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戈登和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马科夫斯基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沙龙获胜不是和平进程的结束》,两人指出:
“人们普遍认为,沙龙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会在全世界引起震惊。因为在国际上沙龙的名字是同战争、入侵、在约旦河西岸建定居点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许多人认为,他的当选就是战争。但是,有人说,这种说法是对大选结果、以色列民情的错误解释。以色列拥护沙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反对和平进程,而是为了放弃巴拉克为争取和平所采取的做法、摆脱巴勒斯坦人对巴拉克的努力所做出的暴力反应,只有这两个因素出现根本性变化,才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戈登和马科夫斯基认为即使在沙龙掌权的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友仍应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美国领导人应警告沙龙不要提出过分要求,同时对沙龙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协议降低期望值,他们由此得出沙龙内阁前途未卜的结论称:
“有人说沙龙获胜将会带来和平这种说法也许是不合适的。但是,由此得出和平进程将结束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由于沙龙获胜,在以下问题上巴勒斯坦人是清楚的,即他们不再继续流血,而是以色列可能会做出一点让步。倘若沙龙认识到,只有通过一个有生命力的巴勒斯坦国并同巴勒斯坦人达成谅解才能真正平息冲突的话,那么2001年2月的大选就不会成为导致事态恶化的分界线。”
5月30,法国《世界报》记者卡特琳·迪佩隆和乔治·马里翁在耶路撒冷对以色列总理沙龙进行采访,一开始就咄咄逼人地提问道:
“2001年5月22日,您宣布单方面停火。后来您说,您的士兵只有在他们受到直接威胁的时候才能开枪。自那以后,有几名移民被杀,发生了一系列谋杀事件。您受到的压力很大。这次停火能坚持多久?”
沙龙回答说:“首先,要实现地区稳定、要恢复和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对阿拉法特施加压力,要他让手下的人停止暴力活动,要媒体停止煽动人们进行暴力活动,这一点他不难做到,因为巴勒斯坦的媒体都是完全由他控制的。这是米切尔报告第一阶段要求做到的几点。第二阶段就是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使局势恢复平静的阶段。这就意味着要完全停止恐怖活动,停止煽动暴力活动。第三阶段是采取一些能够加强相互信任的举动,最后要考虑的问题是恢复谈判。每个阶段都只能是在上一个阶段结束后才能实施。”
卡特琳又问:“在巴勒斯坦主席阿拉法特看来,米切尔报告是一个整体,里面的各项建议都应该同时得到满足。你怎样看?”
沙龙苦笑着回答道:“报告的内容谈到了他本人,我们的立场与美国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乔治紧追不舍追问:“阿拉法特没有响应停火的呼吁,对此,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
沙龙不紧不慢地说:“你们十分了解我对阿拉法特的看法。但让谁来领导巴勒斯坦人民,这可不是由我来决定的。阿拉法特想什么就说什么,你们是知道他要什么的:他要求返回耶路撒冷老城,返回圣殿山,这是犹太人民的心脏,返回1967年的边界。阿拉法特从没有放弃过这些要求。”
卡特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追击道:“您自己曾经说过,将会有一个巴勒斯坦国。为什么不能把巴勒斯坦国建在1967年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呢?这是情理之中的啊!”
沙龙频频摇动满头银发回答:“他们不会接受这样的边界。我们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开始于120多年前,因此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全面,即双方过去曾经有过冲突。在这方面,已经做过的事情是不可返回的。已经给出去的土地不能再要了。因此,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在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阿拉伯人没有改变对我们的态度这一事实。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从未承认犹太人民有权在他们的有史以来的祖国土地上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这就是问题症结之所在!”
乔治不以为然反驳说:“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毕竟已经有了变化!
沙龙断然回答:“根本没有变化。从目前来看,他们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你们看了阿拉法特5月26日在卡塔尔伊斯兰首脑会议上的那篇讲话了吗?你们听到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教法说明官萨布里说了些什么吗?他鼓吹巴勒斯坦人杀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