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弄玉(52)

弄玉(52)

作者:吃饱去睡觉了
第51章 “兄妹两的感情似乎更好了。”

元月最后几日,吴靖舒随丈夫一同回京,曲州的雪停了,道旁春水融融,一片新生之气。

城门外站着许多人,王夫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颤声道:“阿舒,今日一别,你我不知何时还能再相见。”

“好了好了。”吴靖舒眼中也含着泪,见她这模样,哭笑不得,拍拍好友的肩膀,“又不是生离死别,咱还活得好好的呢,什么时候你也来京城,找我叙旧。”

王夫人捏着帕子,掩面低泣。

安慰完王夫人,吴靖舒目光移向另一边,叶秋水走上前,“吴娘子。”

吴靖舒轻轻笑。

叶秋水仰头呈给她许多东西,“这里面是我调的安神香,可以用许久。”

婆子上前接过。

吴靖舒深深看了她几眼,蹲下身,伸手将叶秋水搂进怀里,她还是很遗憾,遗憾不能与芃芃做母女。

“芃芃,我真的很舍不得你,你真的不同我走吗?”

吴靖舒看着她,眼底满是期待。

叶秋水郑重地拒绝。

吴靖舒的期待落空,眸光暗淡几分,片刻后,她重新笑了笑,抬手抚摸叶秋水的头发,眼中泪光涌动,“芃芃,今生不知何时还能见面。”

叶秋水道:“娘子,总有一日,我会凭我自己的本事去京城,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再相见了。”

她神情认真,坚定。

吴靖舒愣了愣,随后笑开。

“好。”

她慈爱地看着叶秋水,“我等着你将来来见我。”

吴靖舒拍一拍她的头,目光中满是期许,欣赏,最后又看了叶秋水一眼,与众人告别,转身踏上马车。

城门处,轻沙飞扬,马车疾驰而去。

叶秋水目送吴靖舒夫妇走远,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下,她缓缓吁出一口气,转身,甜甜地笑起来,去牵少年的手,“哥哥,我们回去吧。”

“嗯。”

江泠一直守在不远处,见她转身,伸手牵住她。

路过王夫人时,江泠颔首示意,两个人就这么离开了。

王夫人捻着绣绢,看着兄妹二人的背影,忍不住低声说了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感觉他们兄妹两感情变得更好了,其实这几日见来,那江小官人,也并不像传言中的那么不堪。”

传言,他不敬长辈,挑唆外人欺负家中堂弟,逼死生父,母亲也对他厌烦至极,和离再嫁,族中长辈忍无可忍,最终将他除名,赶出江家。

可几次接触,少年知书达理,端重沉稳,对妹妹也极好,这让王夫人有些动摇。

也许,叶秋水当初告诉她们的,江家亲族为霸占二房产业,将江泠逼走一事并非玩笑,而是事实。

……

吴靖舒走后,日子又平静下来,叶秋水继续跟着胡娘子做生意,来来往往,见识一日日增长,谈吐也越来越不一般。

一日,临县一户大户人家找到叶秋水,穿着富贵,打扮不俗,一见到她,便仿佛见到什么大恩人似的,差点跪下。

叶秋水吓了一跳,她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大礼万万承受不起。

来的是一个妇人,簪金戴银,叶秋水不认识,觉得奇怪,下一刻,那妇人领来一个孩子,叶秋水才渐渐有些印象。

那个男孩五六岁的模样,瘦削,孱弱,脸色比常人白,显然有病在身。

叶秋水看了几眼,想起来,去年被人牙子关在地窖时,有一个男孩子一直咳嗽,抽搐,甚至口吐白沫,略卖人为此吵架,说捡了个赔钱货回来。

一个带病的孩子,卖不了多少钱,大雪天,他们想把那个带病的孩子丢出去,由他自生自灭。

叶秋水听了气愤,他们说话很难听,所以她挡在男孩面前,安慰他不要害怕。

之后官兵找到地窖口,那个孩子的情况很不好,因惊吓过度加上饥寒交迫而引发旧疾,被救走后立刻送去医馆,叶秋水也不知道他的情况怎么样了,她还担忧过好一阵子。

现在看来,男孩虽然仍然是一副病殃殃的模样,但面色比当时红润许多,他能站在这里,就代表身体没什么大碍。

妇人握着叶秋水的手,千恩万谢,谢谢她帮她儿子躲过此劫,孩子能找回来,多亏了她。

叶秋水都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妇人临走前,还留下一百两银子,作为答谢。

叶秋水眼睛放光,心里欢呼雀跃,面上腼腆地推拒,“哎呀,夫人使不得使不得,举手之劳罢了,哪里劳您这般客气。”

“你就收着吧!”

妇人怕她拒绝,让人强行将银子塞给她,满满当当一袋子,叶秋水张开手快要兜不住,她笑得合不拢嘴,控制不了表情。

一百两!那可是一百两!

但是还是要矜持一下的,叶秋水作出拒绝不了,不得不收下的为难模样。

送走母子俩后,叶秋水拿着银子回家,江泠从书肆回来之后看到这么多钱顿时呆住。

叶秋水将缘由告诉他,江泠问道:“这些钱你打算做什么?”

叶秋水被问住了。

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一百两其实够普通人家十几二十年不愁吃穿,至少近十年不用再为钱烦忧,甚至可以买几亩田收租,养些鸡鸭鹅,日子过得不算特别富足,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拮据。

如果换做从前的叶秋水,她一定会这么做。

不过,如今见识许多,游走在生意场上,叶秋水渐渐不想将目光放在眼前的柴米油盐上了。

她沉思片刻,说:“我想将这些钱拿去给胡娘子。”

叶秋水抬起头,沉声道:“我要入股。”

江泠微愣。

“一百两算什么,我要赚一千两,一万两,一万万两。”

叶秋水拿出算盘,一边说一边拨动算珠,“再厉害再大的铺子,只给东家打工是赚不了什么大钱的,我要自己做东家,我现在本金还不够,所以我要先入股,分红是十分之二三,一百两入股,再加上我平日做工的工钱……”

叶秋水算得很认真,手指灵活,屋子里回荡着算珠碰撞的声音,她的目光不止局限在小小的几十两,几百两上,而是更广阔的天地。

她算完账,做下决定,抬头,看向江泠,“哥哥,你觉得怎么样?”

江泠不懂生意上的事情,他只觉得叶秋水很厉害。

江泠温声道:“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不必顾虑。”

叶秋水扬起唇,笑得很明媚。

她将钱拿给胡娘子,作为入股的份额,二人当即签下契约,白底黑字,自今日起,叶秋水不再只是小小的香铺伙计,她成为铺子的东家之一。

虽然份额不多,分红也不多,但至少每一步都是向上走的。

这是她当下跨出的一大步,未来还有许多步。

……

入春后,草长莺飞。

过完年,各个书院又开始招生,城东来来往往皆是送家中子弟过来上学的车马,浩浩荡荡,堵满了一条街。

城东遍地书斋,街道两边一排店面都是卖文房四宝的,其中,江泠所在的百川书局中人满为患,远比其他几家店要热闹,同样的书,百川书局的刻板就是要比别家好一些,有的版本甚至是古人使用的,别的地方淘不到,但百川书局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板子。

自前任知州被抄斩后,曲州知州的职务空缺了好几个月,去年冬,说是有一个京师的官员要被调派到此地,如今正在来的路上,只是舟车劳顿,路上走了两三个月还没到。

百川书局出的新书,刊印的正是即将上任的新知州的文集,这位大官人据说十分廉洁奉公,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为了琢磨他的喜好,书肆里出售的文集几乎刚摆出来就被一扫而空。

外面人声鼎沸,江泠坐在帘子后巍然不动,他垂首写字,肩身如剪如裁,手臂端稳,字迹工整庄重,掌柜见了直点头。

江泠自己买不起书,借着为掌柜抄书的机会,将一本书从头到尾通读,他记性好,又全神贯注,一本书抄一遍能背下大半。

有时东家来店里看生意,江泠也从不上前讨好,旁人簇拥着东家来来回回,他只坐在角落,一支笔从早抄到晚,肩背没有一丝佝偻,抄完书也不多言,收拾好东西就走。

铺子里有伙计排挤他,不让他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抄书,往往想办法将他挤到角落,江泠从不理会,不在乎旁人的嘲笑,背书,抄写,赚钱填补家用,才是他每日必须要做的事情。

东家来了几次,每次都能看见墙角的小矮桌边坐着一个高挑清秀的少年,眉骨深刻,气质严肃,只专心做自己的事。

东家以前是个读书人,少年的名姓他早有耳闻,不管传言真假,但这孩子一心扑在书上,东家不禁起了怜才之心。

“这是你这几日要抄的,认真些,出了问题一分工钱也没有。”

掌柜辞严厉色,捧来一堆书丢在江泠面前。

厚厚几本,抄下来手都酸了。

那些不待见江泠的伙计嘻嘻笑,站在远处偷偷看热闹。

江泠一言不发,将案上的书规整,看一眼扉页,目光微顿。

这几本书都是百川书局的藏本,十分贵重,罕有,是名人所写。

江泠眼中流露出惊喜,废寝忘食地抄书,一天看完一本,一开始以为是巧合,后来隔几日掌柜就要捧一堆过来,每次都凶巴巴的,但送来命令江泠抄的都是一些名作。

一些卖不出去的纸墨,有瑕疵的笔也会像丢垃圾一样扔给江泠。

他得了这些,抄书时开始抄两份,一本给掌柜,拿工钱,一本带回家再细读,做批注,紧记于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雨水过后,有人传言,说新知州已到曲州附近,即日便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