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墨索里尼签署了凯洛格公约,宣布以战争作手段推行国家政策为非法。起先,他对这样一种荒唐的提议兴趣不大,后来又表示赞同,条件是各国代表来意大利举行签字仪式,好让他有机会宣传一番。结果,他在两方面都作了让步,并私下对人说,他对该公约没有信心,希望其失败,可是又舍不得不参加。他开玩笑地说,两年来他已经签订了一百三十四种国际协定,再增加一个又有何妨他在议会中讽刺嘲弄和平主义和凯洛格公约,逗得议员们哄堂大笑可是,当他谈到增加重整军备的预算时,全体议员却起立鼓掌。他几次提及1935年前后肯定要爆发战争,意大利应有所准备。更为严重的是,墨索里尼开始有意识地向其追随者灌输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意大利在当今世界是无人匹敌的,是攻无不克的。
除了1929至1932这几年以外,墨索里尼始终亲自统率陆、海、空军三部,尽管他时间上无暇顾及,学识上无力胜任此项额外工作据说,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增强意大利的军事能力为打消别人的疑虑,在他当了五年三军大臣后宣布:意大利军队已进行了深刻的革命,能够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他说,陆、海、空三军都已具有一种新的战斗精神,组成了一支协同作战的武装力量,无需再设统一的国防部。事实上,他几乎什么事也没有做,他说的这一切连影子都没有。有时,将军们自吹自擂说,意大利的紧急动员能力比其他国家强。其实,他们也是在哄骗墨索里尼,正如墨索里尼哄骗意大利老百姓一样。
1929年,墨索里尼认为自己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因此决定将其所兼的众多职务让出一部分他选择前副大臣格朗迪出任外交大臣格朗迪既有崇尚暴力的一段光荣历史,又比其他一些法西斯战斗队头头反应快口才强。他早就表示赞成强硬的(即使不是好战的)外交政策他在公开场合高谈什么友好睦邻关系和国际道德,但实际上仍是一名喜欢使用大棒的法西斯战斗队员他要使意大利更加意大利化,多自立,少亲英,而且军事上十分强大,足以在战争爆发的伟大日子到来之时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格朗迪赞同这种观点不论公开场合怎么说,意大利不能相信裁军,不能不反对国际联盟。意大利必须悄悄地为一旦“领袖”认为时机成熟时立即发动战争做好准备。当然,外交政策的总方针仍然由墨索里尼决定墨索里尼认为新外交大臣应该出席1930年的裁军会议,并在会上争得与法国在地中海保持同等海军力量的权利。否则,意大利在世界上的地位将受到削弱他授权格朗迪:如果此要求得不到保证即破坏会议。为此,意大利不得不耗费巨资进行海军建设为减轻意大利的经济负担,格朗迪还要设法说服其他国家放弃发展更为昂贵的武器,如坦克、航空母舰及重炮,因为在这些领域意大利更难于与别国竞争而如果集中财力研制较便宜的武器,意大利肯定能受益,例如小型潜艇或二十年代墨索里尼对付利比亚叛乱部落秘密使用过的毒气等。这无疑是不得已的办法,但值得一试。
墨索里尼始终不喜欢和平,他向外界喋喋不休地谈论裁军,而在意大利国内则大谈“可爱的”机关枪和轰炸机,认为这比任何言辞都灵验。他强调说,意大利向一个伟大的国家迈进是“神圣的”事业,是必定要实现的一旦时机到来,他将动员所有意大利人(甚至儿童)“结成一个整体,可以用来打击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格朗迪对墨索里尼这番富有战斗性的话表示祝贺;他希望这一前景足以使外国人慑服。然而暗地里,他却向英国大使表示歉意。墨索里尼这次演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目的在于打动意大利人,而不在于恐吓其他国家当时的记载表明,听众对他讲演中一些比较好战的段落报以“狂热的掌声”。
墨索里尼讲话究竟什么时候算数,什么时候只是摆摆样子或是一时心血来潮,很难断定。他不断突然变换手法:时而制造紧张局势,时而提出缓和主张;时而凶相毕露,时而甜言蜜语。他辩解说,这是他故意迷惑和软化对手的手段有时他危言惑众只是为了弄清,发生紧急情况时对别人能依靠到什么程度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好战叫嚣纯属一时冲动,事先并无考虑。后来到了1930年,他又重申,意大利不久将成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欧洲唯一实实在在的军事大国,唯一能发动大战并能取得辉煌战绩的国家他要求意大利人必须学会仇恨,同时也要求他们遵守纪律,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