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苏东坡新传(83)

苏东坡新传(83)

作者:李一冰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阴求我辈人,规作林泉伴。宁当待垂老,仓卒收一旦。苏轼在徐州所赏识的青年朋友,还有王迥、王适兄弟。王迥,字子高,有个神秘的传说,说他曾有与仙女周瑶英同游芙蓉城的艳遇,故事情节完全与唐人传奇相似。苏轼好奇,一见就问他果有此事否,子高娓娓陈述经过,苏轼为作《芙蓉城》长诗。其弟王适,字子立,为徐州的州学生,贤而有文,朴实厚重,喜怒不见辞色,与苏辙很相像。苏轼就看中他这一点,后来出面介绍,将苏辙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

这王氏兄弟,从此就被苏轼照顾,住在官舍里。明年二月,苏轼有个同乡张师厚赴京赶考,顺道先过徐州来谒,其时庭中杏花盛开,月下置酒共饮,二王在花间吹洞箫助兴,苏轼作《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苏轼与三个青年后辈,饮酒花下,其乐融融,何以忽然会有最后这两句诗语,当时不大容易索解。但是后来,距此不过四个多月,就发生乌台诗狱这场横祸,“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莫非这就是所谓“诗谶”?

五 黄楼之会

黄楼将成,苏轼原想将起建黄楼的始末,自撰一篇记文,后来看到苏辙撰寄的《黄楼赋》,已尽其大略,就不再写,决定亲自书写此赋刻石,弟作兄书,亦是很好的纪念。

苏轼写此碑时,官伎马盼盼侍侧。盼甚慧丽,为苏轼所钟爱,她平常学苏的书法,颇能得其仿佛,她在一旁看着苏轼落笔挥毫,颇有会心的样子。苏轼书写中间,有事走开,盼盼一时兴起,就代他接下去写了“山川开合”四字,苏轼回来看了,哈哈大笑,替她略为润色,不再更写,所以后来流传的《黄楼赋》碑帖中,“山川开合”这四个字是马盼盼写的。3

党祸发生时,诏毁天下苏轼碑文,当时的郡守,不忍下手破坏,将这碑石沉入城濠水底,易楼名为“观风”,报销公事。到了宣和末年,这个禁令已经渐渐松弛,而豪门富户,不惜千金,争购苏轼墨迹,即使碑石拓片,也很卖钱。不过碑石尚存者,拓取无穷,价总不高。时有苗仲先者,为徐州太守,他派人将这《黄楼赋》碑石从水底捞了起来,雇工日夜拓印,既得拓片数千本,忽然一本正经地对僚属道:“苏氏之学,法禁尚在,此石奈何独存。”立命捶碎。人们知道此石已毁,则拓本的价格就扶摇直上了。仲先任满回京,将这批墨拓以高价卖出,发了财。4

黄楼于元丰元年(1078)八月十一日草成,这几日,苏家接连有两桩喜事:十一日苏辙嫁女与文同的次子文逸民,苏轼派长子迈前往帮忙,而十二日,他的长孙箪出生,苏轼《与李公择书》曰:

某辄有一孙,体甚硕重,决可以扶犁荷锄,想公亦为我喜也。八月十二日生,名楚老。迈往南京,为舍弟此月十一日嫁一女与文与可子,呼去干事。客中又逢中秋,就更怀念离去的亲人。想起最近这六年来,只有去年中秋,得与老弟会合于此,其余五年,都分在两地别离之中,作《中秋月寄子由三首》中说:“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何况今年中秋,苏轼身体又不好,患病咳嗽,诗说:“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白露入肺肝,夜吟如秋虫。坐令太白豪,化为东野穷。”他再细数去年今日一同饮酒赏月的朋友,现在都已散如浮萍,仰头看月,月光如水一样清寒,穿越房栊,抚枕叹息,心里非常寂寞。

约了好友王巩(定国)于今年重九到徐州来晤,苏轼一直盼望他来,作诗催他道:“我虽作郡古云乐,山川信美非吾庐。愿君不废重九约,念此衰冷勤呵嘘。”

王巩,字定国,名相王旦的孙子。他的父亲王素知成都时,曾将这个儿子托付苏轼,教导他做学问,后来他又做了乐全老人张方平的女婿,两人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

定国为人,好为夸诞的议论,不脱贵介公子的习气。在两三年前赵世居谋为不轨的政治案子里,王巩牵涉在内,被追两官、勒停(降官两级,勒令停职)。苏轼非常记挂这个失意的朋友,一再托人邀他到徐州一游,散散心。定国情绪不好,去年没有来成,今年则约在重九,会于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