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阎锡山回忆录(13)

阎锡山回忆录(13)

作者:阎锡山

沿途餐风露宿,阴历除夕赶抵忻州。翌日接获段祺瑞【41】电,嘱我在忻州小住,勿攻太原,俟张巡抚锡銮【42】退出太原,再行回并。我即复电说:“议和是全国的事,回太原是我的责任,清军必须迅速腾开太原,否则即日进攻。”段祺瑞遂复电谓:“已令张锡銮离晋回京,仍望维持和平。”我当复电允诺。太原各界代表闻讯纷来欢迎,我乃率部和平重返太原,执行山西都督任务。

我于太原光复之初,即派南桂馨同志间关南下,向中山先生与同盟会诸负责同志报告太原起义的经过与提前动作的衷曲,并充任山西的代表。其后,光复各省代表选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职,以迄临时参议院成立,南北议和,清帝溥仪退位。这一段时期,正是清军由娘子关攻入,我退出太原转战绥远的阶段。当时因通讯联络不便,以故这些发展一直到返回晋省才得明了。

中山先生为急求国内的统一,以溥仪【43】退位之次日,即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并举袁世凯自代。他自己则甘以在野之身,赞襄政治,促进建设。民国元年(1912年)秋,先生为树立议会政治的规模,以同盟会为基础,而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改组为国民党,八月二十五日在北京成立,先生被推为理事长,黄兴【44】、宋教仁【45】、王宠惠【46】、王人文【47】、王芝祥【48】、吴景濂【49】、张风翙、贡桑诺尔布【50】被推为理事,胡汉民【51】、张继【52】、谭延闿【53】、于右任【54】等与我被推为参议。改组工作与国民党成立大会,均系在先生亲自主持下进行。

斯时,张謇【55】所领导的统一党与黎元洪所领导的民社党,又拉了几个小的政团,亦合组为共和党,推梁启超为领袖。中山先生曾呼吁两党以英美先进国为模范,以公理是非为依归,不以党见相倾轧,完成美善的政党政治。

是年九月,中山先生由北京莅晋,十九日,在太原各界欢迎大会上,曾嘉勉我们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伯川之功。不但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感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分,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它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又对山西商学界欢宴上演讲说:“前在日本时,尝与现任都督阎君谋画,令阎君于南部各省起义时,以晋省遥应。此所以去年晋省闻风响应,一面鼓励各省进行,一面牵制满兵南下,而使革命之势力迅疾造成也。”又在我的欢宴会上演说:“武昌起义,山西首为响应,共和成立,须首推阎都督之力为最。今非享福之时,尚须苦心建设十年,方可言享福。文摒一已权利,为四万万同胞谋幸福,愿与各位共勉之。”这对我实在是过奖之辞,而山西革命同志与全体军民,受此鼓励,则感到万分兴奋,并对我们伟大领袖孙总理永远崇拜不已。总理临行时,特嘱:“北方环境与南方不同,你要想尽方法,保守山西这一块革命基地。”

注释:

【1】姚鸿法(1882—1947):字兰荪,江苏丹徒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回国后在广东陆军测绘学堂、两江练兵处任职,后赴山西任督练公所参谋处总办。嗣任山西新军混成协协统。1910年,任山西督练公所总参议。1912年,在北京政府总统府任职,不久辞职,从事边疆政治军事研究,著有《筹边计画商榷书》。1924年4月,被北京政府授予荣威将军。后赴山西,任督军府高等顾问。1936年1月,被国民政府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在湘西战役中被日军炸弹炸伤。1947年7月31日逝世。

【2】得中举人:1909年11月,清政府为了鉴定留日日本军校学生,由军部召集各省由日归国的士官生到京会试。此试阎锡山名列上榜,被赏予协军校军衔,并授予举人。同时被授举人的山西籍士官生有温寿泉、黄国梁、姚以价、乔煦、张维清等。

【3】丁宝铨(1869—1919):字衡甫,号默存,江苏山阴(今淮安)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1906年,由冀宁道转任山西按察使。1907年,任山西布政使。1909年,任山西巡抚。1911年,因文水交城禁烟办事失控,引发朝野共愤,被弹劾,因称病去职。辛亥革命后,举家迁沪。1913年12月,任北京政府全国水利局副总裁,旋于次年1月辞职。因同情革命等因,于1919年遭遇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