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组长得会骂街吗?”
“咳,朱千里是故意损那老河马──该死该死,我真是说溜了嘴了。我说,朱先生刚才是故意捣乱,你不明白吗?他意思是老河马──妮娜女士不过是家庭妇女之流。朱千里认为自己应该当副组长。”
罗厚坐不定,起身说:“我溜了,打听了消息再来报告。”
罗厚不爱用功。他做学生的时候有个绝招,专能揣摩什麽老师出什麽考题,同班听信他的总得好分数。他自己却只求及格。他的零用钱特多,他又爱做“及时雨”,所以朋友到处都是。在研究社里他也是群众喜爱的。他知道的消息比谁都多。
姚宓一人坐着看书──其实她只是对着书本发呆。因为总有个影子浮上书面,掩盖了字句,驱之不散,拂之不去,像水面上的影子,打碎了又抖呀抖的抟成原形。姚宓觉得烦躁。她以前从没有为她的未婚夫看不进书。她乾脆把椅背斜靠在墙上,暂充躺椅,躺着合上眼,东想西想。
也许她不该对他讲那些旧事。可是他也不该问呀。不过,他好像并没有嫌她,也没有瞧不起她。他不是还嘱咐她得机灵着点儿,争取同在一个小组吗!他为什麽对她那麽冷淡呢?准是他后悔了,觉得应该对她保持相当的距离。
姚宓忽然张开眼睛。她不该忘了人家是结了婚的!她可不能做傻瓜,也不能对不起杜丽琳。
她对自己说:“该记着!该记着!”可是她看了一会儿书又放下了。书里字面上的影子还像水面上的影子,打不破,驱不开。
许彦成对姚宓的冷淡也许过分了些。别人并不在意。杜丽琳先是受了蒙骗,可是她后来就纳闷:彦成对姚宓向来那麽袒护,怎麽忽然变得漠不关心似的?做妻子的还没有“点破他”呢,他已经在遮遮掩掩了?
彦成下午四点左右照例又出门去。他只对丽琳说:“我出去走走。”丽琳料想他又是到姚家去。彦成回来照例到他的“狗窝”里去用功,并不说明到了哪里,干了什麽。丽琳曾经问过,他只说:“到姚家去了”,此外就没有别的话。丽琳自觉没趣。他既然不说,她也争气不问,只留意他是往姚家的方向跑。她想姚宓在图书室呢,不会回家,这次开组会,丽琳才知道姚宓已调入研究组。她急切要知道姚宓是否下午回家;究竟是她自己多心,还是彦成做假。她等彦成出门,就跑到办公室去。
姚宓听见轻轻的脚声,以为是姜敏回来了。她张眼看见杜丽琳,忙起身摆正了椅子,问杜先生找谁。
丽琳说:“问问几时开会。”
“还没通知呢。”
“就你一人上班?”
“只罗厚来了一下,又走了。”
丽琳掇一只椅子坐下,道歉说:“我打扰你了。”
“哪里!”姚宓笑着说:“我在做个试验,椅子这麽靠着墙,可以充躺椅。”
丽琳很关心地说:“干吗不回家去歇歇呀?”
姚宓心里一亮,想:“哦!她是来侦察我的!”她很诚恳地回答说:“我上班的时间从不回家,养成习惯了。当然,在这里比在图书室自由些,可是家里我妈妈保不定有客人,在家工作不方便。我要是工作时间回家,妈妈准会吓一跳,以为我病了呢。”
丽琳指着三个空座儿问:“他们都像你这麽认真上班吗?”
“平常都来,今天他们有事。”
丽琳正要站起来,忽见姚宓无意间掀起的一角制服下露出华丽的锦缎。她不客气伸手掀开制服,里面是五彩织锦的缎袄,再掀起衣角,看见红绸里子半掩着极好的灰背,不禁赞叹说:“真美呀!你就穿在里面?”
姚宓不好意思,忙把制服掖好,笑说:“从前的旧衣服,现在没法儿穿了。”
丽琳是个作家的人,忍不住说:“多可惜!你衬件毛衣,不经磨得多吗?”
姚宓老实承认不会打毛衣。
“你这制服也是定做的吧?”
姚宓说,她有个老裁缝,老了,肯给老主顾做做活。她,杜先生不想动身,怕她再深入检查,就找话说:
“杜先生,您家来了老太太和小妹,不搅扰您吗?”
“走了!昨天下午走的。我们老太太就像一阵旋风,忽然的来了,忽然的又走了。我想把小丽留下,可是孩子怎麽也不肯。”她叹了一口气。
“反正天津近,来往方便。”
“谁知道呀!”丽琳又叹了一口气。“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的老太太是个『绝』。就拿钢琴的事儿说吧,我打算给小丽买一架。老太太说:『现成有,何必别处去买呢?』简直『你的就是我的』。她忽然想来,信都没有一封,马上就来了。我只好让彦成睡在他的小书房里(姚宓从妈妈处知道那是彦成的『狗窝』)。我们卧房里是一对大中床。我让老太太睡在我对床,让小丽跟我睡。可是孩子硬是要跟奶奶睡,而且要睡一个被窝。床又软,老的小的滚在一堆,都嫌垫子太厚。我想把我的书房给老太太布置一间卧房。她老人家一定要买一张旧式的大床──你知道,那种四个柱子带个床顶还有抽屉的床。哪儿去找啊?我说是不是把她天津的大床运来。老太太说她住不惯北京;她天津的房子大,北京的房子太小。昨天小丽嘴角长口疮,她说是受热了。说走就走,一天也没留。我想把小丽留下,孩子怎麽也不肯。她只认奶奶,爸爸妈妈都不认。奶奶对儿子是没一句话肯听的,对小丽却是千依百顺。”丽琳长叹一声说:“真没办法。孩子是我的,惯坏了还是我的孩子呀!”她克制了自己,道歉说:“对不起,尽说些罗嗦事,你听着都不耐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