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戈培尔传(119)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戈培尔传(119)

作者:魏岷

柏林人默默地站在城市的瓦砾中的时候,看到了更加凄惨的事情即将来临。一队队衣衫褴褛的难民,日以继夜,绝望地迈着沉重的步伐经过这个城市曾经企图毁灭其他许多民族的希特勒现在也想要毁灭德国人民。

希特勒离开了“鹰巢”大本营,乘坐夜班火车回到了柏林。返回柏林不到二十四小时,他就决定进入柏林暗堡。

阿道夫·希特勒还要再活一百零五天。但在这之前的一整天他是在地面上度过的。党卫队的优秀卫士(元首警卫队)之一皮尔曼上尉在这整个期间都是负责侍候希特勒的。他说,“就我记忆所及,希特勒在1月16日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日出或日落。”他工作、睡觉、吃饭、喝茶、洗澡、梳妆、结婚和死亡,统统都在地下。在一个不分昼夜、只靠耀眼的灯光过日子的世界里,脱离现实的状况一周甚于一周。希特勒总是发火,时而又自卑自怜,他感到自己被背叛、抛弃。另些时候,他又像个半残的人,头部的动作就像一个精神病人。

希特勒固执地拒绝所有理智建议,他坚持不缩短战线,战机最后丧失。他丝毫不关心为德国人战后的岁月保留下些什么。在他失败的前六个星期,他曾对施佩尔说:“如果战争失败,德意志民族也就完了!”对他来讲,或者胜利,或者彻底灭亡,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他下令破坏工厂,炸毁桥梁和铁路。他对每天前线接连不断传来的失利充耳不闻。有一次,戈培尔把一些被炸毁的城市的照片带给他看。照片被送回来时,博尔曼加上了注语:“元首不希望被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扰”

对希特勒来讲,战争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形势讨论会。虽然残酷的战争带来的是满地弹痕,血流成河,可对希特勒而言,拉斯腾堡那美丽的草场和小溪却像一幅美丽画面,“与可怕的战争毫无关系”。希特勒避免与真正的前线发生任何关系,以此来保证其“天才的判断力”不受影响。然而眼下的战线不是在那神话般的拉斯腾堡东面几百里开外,而是一天天向柏林靠近。暗堡里的希特勒面对指挥地图,对那些名存实亡的部队发号施令。戈培尔和博尔曼虽然一直为争取希特勒更多的宠爱而明争暗斗,然而,在这可怕的一幕之中,他们两人都扮演了完全踏实的奴仆的角色;名义上里宾特洛甫始终是外交部长,可他早已变得无足轻重;戈林和希姆莱曾计划取代希特勒和对方谈判只有施佩尔一个人勇敢地拒绝执行希特勒丧失理智的命令——惨无人道地的毫无意义的大破坏。在纳粹内高级领导层中,只有他一人,意识到投降的最终结局,不承认这一点将带来损失和牺牲。他就像个男子汉,没有只是叹息,而是动手行动,他尽最大可能进行挽救工作。一段时间,他甚至一直存有一种念头,利用通气袋装置将毒气输入地下暗堡,毒死丧心病狂的独裁者——希特勒。

1945年1月间,苏联红军通过波兰,直逼奥得河。柏林局势岌岌可危3月16日苏军在南部前线维也纳方向打开突破口。3月,英、美军队跨过莱茵河。4月9日,柯尼斯失守。4月13日维也纳失守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会师。同一天,苏军对柏林的包围圈正式形成。

希特勒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判断力,他根本不晓得局势发生了什么变化。4月20日,他56岁生日时,曾有人建议他将指挥部转移到德国南部。他在短时间犹豫之后,决定在柏林等待他的末日。4月22日,戈培尔携夫人及六个孩子都搬到地下暗堡和希特勒住在一起。

1945年1月15日戈培尔在迎接希特勒回城以后,他就同他的私人新闻助手奥文中尉离开了柏林。戈培尔作为柏林地方长官依然要在剧情需要的地方进行表演,他要到前线去视察,要鼓动部队战斗到最后一刻,要为他的私人报纸《帝国》的每周专栏写文章,还要每天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他的宣传部,成了留在地面上的最活跃的一个部。

到了三月初,红军快要发动横渡奥得河的攻势的时候,戈培尔把全家,包括戈培尔七十六岁的老母亲玛丽娅·凯赛琳娜和他的妹妹玛丽娅·基米希迁到柏林市中心的赫尔曼·戈林大街二十号。但他们刚刚安顿下来,美国空军就发动了白昼袭击,给政府所在地以最沉重的打击。新总理府受到直接打击。戈培尔的官邸虽未击中,但是窗玻璃全被震碎,楼上的多数房间都被消防水龙浇得湿透,再也不能住人了。因此戈培尔决定把全家搬到施万南韦德的避暑寓所里,而他自己仍然留在柏林。3月13日晚,戈培尔的办公室遭到一阵狂轰滥炸,整个建筑物彻底被摧毁。戈培尔把他的办公室挪到了他的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