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列宁传》 > 正文 第六章 1905年革命

第六章 1905年革命

1904年,迫在眉睫的革命以震撼人心的轰鸣响彻整个俄国。

列宁当时多次指出革命即将到来,无产阶级政党要有所准备。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是沙皇俄国和地主资产阶级日本为了瓜分中国、朝鲜和满洲而挑起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沙皇指望依靠军事上的胜利来巩固他在国内的威信,以激起爱国思想的浪潮,并阻止日益迫近的革命。列宁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沙皇俄国的失败将增加国内的革命激情。他指出,“俄国的自由和俄国(以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事业,与专制制度的军事失败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

沙皇专制政府想在满洲和朝鲜攫取新的领土。战争一开始,沙皇政府就遭到惨败,节节溃败。这场可耻的战争向全世界、向俄国千百万劳动人民暴露出专制制度腐朽透顶,它的文官武将腐败无能。它引发了各阶层人民的深刻不满,促进了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1905年1月初,日本就攻占了沙皇将领们宣称为固若金汤的旅顺口。这就预示了沙皇军队的全面溃败。

关于旅顺口的陷落,列宁写道:“不是俄国人民,而是专制制度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俄国人民从专制制度的失败中得到了好处。旅顺口的投降是沙皇制度投降的前奏。”###[2]

这一时期,国内爆发了波澜壮阔的罢工。1904年12月,巴库举行总罢工。第二年1月初,圣彼得堡的普梯洛夫工厂举行罢工,这罢工很快就扩大到首都所有大小工厂。1905年1月9日(公历1月22日),工人群众,在加邦牧师的鼓动下,列队到冬宫呈递请愿书。工人向沙皇呈递的请愿书里,包含我们党的纲领中所载的若干政治和经济要求。这都是因圣彼得堡革命工人的要求而写进请愿书的。沙皇军队开枪镇压,工人伤亡达数千人。俄国无产阶级得到了难忘的血的教训。

列宁得到1月9日事件的最初消息时,立即领会了它的全部革命意义。党在列宁领导下准备的革命到来了。列宁说:“革命开始了”。他清楚,直接准备武装起义的时机成熟了。

孟什维克想把一月事件当成是工人阶级斗争中一个孤立的插曲,列宁却洞察到,俄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工人阶级从国内战争中得到了巨大教训;无产阶级在一天中所受到的革命教育,是他们在暗淡的、平常的、受压制的生活中几月几年都不能受到的。”###[3]

列宁尽管远离俄国,却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仔细研究各种外国报纸登载的俄国新闻,把它们和党的工作人员寄给他的信比较印证。他每天指导俄国各地党委员会的工作,给各地同志发指示和信件,询问他要弄清的事情,以便准确掌握局势的一切详情。他关注国内各地发生的事件,各处进行着的斗争,他给党作详细具体的指示。他关注着发生的一切。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面临新的战斗任务:需要对斗争的未来进程制定规划。列宁清楚了解,武装起义的时刻已经来临,必须作迅速妥善的准备。

列宁在他的小册子《怎么办?》里,已经说到要准备人民武装起义。在一篇论1月9日事件的文章里,他写道,现在不但需要宣传武装起义,而且需要组织武装起义。立即武装工人,是当前主要的任务。“只有武装的人民才是人民的自由的真正支柱。”###[4]他指出,工人阶级运动已经进入更高阶段,开始发展成起义了。他号召无产阶级学习战争的艺术。

“革命就是战争。它是历史上所有一切战争中惟一合理的、正当的、正义的、真正伟大的战争。它不像任何其他战争那样,是为了维护一小撮统治者和剥削者的自私利益,它是为了人民群众反对暴君的利益,为了千百万被剥削者和劳动者反对专横和强力的利益而进行的战争。”###[5]列宁重温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有论述起义的著作。他研究了军事书籍。他仔细探讨了巷战和游击战的经验,过去起义的经验,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他不但号召准备起义,而且考虑到起义的一切技术细节。

他亲自对巴黎公社克吕泽烈将军关于巷战的一本小册子的译文作了细心的校阅。列宁认为这本小册子很有价值,因为它具体讲述了怎样构筑街垒,怎样占领房屋并加设防,怎样使用炸弹等等。

列宁组织了购买和运送军火到俄国去交给正在建立的无产阶级部队的工作。

他在《前进报》上一连发表了几篇文章,说明无产阶级的策略原则。他指出,组织必须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一定要把数以百计的小组大力组织起来”###[6]他号召广泛地吸收青年,尤其要接收到战斗小组里来。

“俄国的人材多得很,只是必须更广泛和更大胆地、更大胆和更广泛地、再更广泛和再更大胆地把青年组织起来,不要对青年存戒心。”革命斗争的领导权必须控制在无产阶级手里。无产阶级必须支持全体农民反对沙皇和地主的斗争。它要支持农村无产阶级和贫农反对富农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阶级使用它斗争的方法(罢工、武装起义)会给农民做出斗争的榜样。

列宁说,一次胜利的起义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工人应该争取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以取代沙皇的统治。通过革命成立的临时革命政府会消除专制制度的一切痕迹,保证无产阶级和农民获得政治自由。在这以后,工人阶级要立刻展开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彻底消灭一切剥削的斗争。这两个革命是有密切联系的。要实现这个计划,就必须把党巩固起来。

列宁坚决要求他的同志举行代表大会。他揭露中央委员会中拖延代表大会的召开和调和分子。第三次代表大会要把布尔什维克团结起来,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一次特殊形式的代表大会,目的要在决战前夜检阅战斗的力量。

列宁提出这个口号:“大会必须简单(像一个军事会议一样),时间必须短(像一个军事会议一样),人数必须少(像一个军事会议一样)。这是一次组织战争的代表大会。”###[7]

代表大会终于在1905年4月在伦敦召开。列宁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代表大会的会场是在一个阁楼上。列宁在这里和每个代表进行长时间的谈话,仔细询问他那个地方革命运动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同时,他又以商量的口气,向他们阐明自己的见解来指导他们。

出席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有二十五个委员会的代表,即俄国大多数党组织的代表。只有九个委员会选出的孟什维克没有参加大会,而自己组织了他们的代表会议。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完全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召开前,列宁就拟好了所有主要的决议草案,并在《前进报》上撰文阐明这些决议草案。列宁指导了这次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的全部工作,积极参加各委员会的工作,认真考察所有到会的布尔什维克,考虑在革命事业中对他们每一个人怎样使用和用在哪里。

列宁所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生动发言,以它铁一般的逻辑令人信服。他指出了党进行斗争的新途径,并揭露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见解和口号。

孟什维克在他们的小册子和报纸上,极力反对组织起义、反对列宁提出的一切战略策略计划。

孟什维克害怕革命,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地反复说,这个革命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如果革命胜利了,就应该把一切权力交给资产阶级。他们反对无产阶级加入临时政府,拒绝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的口号,并反对组织武装起义。

列宁指出,起义是无产阶级胜利的必由之路。他说,只有建立临时革命政府才能巩固无产阶级起义的胜利,因为临时革命政府将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

他在代表大会上指出:“如果专制政府真的将被推翻,那末它应当以别的政府来代替。而这个别的政府就只能是临时革命政府。它的支柱只能是革命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农民。这种政府只能是专政,也就是说,它不是‘秩序’的组织,而是战争的组织。”###[8]

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的一切有关问题。它指出,群众罢工是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必须把它转变为起义。仅仅鼓动起义是不够的;还必须为起义作技术上的准备,如必须准备武器,作好计划,需在哪里构筑街垒,应占领城市中哪些地点等等。

列宁指出,农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并和工人阶级在一起,是革命的一个动力,因为革命成功,可以分给农民土地。农民夺取地主的地产是最重要的革命行动,因为这一行动可以打倒地主的权力,即沙皇制度借以取得支持的那一主要力量的权力。我们的党决不能阻止农民采取这个行动。恰恰相反,我们的党要支持农民,并为彻底夺取一切地产而斗争。

代表大会修改了党章,通过了列宁制定的党章第一条条文。在代表大会上,列宁坚决要求,要吸收更多的工人参加委员会。他提议,在各委员会中,每有两个知识分子,就必须有八个工人。

“吸收工人参加委员会不仅是一个教育任务,而且是一个政治任务。工人具有阶级本能,工人只要有一点政治经验,就能相当快地成为坚定的社会民主党人。”###[9]

第三次代表大会团结了布尔什维克,选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会。

列宁在他的关于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的通告里,代表中央委员会,对于工人阶级当前的任务作了这样的讲话:

“无产阶级是不会被这些伟大任务吓倒的。它将轻蔑地摔开那些预言无产阶级会因胜利而遭到不幸的人。俄国无产阶级一定能彻底完成自己的任务。它一定能领导人民的武装起义。它不会被参加临时革命政府这个艰巨任务所吓倒,如果这个任务落在它肩上的话。它一定能击退一切反革命的阴谋,无情地粉碎自由的一切敌人,挺胸捍卫民主共和国,以革命方法努力实现我党的全部最低纲领。俄国无产阶级不应当害怕这种结局,而应当热烈地希望这种结局到来。在即将来临的民主主义革命中获得胜利后,我们就会因此而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目标前进一大步。”###[10]在这个战斗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开会时,一个孟什维克的代表会议也在召开。当布尔什维克集中力量准备武装起义时,孟什维克甚至还没有考虑武装群众和在士兵中做工作,他们拒绝为起义作各种技术准备。

布尔什维克提议建立农民委员会和夺取地产;孟什维克却把土地问题的解决一直拖延到召集立宪会议的时候。在其他问题上,孟什维克也采取机会主义立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一切革命问题上尖锐的意见分歧是很明显的了。

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列宁立刻在他的光辉著作《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1]中说明了这些基本分歧。必须把这两个立场尖锐地对立起来,并为无产阶级提出十分明确的任务。这本小册子给工人阶级和农民指出了他们战胜专制制度的基本途径,指出了无产阶级取得对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胜利的措施。列宁详细说明了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意见分歧的本质,论证了他自己的革命理论的正确性。斯大林说,在这本小册子里,列宁“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看做一个链条的两个环节,看做俄国革命规模的一幅完整的图画。”###[12]

列宁认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这次革命中要起到领导作用。即将来临的革命当然是一种资产阶级的而并非无产阶级的革命,也就是说,它不直接反对资本主义的基础,它是反对专制制度和封建残余的。然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农民。它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因为它给进一步争取社会主义扫清了道路。

列宁说,无产阶级必须领导这个革命,它如果与农民群众联合起来,一定会在这一斗争中得到胜利。资产阶级支持这个革命是不坚决的,是从自私自利出发的,是三心二意的。只要专制制度稍一让步,狭隘的私利一得到满足,资产阶级就会不可避免地一齐转向反革命,转向专制制度,反对革命,反对人民。与此相反,农民则会坚决支持革命和共和制度,因为革命可以分给他们土地。

无产阶级在农民支持下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将引向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革命专政的临时政府。这个专政将采取若干革命措施,以消灭封建残余。

无产阶级在斗争过程中,将组织并发展自己的力量,把贫农争取到自己这方面来,打击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将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应当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这就要把农民群众联合到自己方面来,以便用强力打破专制制度的反抗,并麻痹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无产阶级应当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就要把居民中的半无产阶级分子联合到自己方面来,以便用强力打破资产阶级的反抗,并麻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13]

列宁在他的这本小册子的最后说:“领导全体人民,特别是领导农民来为完全的自由,为彻底的民主革命,为共和制度奋斗!领导一切劳动者和被剥削者来为社会主义奋斗!”

列宁就这样拟订了我们党胜利走过的道路。孟什维克在反对布尔什维克这些简明的策略时,能够提出什么来呢?

他们说:如果我们正进入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那么起领导作用的一定不属于无产阶级而属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是资产阶级的尾巴,不能给自己提出独立的任务。孟什维克不相信农民的革命力量,反对与农民联盟。我们已经知道,他们也是反对武装起义的。

列宁指出,俄国已经具备从胜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刻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切条件;但孟什维克却认为,革命只会带来一个漫长的资产阶级统治时期。从这些方面,孟什维克表明他们是资产阶级的真正代理人。

列宁还不断地同小资产阶级社会革命党展开斗争。社会革命党,同孟什维克一样,否认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他们也只是资产阶级的帮凶。

列宁写道:“小资产阶级政策的最弱一环,是它完全不能把自己从自由资产阶级思想的和政治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小资产者都成了立宪民主党的随从并非偶然,而是由于每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点。因此,社会民主党的主要任务——孟什维克绝对不会想到的一个任务——是不屈不挠地工作以便摧毁自由派对民主派的优势,不屈不挠地工作以便把小资产阶级群众从立宪民主党的影响下解放出来,把他们放在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之下。”

发展中的革命需要与孟什维克、特别是同托洛茨基进行最激烈的斗争,因为托洛茨基代表的是有着最危险的形式的孟什维主义。

托洛茨基提出这样的口号:“不要沙皇,要劳动政府。”这就是说,托洛茨基认为革命不需农民参加。托洛茨基炮制他的这个“理论”时说,谈论什么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什么与农民联盟以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都是空话,因为农民必定是要反对工人阶级的。托洛茨基认为,只有当整个欧洲建立了胜利的欧洲工人阶级政权时,当胜利的欧洲无产阶级帮助俄国无产阶级同农民作斗争时,俄国的革命才能胜利。这就是托洛茨基的臭名昭著的“不断革命”的“理论”的核心。然而,如果工人阶级没有农民作为同盟军,不去领导农民,那么实际上,无产阶级就不是革命的领导者。没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要推翻沙皇制度,要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就都是不可能的。

列宁尖锐地抨击了托洛茨基的立场,指出托洛茨基这种貌似“革命”的理论本质上是孟什维克的理论,它解除了工人阶级的武装。

“不断革命论”表明,这种理论的支持者不仅低估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而且也不相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有争取并领导农民的能力。托洛茨基的这种“理论”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托洛茨基在1903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就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偶然的。

当时,国内的革命斗争形势日益发展。

在1905年五一节宣言里,列宁说明国内形势的特点:

“俄国现在已从沉睡、闭塞和奴隶状态中苏醒,这种情形是从来没有过的。社会上的各个阶级,从工人、农民到地主和资本家,都活动起来,彼得堡、高加索、波兰、西伯利亚到处响起一片愤怒声……争取自由的斗争变成了全民斗争。”###[14]

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在农村里引起反响。农业劳动者的罢工开始爆发,他们拒绝缴税,后来就开始了反地主的真正起义,起义中捣毁了地主庄园。

1905年夏,全国掀起了连续不断的工人起义浪潮,起义在各处发展成与军警冲突。

前线不断战败,沙皇舰队在对马海峡覆灭,这对革命斗争更是火上浇油。陆、海军已开始“感染”革命思想,一部分已经转到革命一边来。6月,黑海“波将金”号装甲舰起义。黑海舰队其他军舰也升起了红旗。

瓦西里也夫-尤任说,列宁在派他返回俄国到起义军那里去时指出,革命舰队必须采取坚决行动。

“‘他们必须尽一切力量来掌握舰队的其他舰只。我认为大部分船舰会和“波将金”号采取一致行动。现在需要的只是勇敢和坚决的行动。过后立即派一艘鱼雷艇来接我。我要到罗马尼亚去。’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你当真认为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吗?’我无意中插了一句”。

“‘当然,我认为这是绝对可能的。所必需的只是坚决和快速的行动。’他坚定和自信地重复了一句。”

尽管“波将金”号起义被镇压下去,但是舰队的起义却是一个信号,表明沙皇制度的支柱——它的海陆军——已经动摇,国家的武装力量开始与工人的力量联合起来了。

工人罢工和农民骚动不断发生。革命形势日益发展。

沙皇政府为了动摇它的敌对阵营内部,为了安抚资产阶级,宣告要召集咨询性质的国家杜马,即由各方面居民代表组织议会,“同他们共商”国事。在这个杜马里,工人是绝对没有发言权的。列宁马上揭穿了这种笨拙的把戏,号召工人抵制布里根杜马(因沙皇大臣布里根得名)。列宁号召工人更坚决地继续反对专制制度,准备武装起义。

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把布里根杜马扫到一边去了。

★★★[1]《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卷第35页。

★★★[2]《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35页。

★★★[3]《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77页。

★★★[4]《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78页。

★★★[5]《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85页。

★★★[6]《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123页。

★★★[7]参看《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123页。

★★★[8]《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355页。

★★★[9]《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379页。

★★★[10]参看《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408页。

★★★[11]《列宁全集》中文版,第9卷第1—125页。

★★★[12]《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6卷第88页。

★★★[13]《列宁全集》中文版,第9卷第85页。

★★★[14]《列宁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319—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