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没有参加7月30日中苏贷款协定的签字仪式,而是于当日返回国内。因为按照斯大林的提议并经中国共产党同意,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所以这次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冠以“东北商务代表团”的名义。既然双方已经达成了贷款协议,高岗出访苏联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而即将召开的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尚有一系列重要事宜需要高岗回来协商,所以,党中央决定高岗先期回国,刘少奇继续留在苏联商谈两党之间的其他问题。
这样,按照事先的商定,在高岗回国的第二天,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东北商务代表团”出访莫斯科的报道。
报道说:
不久前,高岗先生率领东北民主政权代表团从东北来到莫斯科,商谈商务问题。谈判进行得很顺利,达成了东北与苏联换货协定,为期一年。东北将向苏联提供大豆、植物油、玉米、大米等。苏联方面将向东北提供工业设备、汽车、石油产品、纺织品、药品等。7月30日,代表团离莫斯科回国。
同一天,《人民日报》以《东北人民政府商业代表团赴苏谈判达成通商协定》为题,做了如下报道:
中国东北人民民主政府以高岗为首的商业代表团,日前已从东北到达莫斯科,举行了有关通商问题的谈判。由于顺利商谈的结果,获得了东北与苏联之间相互交换商品的协定。协定以一年为期。东北将以大豆、植物油、玉米、大米等商品,向苏联出售,苏联将向东北出售工业设备、汽车、煤油、布匹、纸张、医药器材等商品。代表团已于7月30日由莫斯科动身返国。
8月9日,《东北日报》还以《对中国人民的真正友谊》为题,发表了社论,庆祝东北与苏联签订一年贸易协定。
也许个人确实跳不出历史的摆弄,高岗的这次出访只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负责人是刘少奇,可最后在媒体上露面的却是高岗。
不过,此时的这种安排并不是因为高岗有多么特殊,也不是像一些书中所说的那样,“他深受斯大林的赏识”,“在访苏期间,刘少奇一行在参观游览时,苏方全部以高岗的名义发布消息,甚至斯大林还向刘少奇建议苏联援华的三亿美元贷款由高岗代表东北人民政府签订协议”。(4)
当时以高岗的名义发布消息完全是因为中苏两国外交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苏两党协商一致的结果。
2 就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
高岗回国后,在8月14日于沈阳召开的东北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高岗在讲话中说:
“中国人民三十二年的切身经验,充分证明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我们最忠诚、最可靠的朋友。中国解放战争,今天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全国的解放已在眼前,中国人民所以能获得这种伟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力量的援助。”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已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上打倒了中外反动派的统治,扫清了中苏人民友好的障碍,现在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我们公开的携手合作。”
“在中国即将进入有系统的进行各种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更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首先和主要的是苏联在各方面的支援,中苏人民的友谊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我们应该好好地向苏联学习。要学习苏联的经验,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发挥国际主义。”(5)
刘少奇是在高岗发表上述讲话的当天,同柯瓦廖夫带着200名苏联专家乘火车回国的,他们于8月25日才抵达沈阳。
刘少奇在沈阳停留了四天,高岗陪同刘少奇主持了中国干部同苏联专家的联席会议和对苏联专家的招待宴会,还召开了东北局工作会议,请刘少奇做了重要讲话。
由于当时中国南方还在打仗,所以苏联专家大部分留在东北工作。
此时,成立东北人民政府的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8月20日,高岗出席了东北人民代表会议预备会议。会议通过了筹委会提出的由27人组成的主席团名单,高岗、李富春、林枫、张闻天、张学思、高崇民、栗又文7人为主席团常委。
21日至26日,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原定345名代表,因部分代表交通受阻尚在途中,出席会议的代表为303人。开幕前,东北职工代表400余人在乐队齐奏和欢庆声中,向大会献旗30余面。在会场门前举行的献旗仪式上,高岗代表大会即席向东北工人致谢。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