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冬季大进攻
一、纵队党委对战训的指示
秋季攻势结束后,我们第1纵队在伊通一带休整补充,总结秋季攻势作战经验和进行军政训练。
此期间,新建立的纵队党委,对当前的作战、训练作了《重要指示》。
《指示》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在我军夏、秋攻势的沉重打击下,东北之敌在军事战略上的败局已定。目前敌人必然依托以大、中城市为据点的“重点防御”进行垂死挣扎。因此在作战训练上,不但要熟练运动战,而且还要把攻坚作战训练的地位提高到与运动战相等的地位。在训练中力求贯彻林总的战术思想和战斗作风,使之群众化。
《指示》中规定了纵、师、团三级干部及营以下干部和战士的学习内容。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首先要向部队说明,在秋季攻势中,我纵是执行打援破路战斗,完成了上级赋予我们的任务。由于敌人不敢轻易出动,也由于我们指挥上的某些失误,没有取得重大的战果。因此在我们休整期间,要很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其次要宣传和教育我们的指战员,今后打仗的机会尚多,目前东北敌人还有几十万,我们要把它全部歼灭,不会没有打胜仗的机会。所以不要埋怨,不要泄气,要保持高昂的求战情绪。在政治思想上做好不怕死、不怕苦的准备,在军事上练好打硬仗、打恶仗的本领,在下次战役行动中见分晓。
《指示》要求,继续进行以土改政策为主的阶级教育和战争观念的教育,同时反复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不久前颁发的三个重要文件,即《解放军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阶级本质上认识国民党蒋介石的反革命真面目,认识解放军粉碎蒋介石进攻之后,大举反攻的大好形势,认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已经到来,认识打倒蒋介石,建立民主革命政府的伟大历史任务,认识东北战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胜利信心,确立为人民彻底翻身,为争取革命战争彻底胜利而打到底的决心。
在军事训练上,结合秋季攻势的总结,学习领会林总提出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三猛战术”等战术原则,强化射击、投弹、爆破、刺杀、土工五大军事技术,针对未来要大打城市攻坚战,特别注重爆破技术的训练,要求部队通过休整,在军事素质上有较大提高,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在物质方面部队也进行了再战的充分准备。加强防寒工作,及时发给部队冬季的棉衣、大衣、皮帽、棉鞋等等。由于大兵团集中作战,粮食供给问题困难很多,我们已经加强了筹粮组织并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原则,进行筹粮政策教育,不但可以没收恶霸地主的粮食,也可以征收富农的多余粮食,补充军需。派得力干部负责带领支前的民工担架队、车马队的工作。这些都是保障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
二、敌我态势和冬季作战意图
东北蒋军经过我军夏、秋两次攻势的严重打击,现孤守在被我分割包围的三十余座大、中、小城市中,陷入缺兵、缺粮、缺煤、缺油、缺物资的困境中。由于华北石家庄被我攻占,由华北调入东北的敌四个师又急忙撤回三个师。
陈诚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势,继续将东北杂七杂八的9个保安区、11个保安支队及交警部队扩编为四个军(新3军,新5军,新7军,新8军),这样连同原在东北的九个军共十三个军,又将各军编为第1、第6、第8、第9等四个兵团,共计四十四个师约五十八万人。并拼命加强几座大中城市为中心的防御工事。采取所谓“固点、连线、扩面”、“重点防守,确保沈阳”的战略方针,拼命巩固现有阵地,并待机转为攻势,实现其恢复东北优势的梦想。敌军从兵力总数上似乎并未减少,但其主力新1军、新6军等部队被整编、被分散,又补充了大量新兵,实际战斗力在下降。
我东北民主联军经历了1947年秋季攻势之后,已发展到73万余人。计有九个野战纵队,1个炮兵纵队(六个炮团),一个铁道纵队,十二个独立师,三个骑兵师,第1、第2两个前方指挥所。敌我力量对比,我军不但质量上占优势,数量上也占优势。东北局决定,各省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大批二线兵团,经过比较正规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后,根据需要输送到前线补充主力部队。要求1948年4月前,完成六十个独立团(以后又改为100个团)的建设。
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冬季作战意图,是趁河流封冻,便于我大兵团作战运动之机,发起规模空前的进攻战役。东北总部指示:去年冬季我军曾利用河流结冰,失去障碍作用的时机,南北满实行配合作战,结果不仅巩固了南满根据地,而且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造成今年反攻作战胜利的基础。因此今年冬季我们还要继续利用这个有利于大兵团运动的时间,实行更大兵力作战,集中九个纵队统一行动,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攻坚战。对较大目标我们能集中四或五个纵队攻坚,还有力量打援。或集中六至七个纵队打运动战,还有力量攻城。因此,我们能进行大兵团大的运动战、攻坚战,能把东北作战提高到空前未有的规模,预计将能获得巨大的战果。
林、罗于12月11日向中央报告了冬季作战计划,毛泽东回电:完全同意。预期这次作战可能将沈阳、铁岭、抚顺、本溪、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等几个大据点之间的中、小据点、广大乡村,及锦州以西以北地区全部或大部归于我手。只要办到这一点,尔后就只剩下打大据点的问题了。并说:冬季作战后,8、9纵队到冀东作战,争取在张家口、天津之间打开缺口,以使东北、华北开始打通联系。
东总决定,冬季作战计划的第一步是出击北宁路,迫使沈阳、锦州之敌出援,在运动中歼灭援军;第二步是转战辽南,夺取鞍山、营口等城。
三、攻克彰武与围歼新5军
北风呼啸,大雪狂舞。我纵奉命于1947年12月10日,由伊通一带出发,兼程南下,于22日集中于沈阳、法库公路之间的石佛寺北侧地区。其任务是保证第2、第10纵队围歼法库之敌。同时,7纵包围彰武,8纵包围新立屯,4纵逼近沈阳,9纵向新民前进。我纵和第3纵、第6纵准备打击可能来自沈阳和铁岭的援敌。
由于我军突然出现,严重地威胁沈阳之敌的“冬眠”,并将其注意力吸引至沈阳以北的法库地区。陈诚急令长春新1军、四平71军之敌南下增援。
根据敌军的动向,东北总部首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断然放弃强攻法库之计划,命令第2、第7两纵队进攻彰武,命令我纵第3师配合第10纵佯攻法库,我纵主力(第1师、第2师、独立第2师)于1948年1月2日转到沈阳西南辽中地区,威胁敌人侧后,寻求有利战机。
我3师接受包围并佯攻法库任务后,即积极进行肃清其外围据点的战斗,共歼敌五百余人。对友军攻克彰武,全歼守敌49军79师起了牵制敌人的配合作用。
陈诚命令驻铁岭的新6军22师增援法库。12月16日,敌进到法库东南之调兵山、沙后所一带,东总命令2纵围歼22师,3纵断敌退路。16日下午,2纵4师对沙后所之敌发起进攻。由于敌情没有侦察清楚,地形没有看好,火力没有准备好,结果进攻未成功,自己伤亡不少,犯了林彪忌讳的“打莽撞仗”。2纵5师17日在调兵山包围了敌22师一部,打得很英勇,将敌击溃。林彪嘉奖5师,批评4师。
冬季攻势在12月中旬开始后的两周中,我军连克昌图、开原、北镇、海城、辽中、彰武等县城,全歼49军79师,207师一个团,新3军暂59师一个团,93军暂20师一个团,及交警第3纵队等二万三千余人,并完全包围法库,直接威胁沈阳。
陈诚判断我军将进攻沈阳,仓惶将原踞长春之新1军全部,四平街之71军两个师及驻锦州的43师、54师等,先后调来增援沈阳。至年底我军并未进攻沈阳,敌人援兵已到。
1948年元旦陈诚发表“告东北军民书”,鼓吹“目前国军已完成作战准备,危机时期已过”。随即调集新1、新3、新5、新6和71军,共五个军十五个师的兵力,于1948年1月2日,分别由新民、沈阳、铁岭三个方向同时出动,沿辽河两岸向北、向西北推进,妄图击退我军,藉以保障沈阳安全,进而解除法库、新立屯之围。其具体部署是:新3军、新6军为右路,由沈阳、铁岭向西北推进,新5军军部率两个师为左路,由新民向东北推进,新1军及71军为中路,在上述两路之间齐头并进。
东总决定,牵制右、中路敌人,先集中攻击战斗力较薄弱的新5军。林、罗、刘首长歼灭左翼新5军的战斗部署如下:(一)第6纵队于新5军前进路上节节阻击,诱其深入;(二)第2、7纵队由彰武兼程向新民以北公主屯地区前进,第2纵队指向公主屯北面,第7纵队指向公主屯以西新5军之左翼;(三)第3纵队由辽河北岸插入新5军右翼;(四)第10纵队进到旧门、石佛寺及其以南地区;(五)第1纵队由辽中北进并指挥独2师进到沈阳以西兴隆店地区;(六)第4纵队由沈阳西南北进,进到沈阳西北之老边地区;(七)第10、第1、第4三个纵队共同负责切断右、中两路之敌与新5军之联系,坚决抗击其增援;(八)第8、第9纵队也于新民以西和辽中地区,北返参战;(九)东总直属骑兵师则进到巨流河地区牵制敌人。
我军部署完毕,待新5军进到公主屯附近时,被我6纵顽强抗击。
1月5日起,我第2、第3、第6、第7纵队突然进行围歼,至7日20时共历五十四小时激战,将新5军军部及195和43两个师全部歼灭。俘军长陈林达以下一万三千余人。
在围歼新5军战役中,2纵6师奉命向公主屯以北进军,协同友军消灭新5军195师。6师17团最先到达王道屯。7纵19师57团也同时到达。此时王道屯有敌人195师一个团防守。57团没有作任何准备,就投入战斗,盲目地连续向敌人乱打乱冲,遭到敌人密集火力杀伤,毫无进展。17团进攻也很不顺利,数次攻击均未成功。黄昏之后,6纵17师的51团赶到前线重新组织火力,从西南突破,守敌开始动摇。6师17团再投入战斗,敌军突围南逃。在2纵和6纵联合追击下,全歼敌人的195师585团。战斗结束后,林彪通报批评王道屯战斗是一次“屡次攻击不成功、伤亡很大”的莽撞仗。
对于沙后所和王道屯战斗,林彪一直耿耿于怀,作为反面教材。在1948年10月23日电令消灭廖耀湘西进兵团时,还提到“须严戒王道屯、沙后所的打法,那种打法是在未侦查地形状况,未等大部队到齐,未将火力很好配备,未将敌人退路截断即仓促的乱打乱冲”。
新5军被我包围后,敌右、中两路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西增援。我纵是1月3日奉命由辽中地区兼程北上阻击援敌,于1月5日进到新民东北地区的敌人侧后,并在兴隆店、双庙子一带与中路之敌71军打响,激战后将其击溃,歼敌二千余人。中路之敌人屁股后受到威胁,未敢再向北前进和向西增援。我担任阻援的其他部队(第4纵和第10纵)于沈阳至石佛寺公路及辽河以东地区,阻击敌人的连续攻击,共歼敌二千余人,敌未能突破我阻击阵地,有力保障了我对敌新5军的顺利围歼。
当新5军被歼灭后,右、中两路敌军见形势不妙,退回沈阳和铁岭。
在沈阳以北,以公主屯为中心的这场战役,把陈诚打得晕头转向,胆战心惊,星夜向蒋介石告急。蒋于1月10日飞抵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并从山东战场抽调54军加强北宁线兵力。会上追究新5军失败的责任,陈诚最后承认自己指挥无方,请求按照党纪国法惩办。1月17日,蒋介石决定派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负担东北军事全责。1月12日卫立煌飞抵沈阳。陈诚于2月5日悄悄地离开沈阳飞回南京。蒋介石在东北战场上“走马灯”似的频频换将,其前景可悲,可叹。
卫立煌到任后,采取一种稳重死守的战略方针。将新1军、新3军、新6军、新7军、新8军、71军、53军等部集中沈阳附近死守,不轻易出动。并说:“目前共军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不能上其圈套”,云云。
卫立煌,安徽合肥人,家贫,只读几年私塾,既不是黄埔生,也不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他是自己跑到广东投入粤军,在孙中山身边的卫队当兵,不久升为警卫团排长,以后到白崇禧部升为连长,二十二岁升为营长,在赣闽作战有功,升为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东路军第14师副师长,不久升为师长。打垮孙传芳进攻南昌后,升为第5军副军长。1931年,升任14军军长。1932年参加对鄂豫皖红军“围剿”,攻占金家寨有功,蒋介石改金家寨为立煌县。以后又参加对中央苏区红军的“围剿”,并升为陆军上将。抗日开始后,为第14集团军总司令,并与八路军关系甚为友好,曾到延安县见到毛主席及慰问在延安养伤的林彪,并送给林彪枪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牛肉罐头一百八十箱。
四、围歼新立屯之敌
1948年1月1日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兼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
利用战争空隙,我纵队党委于1月13日召开了扩大会议,对1947年的战斗工作进行了总结,对1948年的任务作了决定。根据东北局提出必须在1948年“力争东北解放战争首先由反攻阶段进入进攻阶段,把东北解放区变成全国解放战争的总基地”的总任务,提出了我纵队1948年要完成消灭敌人十个步兵团(每个团按三千人计算)的任务。纵队下达的具体任务为:第1师、第2师各歼敌三个团,第3师和独立2师各歼敌二个团。在部队建设上根据“取之于敌、壮大自己”的原则,决定纵队炮兵,扩大成36门制的炮团。第1、第2两师建设成12门制的炮兵营,第3师和独立2师首先完成9门制的山炮营。
此外对于政治思想工作也提出具体要求,特别在战斗作风上强调要高度发扬“坚决执行命令,死打硬拼,不怕伤亡,不怕走路,不怕冷,不怕热,不怕苦,不怕累,关心友邻,主动协同,机动灵活,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
正是大雪纷飞,寒风阵阵的“三九”严寒季节,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1月24日,林、罗首长命令我纵主力(缺第3师)及第8纵队,归程子华统一指挥,围歼新立屯之敌。此前该部敌人已被8纵围困月余,毫无斗志。纵队司令员李天佑和我即到程子华指挥所接受任务。经研究确定,主攻方向为我纵由南向北,8纵则由北向南,实行夹攻。同时,助攻方向我纵担任由西向东的助攻,8纵担任由东向西的助攻。以三天时间(1月26日前)扫清各主攻方向的外围据点,完成总攻准备。
新立屯位于阜新、沈阳线及彰武、大虎山线之铁路交叉点上的战略重镇,守敌为49军第26师,共九千余人。城镇面积虽小,但防御工事甚强,火力组织也很严密。
我纵的具体作战部署是:第1师首先扫清新立屯南面外围据点之后,由南面进攻,第2师首先扫清东南角之大碉堡群,然后由东南方向与1师协同并肩突击。独立2师先扫清城西外围支撑点之后,由西向东进攻。东北炮司一个炮兵团支援1、2师作战,纵队指挥所在第1师之后开设。
部队展开之后,于1月25日拂晓,各师均以一个主力团的兵力,分别对指定的外围各支撑点、碉堡群发起了进攻。1师和独立2师战斗进展顺利,经数小时激战,将外围守敌全部歼灭。但2师方面的进攻未能奏效。纵队指示其重新组织,改变突破地点,于当日黄昏时再次发起攻击。结果很快攻占敌人三个碉堡群,全歼守敌。同时第8纵队也完成肃清外围任务,至此发起总攻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孤守该城的敌人,慑于即将被歼的命运不敢恋战,于26日清晨4时开始突围,分三路向阜新方向狼狈逃窜。敌人避开大路,冒充我军翻穿大衣,头裹毛巾,低头行军。遇到岗哨假冒我军番号企图蒙混过关。后被我部队机警识破。
我们接到敌人开始突围的情报后,立即命令独立2师及1师之主力猛烈追堵逃窜之敌。同时命令2师及1师之其余部队,迅速突入城内,协同8纵消灭尚未逃窜的敌人。追击部队猛追三十余里,在冰天雪地中,将逃敌全部歼灭。攻城部队经四小时巷战,也将未逃脱之敌全部歼灭。
当我围歼新立屯26师时,卫立煌始终不派一兵一卒前来增援。卫立煌拿定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你解放军打到什么地方,守城部队如何告急,蒋介石如何再三电令他派兵解围,他也总是把主力集中沈阳附近,死守老巢,不轻易出动。这样就使那些固守沈阳外围城镇的敌人,孤军奋战,更加恐慌,更加胆寒。沟邦子之敌60军184师,因怕遭新立屯之命运,于27日黄昏仓惶弃城逃窜。
在1月份发起的冬季攻势第一阶段,我军以彰武为中心歼敌49军79师,以公主屯为中心歼敌新5军两个师,以新立屯为中心歼敌49军26师,三战三捷,共歼敌五万八千余人。收复重要城镇十余座,敌人陷入更加孤立境地,既不能攻,又不能守,逃也无退路,必将遭受更大更惨的失败。
五、转战辽南与解放法库、开原
新立屯战斗胜利后,我冬季攻势已进入第二阶段。林、罗、刘首长决定,除以一部分部队继续包围法库、阜新外,主力转战辽南,打击重点转到沈阳以南地区。我野战军主力一部,于2月初和2月中旬分别完成了包围辽阳,鞍山的任务。我纵队于2月1日奉命由新立屯转到辽阳、沈阳铁路以西地区,2纵、7纵也进到沈阳西南地区,共同担任打击可能由沈阳出援之敌,保障围歼辽阳之敌。
2月6日我4纵、6纵一举攻克所谓“铁打的辽阳”城,歼灭敌人新5军暂编第54师全部。接着于19日,开始对钢铁中心城市鞍山发起总攻击。激战至当日午夜24时,将敌52军25师全部歼灭。卫立煌仍然不出兵增援,认为解放军是攻城打援,不能上其圈套。
鞍山解放后,我军继续南下,逼近营口。迫使敌守军第52军暂58师,在师长王家善率领下光荣起义。至此,我军转战辽南连拔三城。
我纵主力担任打援,也完成了保障我军在辽阳、鞍山的作战任务。
由于我军在辽南地区连战皆捷,固守法库敌人新6军暂编62师甚为恐慌,为了逃避被歼,于2月17日黄昏,突围向四平、开原方向逃窜。
我纵第3师配合第10纵队进行勇猛追击。由于敌人已突出我包围圈,因此我纵3师分两路跟踪追击,于19日拂晓在法库、昌图之间的下洼子、大小房身一带追上了敌人。在友军配合下将其分割包围,大部被歼灭。
之后,总部决定我第3、第10纵队乘胜前进,紧紧地包围了新开原守敌。同时我第2纵队、第7纵队分别包围了巨流河、新民之敌,吸引沈阳之敌,配合攻取开原。我纵主力(缺第3师)奉命,在沈阳西南之新民屯、四方台一带待机,准备打击由沈阳向西出援的敌人。
果然未出所料,卫立煌为了沈阳与锦州间的重镇新民不再被我军攻占,不顾开原守敌的求援,而命令沈阳、铁岭守敌新6军、新3军的三个师向西出动增援。为了保障其侧翼安全,2月25日其主力一部向我纵阻击阵地猛烈攻击,但历次攻击均被击退,歼敌千余人。此时新开原守敌53军暂30师之一个团及62师残部,共三千四百余人被我军歼灭。敌之西援部队得知开原失守,又遭我纵的坚决阻击,很快就撤回去了。包围巨流河、新民的友邻部队及我纵主力奉命向沈阳以北分别转移。
2月份我军攻克辽阳,歼敌暂54师;攻克鞍山,歼敌25师;解放营口,暂58师起义;解放法库,歼敌暂62师;攻克开原,歼敌暂30师。这样共歼敌四万余人,另万余人起义。
回顾去年夏季反攻前,敌人曾以一个团兵力为单位,防守一个重要据点,实行所谓“机动防御”。自夏、秋两次攻势连遭挫败后,敌人就改以一个师或一个军为单位,防守一个重要据点,实行所谓“重点防御”。但经过此次冬季攻势中连克名城,歼敌整师之后,看来敌人再不敢以师为单位独立防守一座城市了。
蒋介石一心想打通沈、锦线,将沈阳主力调往锦州。他的理由是,锦州靠近华北,一旦出现危机,可与华北傅作义的部队互相支援。进可再取东北,退可撤往关内。不会让共军堵在东北消灭。卫立煌却要坚守沈阳,保全东北。他的理由是,沈阳主力一旦撤往锦州,沈阳、长春将不保。即使锦州能守住,毕竟东北基本上丢掉了,将会受到全国舆论的压力。经过多次向蒋介石申述利害,蒋介石终于同意卫立煌的意见。
六、攻克四平
林、罗首长2月27日指示,为了继续扩大战果,进一步孤立沈阳、长春敌人,决定攻歼四平守敌,争取吸引沈阳方面之敌向北出援,在运动中给予歼灭打击。命令我纵及第3纵队、第7纵队,配属四个炮兵团,组成攻城部队,由我纵李天佑司令员和万毅政委统一指挥。命令第2纵队、第6纵队、第8纵队、第10纵队等,部署在昌图地区执行打援任务。各部奉命迅速北上。
林彪估计沈阳之敌北上增援四平的可能甚大,因此做了两套作战方案:其一,如我对四平未发动总攻击前,沈阳之敌大举出援,我攻四平部队则准备留一个师佯攻,其余部队全部南下参加打援;其二,如我对四平已经发起总攻击,沈阳之敌才开始北援,我打援部队应在开原、昌图一带顽强抗击,争取时间,保证我攻城部队顺利夺取四平城。
3月的东北,天气仍然是遍地皆雪,寒风悲号,白天化冻,夜间结冰。
我纵相当一部分干部和老战士,听说纵队又担任主攻四平的任务,纷纷摩拳擦掌,眼睛里都充满了仇恨的血丝,牙根都咬的“吱吱”做响,这是一股从心底喷涌而出的复仇雪恨的怒火。前年春夏之交,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保卫四平的恶仗,硬战,结果没有保住,牺牲了不少战友。去年夏季强攻四平,我们在这里又进行了一场恶仗,硬战,结果没有攻下,又牺牲了不少战友。今天,战士们的军衣上,还带着前两次战役的烟尘,耳边还留着攻打四平的枪炮声,记忆中还浮现着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不少指战员说:“现在我们又回到四平,再次和老对手见面了,这次到了老子和你算总帐的时候了,非要砸的你粉身碎骨,打的你不知道老子娘是谁。”“坚决拿下四平,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口号声响彻阵地上空,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送到各级指挥员手中。
我们纵队领导明明白白的清楚指战员们的这种心理,这种情绪。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头脑要时刻保持冷静,因此在战前动员时,一方面要求部队化悲痛为力量,化仇恨为力量,狠狠的打击敌人,坚决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部队遵守战场纪律,强调优待俘虏政策,强调保护城市的政策,绝对禁止乱杀乱烧。
四平守敌遭我多次打击后,补充起来的第71军88师全部及一个骑兵团,三个保安团,还有71军、新1军的留守人员,伪辽北省政府等共一万九千余人。城郊和城内,筑垒防御体系相当完善坚固,但敌人战斗力不强,防守的兵力也不足。我军的实力则今非昔比,我军不但攻城兵力保持优势,打援兵力也非常强大。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复仇的怒火和必胜的决心。
攻城部队于3月2日到达指定位置,并对四平形成了严密包围。当时3纵进至四平东北部,7纵进至四平西北部,我纵进至四平西南部。
我们的攻城部署原计划是三点突击:以第7纵队和第3纵队,担任由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突击任务,我纵的任务则从西南方向突击。但在我们肃清外围据点时,查明敌之防御重点已由铁路道西转到道东,指挥中心亦转到城市东北角之油化工厂附近。
根据守敌防御重点的变化和接受去年强攻四平的教训,攻城指挥部决定改变原来计划,新的作战计划是:(1)先打击敌道西之防御弱点,集中我纵和7纵的绝对优势兵力,从北、西北和西南三个方向快速突破敌外围防御阵地,向纵深发展;(2)将战斗力最强的我纵调至城北,与7纵互换阵地;(3)决定从五个方向同时突击,使敌人腹背受攻,没有躲避和相互支援的余地。既以第3纵队从城东北及城东南两个方向向城内突击,以第7纵队从城西南向城内突击,我纵则从城北和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向城内突击;(4)炮兵主力约六十门重炮,主要支援城北我纵1、2两师的突击战斗;(5)调整部署之后,再以三天时间进行突击组织准备工作;(6)攻城指挥部和我纵指挥所都设在城北三道林子。
我纵的具体作战方案为:以1、2两师为城北主要突击方向的第一梯队,沿中长铁路两侧(1师在路东,2师在路西),由北而南并肩突击,独立第2师在城西北角同时发起突击,第3师为第二梯队。
一切准备就绪,于3月12日上午7时40分发起总攻。一百六十多门大口径火炮,和在前沿布置的战防炮、迫击炮,在城的四方同时怒吼,敌阵地一片爆炸火光,腾起浓浓的黑烟。在突破口和敌前沿阵地,一分钟落弹量超过五百发,预定炮火准备时间为20分钟,只经过15分钟的炮火猛烈轰击,敌前沿阵地的碉堡群大部被摧毁,突击部队的战士们一边捶着地喊着“打的好!”,一边频频回头看着指挥员,焦急地等待着冲锋的命令。
8时整,五方突击点同时吹响冲锋号,部队潮水般的发起了冲锋,迅速打开了突破口。同时,我炮火开始延伸射击,轰击敌第二道防御阵地。
我第1、2两师在8时半左右即突入城内,独立2师8时50分突入城内,第3纵、第7纵9时左右也分别突入城内。
路西敌人企图迅速向路东收缩,我攻城指挥部命令突入路西部队,加快纵深战斗,制止敌人收缩。约中午时节,我突入路西的第1、第7南北两路纵队,会师于中山大街,路西街道四分之三以上面积被我攻占,守敌大部被歼,一部分被压缩在转盘街核心工事内,少数逃往路东。至下午3时我即将路西敌人全部肃清。
此时,我纵突入路东的第1师部队,经过激烈巷战,先后击破了敌人在油化工厂、发电所、康德火磨厂等核心工事的节节抵抗,并迅速向南穿插与第3纵部队协同作战。至12日夜,将敌88师师部压缩在晓东中学和万字会附近的核心工事之内。
13日晨我纵和第3纵队经过重新组织,在炮火支援下,对妄图垂死挣扎的残余敌人发起猛攻,一举将其全歼。至7时左右,整个四平战斗宣告胜利结束。
由于集中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和火力,战前的准备十分充足,步兵进攻和火炮掩护配合密切,五个方向的进攻坚决,使四平攻坚战仅用了二十三个小时即解决战斗。全歼敌一个整师另一个骑兵团,三个保安团。缴获各式火炮近二百门,轻重武器上万支,汽车百余辆。
战斗结束了,四平解放了。迎着朝阳,战士们兴奋的在残垣断壁的楼顶上和窗户里,在敌人的碉堡上和大炮旁,挥舞着红旗,挥舞着军帽,挥舞着手中的枪,欢呼着,雀跃着庆祝胜利。我和纵队指挥所的其他同志看到此情此景也是激动不已,热泪盈眶。三年来,三次临战四平,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指战员,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真是太不容易啦!我们内心的感受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打扫完战场,部队要撤出战斗了,不少战士又静静的站立在废墟上,默默对牺牲的战友们说:“安息吧,我们为你们报仇了!”
在我攻城部队围歼四平守敌之际,不但沈阳敌人不敢向北增援,吉林敌人60军也弃城向长春逃窜,我东满四个独立师追歼敌人后尾一部,缴获不少物资。吉林不战而宣告解放。
吉林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它既是重要工业城市,又是世界著名的小丰满水力发电站所在地,也是铁路枢纽,水陆交通要地,经济集散中心,城防工事又十分坚固。既然如此,卫立煌为什么决心放弃呢?根本原因是敌人遭我连续沉重打击,处于四面楚歌之中。我军越战越强,敌军越战越弱,完全丧失了坚守的信心。一个加强师的兵力防守一座城市,被我轻而易举的攻歼,一个军的兵力防守一座城市,也未必守得住。因此只好妄图将兵力集中于长春,进行苟延残喘的垂死挣扎。
中共中央3月15日庆祝四平街大捷的电报中说:“庆祝你们收复四平街及在冬季攻势中歼敌八个整师,并争取一个整师起义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完成解放东北而战”。这个电报对全军鼓舞极大,完成解放东北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当前的行动口号。
四平的收复,把固守长春敌人赖以向南逃窜的后门关闭了,把通向沈阳的一块踏脚石拔除了。沈阳、长春两城成为“八面不靠”的“孤岛”。
四平战役的胜利证明,我军具备了攻克防御坚固的大城市的能力,获取了大城市攻坚战的成功经验,部队在对大城市进攻战中得到了锻炼。
四平解放后,历时三个月的冬季攻势宣告胜利结束。共歼敌十五万人(我纵共歼敌二万余人),收复城市十八座,扩大解放区二十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六百余万。将残余敌人压缩在只占东北土地面积百分之二的十二座大中小城市中,使整个东北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对我极为有利的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