遭到惨败,早已是我军的手下败将。
东北民主联军按中央指示,决定继续在东北战场打击敌人,收复失地,积极配合关内解放军各部队向敌占区的进攻。
东总决定在雨季过后,发起秋季攻势。
8月中旬,林、罗首长将作战计划报告中央和军委。毛泽东8月29日电复林、罗:“一、计划甚好,甚慰。二、希望你们能于九月下旬开始作战,配合南线作战。三、新的作战,似宜以有力兵团进攻山海关、沈阳线上之敌,以另一有力兵团进攻中长线上之敌,以求分散敌人,各个击破,重点放在中长线或山沈路,由你们酌定。”1【注1刘统著《东北解放战争纪实》第502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1947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至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以一部主力和广大地方武装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
东总根据上述方针,于9月25日下达了《秋季攻势作战的方针和部署》,决定以九个野战纵队及地方武装,发起强大的秋季攻势,继续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扩大解放区。
作战步骤为:第一阶段,由南线(第8、9纵队)开始进攻,破坏华北与东北之交通线——北宁路,吸引沈阳一线之敌南调增援;第二阶段,7纵攻击彰武、阜新一线之敌,4纵攻击辽阳、鞍山一线之敌,继续吸引敌人抽调北线和中长路沿线之机动部队南调增援;第三阶段,我北线部队大举出击中长和长吉线,以吸引沈阳、长春守敌出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之;第四阶段,初冬后,我主力转到北宁路、中长路作战。
三、我纵执行打援和破袭任务
南战场首先报捷。正当冀热辽我军准备破袭北宁路时,敌人集中四个师向热河东部地区进犯。其中一路敌第93军暂22师和暂50师各二个团,进至锦西以西之梨树沟门与新台边门一带。
我8、9两纵队和独立师,集中兵力将其各个击破。9月14日,我8纵在黄永胜司令员指挥下,首先于梨树沟门歼灭了暂50师大部后,乘胜追击,于16日歼灭了逃至杨杖子的暂22师大部。
陈诚急忙命令,由苏北新调来的第49军二个师(各缺一个团)火速出援。经江家屯向西南前进时,又被我诱至杨杖子一带。我第8、9两纵队密切协同,二战杨杖子,经两天激战将其歼灭。
自梨树沟门战斗开始,我军三战三捷,共歼敌一万六千余人。同时我军组织民兵、民工将锦州至山海关的铁路彻底破坏。
北宁路被我切断,对敌人震动极大,陈诚急令新6军二个师由沈阳、铁岭一线调往锦州增援。
新6军主力南下,四平至铁岭一线的开原、西丰、昌图等地的守军只有敌53军三个师,力量薄弱。
东总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北战场我军采取长途奔袭,分别向沈阳以北各据点之敌同时发起攻击。
东总命令指出:“第二阶段的作战方针是以轻装奔袭,分兵同时包围各处分散之敌,使敌不能集中,我军则一面攻城,一面准备打援”。
9月底,我军第1、2、3、4、6、7、10纵队相继出发,向中长路四平、沈阳之间地区敌人发起进攻。
我3纵于10月2日奔袭西丰、昌图间之威远堡,将守敌53军116师全部歼灭。
我纵于9月29日由西安(现辽源市)地区出发,东总交给我们的任务是牵制敌人,配合3纵歼灭敌53军116师。第3师和独立2师首先奔袭昌图东北地区敌人据点,但因敌先发现我3纵围歼西丰、威远堡行动,各地守敌纷纷逃窜。我奔袭叶赫站、莲花街均扑空。随即命令独2师奔袭昌图,因包围不严,敌人乘隙逃窜。我纵于10月2日占领昌图,3日占领开原老城。我纵进到开原南北地区,既包围新开原(敌53军五个团据守)又威逼铁岭和沈阳。
林、罗首长10月5日电示:经数日战斗,除53军四个团被我全歼,其他散居各地保安队及营以下之正规军大部逃走或全部逃走。根据以上事实,今后战斗作风与战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敌之地方部队皆丧失顽强抵抗的信心,因此应采取远距离奔袭作战;(2)对上述敌人须用四倍左右优势兵力,采取有重点的四面包围,并须在切断退路,迂回部队先打响,正面部队才猛打猛冲;(3)遇敌少数游击队应猛打猛冲,以免其逃掉;(4)遇敌正规军主力撤退时,应猛打猛冲,抓住和歼灭该敌,不让其逃掉。等等。林彪在电报中讲了八条,主要精神就是尽可能抓住敌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要打击溃战,不要让敌人逃跑。
几天后,我纵奉命在开原南北地区将四平到铁岭段中长铁路彻底破坏。部队展开后,分段负责一齐动手,实行“铁轨大翻身”,烧毁枕木,炸断桥梁,捣毁车站。一时全线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浓烟漫天弥散,使敌抢修三个月之久,将要通车的中长铁路又完全瘫痪了。
什么是“铁轨大翻身”?就是破坏铁路时,将铁轨一端联结处的螺丝钉取下,使之松动,然后用木杠等工具,将一侧铁轨连同枕木撬起成九十度,再用力向另一侧扭压,结果使铁轨在下枕木在上,离开路基一百八十度翻倒在另一侧。再利用铁轨彼此连带的翻扭力量加上人工的拉力,一直向前翻下去。这样不但速度快,也省力气,一个连的兵力一小时可翻二、三百米。然后一部分人将枕木取下集中烧毁,另一部分人将铁轨一段一段的搬走,丢在路基两侧不易寻找的地方。同时将铁路两侧的电线杆也全部拔除。
东北两条运输大动脉中长铁路和北宁铁路的瘫痪,不仅使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机动性大大削弱,而且冬季将至,敌运煤、运油、运粮、运物资更加困难。
此时的陈诚已慌了手脚,匆匆忙忙地命令南下的新6军火速回窜沈阳和铁岭一带,并将暂3军也同时调到沈阳附近,又命令四平之新1军继续南进增援。当新1军进到四平以南之双庙子地区,被我2纵击溃后,缩回四平。我军在四平西之季家堡附近又歼灭该军第50师的一个团。
沈阳、四平敌人惧怕被歼,不再敢贸然出战了。
10月8日,蒋介石仓促赴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对陈诚面授机宜,策划“在沈阳外围决战”。并急从华北地区调92军一个师、94军一个师、暂编第3军二个师、13军一个师、骑兵第4师共六个师的兵力,增援东北,加强北宁线之守备。将新1军从四平北调长春防守。
为了调动敌人,林、罗首长命令北战场我军主力转向吉林、长春地区作战。10月中旬我第6、10纵队与独立第4师共七个师,加上炮兵部队,突然包围吉林,准备相继攻占之,吸引沈阳、四平、长春敌人出援,特别希望能将新1军引出来,在运动中将其歼灭。
我纵与2纵在四平以北布防,准备迎击从四平、长春出援的新1军,以求在运动中给予歼灭性的打击。
吉林防守之敌为云南部队的60军三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将近三万人,防御工事坚固,地形易守难攻,是一座背山靠水的重要战略城市。我军首先扫清吉林外围据点,歼敌千余人。同时长春方向,我军收复九台、农安和德惠,歼敌新1军暂53师一个团。这样不但吉林被围,长春也陷于孤立。
吉林方向,我军主力一部于10月下旬开始强攻吉林城西南前沿阵地小白山和团山两个据点,经过激烈冲杀,反复争夺,将其攻克,歼敌四个加强连,击退敌人多次反扑,直接威胁城防主要阵地。
此时,敌60军军长曾泽生急电沈阳求援。但陈诚隔岸观火,见死不救。驻长春敌人也不敢出城增援,且令四平新1军快速返回长春。陈诚的诡计是“一箭双雕”,放手让60军与民主联军拼命厮杀,以达到两败俱伤,既打击了民主联军,也削弱了杂牌军的目的。
我军由于种种原因,于10月底放弃了对吉林的围攻。为什么在没有敌人大量增援的威胁下,放弃吉林城的“相机占领”?其原因我不十分清楚。但我估计与夏季强攻四平城伤亡很大,但未能全歼敌人的教训不是没有联系。虽然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也不能不警惕再次被蛇咬。因此林彪根据战斗形势发展,进攻顺利则继续扩大战果,否则改为佯攻。
“为了一跃而后退”,“收回拳头再打击”也是林彪一贯的用兵原则,林彪曾说过:主攻方向使用一个师的兵力,准备一千人以上的伤亡,作坚决的进攻。其他方向不将大部队投入战斗,只用部分兵力作佯攻,牵制敌人。如果主攻方向发展有利,则将侧方大部队投入战斗,以求几面攻击敌人,扩大战果。
我纵于10月15日奉命转到伊通地区隐蔽待机,准备打击由四平回窜长春的敌新1军,及由长春向吉林增援的敌人。
11月1日星夜,四平敌新1军开始向长春回窜,以两百多辆汽车往返运输北进,并于当夜进到公主岭。此时我纵奉命向长春、公主岭之间陶家屯一带前进,截击敌人回窜。
11月2日,敌先头部队暂56师进到陶家屯附近,与我纵独立第2师接触,激战一小时,歼敌一个营。敌人发现我主力后,企图夺路经白龙驹山窜向长春,在途中被我第3师截击,激战三小时,全歼敌暂56师一个团,俘敌团长以下近二千人。但正围歼此敌之同时,敌主力拼命向长春逃窜,在我纵主力赶到前,敌人已经逃走了。
我未能将敌人主力截住歼灭,纵队领导十分恼火与后悔。恼火的是,当时独立2师没有积极协同第3师截住敌人,因此,纵队责备独2师行动迟缓,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后悔的是,纵队从一开始的作战部署上,就没有使用第1、第2两个主力师为第一梯队,或未将两个主力师紧跟第一梯队的独2师、第3师,也是使敌人逃走的重要教训。另外,如果路西2纵主力能及时出击,牵制敌人哪怕半天,待我纵主力师赶到,也许情况就有所不同。总之,战场情况瞬息变化,这次未将敌新1军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我纵指挥上存在失误是重要原因。我作为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有一定责任的。
据东总通报的战况说,长春之敌有重占九台、德惠、农安的可能,因此我纵于11月11日奉命向长春以北米沙子一带转进,准备打击长春出犯敌人。隐蔽待机了几日,仍不见敌出动,此时的敌人固守长春,寸步不离,根本不敢出战。这样我已不易在运动中寻找歼敌战机,且11月的北满已开始飘雪,严冬将至,部队需作防寒准备。于是我纵奉命转回到伊通地区进行补充休整。
秋季攻势中,我纵战果不大,主要是执行打援和破袭任务。由于敌人已深知我运动作战的厉害,所以不敢轻易出援,因此战机不多。新1军由四平回窜长春时,本来是一次很好的歼敌战机,但由于敌人采取夜间突然行动及利用两百多辆汽车的快速行动,使我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而在兵力部署上又不完全恰当,因此未能将敌主力歼灭,失去一次歼敌战机。
南战场第二阶段的作战是10月下旬开始的。我军向锦承路大举出击,十天之中又获得第二个三战三捷的胜利。第一仗是我9纵攻克朝阳,歼敌暂编50师一个团及骑3军一部。第二仗是我8、9两纵队在义县以西,朝阳寺九关台门地区,歼灭由义县方向前来增援的92军24师大部及94军43师一部。第三仗是我热河骑兵师突然奔袭锦州东北之徐家店余家屯,歼敌174师(保安第4支队)师部及二个团。南战场第二阶段作战共歼灭敌人九千余人。
这次秋季攻势作战的重点在东北的南战场,毛主席在今年夏季反攻开始时就指出,“夺取两路四城(两路指中长路、北宁路,四城指长春、沈阳、天津、北平)必须准备的条件有三:你们已在北满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第三步还要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因此,这次秋季攻势重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执行毛主席的第三步计划,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结果既破坏了陈诚维护中长路,又破坏了其打通锦承路,巩固北宁路的战略计划。冀热辽的根据地已基本上解决了。
到11月中旬为止,历经五十余天的秋季攻势宣布胜利结束,我军共歼敌六万九千余众,扩大解放区面积三万余平方公里,收复城市十五座。北宁路、锦承路、中长路均被我切断。此次攻势中我军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愈战愈主动,南北战场的协同作战愈加密切。而敌人在我攻势之下惊慌失措,顾此失彼,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不得不龟缩在几个重要城市内根本不敢出战。陈诚“六个月恢复东北优势”的妄想,已被打得烟消云散,连维持现状也困难重重,其前景十分暗淡,大势所趋,败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