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我本芬芳(33)

我本芬芳(33)

作者:杨本芬

母亲听罢,愣了一下,然后把筷子搁在饭碗上,望着惠才说:“肯定是这家伙把东西搞丢了,等下问他就清楚了。那次过年,你哥哥学校分了十三斤半猪肉,半斤是凑秤的肥肉,家里留下了。十三斤猪肉分成四块,腌了盐,晒了几次。去江西的头天晚上,你哥哥用牛皮纸包好四块咸肉,放进帆布包里。我还做了四个大糍粑,有小脸盆那么大,也是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包里。你哥哥提着包试了试,说是蛮沉的。你弟弟出门时,你哥哥提着行李送了他一段,还再三叮嘱他别把东西弄丢了。”

晚上弟弟回到家,这才真相大白。年前的火车站人山人海,弟弟根本买不到票,就滞留在车站里,在候车室的长凳上睡了整整四晚。他用旅行包做枕头,把脑袋紧紧贴在上面。可人一疲累就睡得死,他丝毫不知道包是啥时被偷走的。

弟弟说:“我总不能空着手去姐姐家,还好在路上买到一只鸡。”

哥哥说:“大冬天的,你在候车室里睡了四个晚上,没冻出病来还算好。你应该把事情告诉姐姐,她顶多难过一阵子,但会了解实情。光提只鸡去姐姐家过年,未免太寒酸,你姐夫还会怪我们小气……”

弟弟却不以为意,调侃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弟弟初中毕业时,以令人咋舌的高分考了全市第一。那时上高中,需要当地出具“政审合格”的证明,而当时的乡镇党委书记偏偏为弟弟出了份“父亲是旧官吏”的证明。结果,弟弟由于家庭成分而没上成高中。后来,他整整修了十年地球,直到恢复高考,才以扎实的基础考取了师范学院。

1

惠才的孩子们倒是遇上了好时代。

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人们奔走相告,谁都知道上大学就意味着一个好前程。那一年,大女儿十四岁。惠才原本忧虑不已,以为过两年就得送女儿上山下乡。如今只要发奋读书就能上大学,家庭成分不再如拦路大虎般挡住去路,这是何等福音。

听说县城的新华书店到了一批数理化自学丛书,吕早上五点就赶去排队,终于买到了一套共二十本的丛书。每到杂志征订季节,吕就从单位拿回征订目录,随孩子们勾选,想订什么就订什么。

孩子们都很懂事,学习上从不让大人操心。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经常组织家长开会。一日,二女儿的班主任来到家里,要请惠才去介绍经验。惠才先是推辞,说自己没什么经验可讲,后来拗不过老师,只好应承下来。临走时,老师叮嘱惠才好好准备。惠才想了想,也不知道要怎么准备。

第二天下午,惠才走进学校礼堂时,才发现眼前黑压压一片,居然来了上百人。先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上台讲话,随后轮到家长发言。巧得很,前来介绍经验的几位家长都是孩子的妈妈,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三四张稿子,上台后就照着念。

惠才上台时,手里却没有片纸只字。她对大家笑了笑,说:“敬爱的领导和老师,亲爱的姐妹兄弟们,我没什么经验好介绍,今天就是来和大家聊聊天的。”这出人意料的开场白收获了一片掌声。

接着,惠才不慌不忙地聊起来。她说在孩子面前,自己既是母亲,也是朋友。她从不骂孩子,更不会打孩子,多数时候都是夸赞他们,让他们对自身有充分的信心。平时,她很注意以身作则。比如单位的会议室里有彩电,但她没去看过一次,如果她总去看电视,那就不好要求小孩不看了。就这样,她将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台下的家长一个个听得十分专注。

散会后,惠才随着人群走出礼堂大门。这时,有人跑过来对她说,她的发言很精彩,又亲切又有感染力。惠才听了好不开心。

惠才家离县中很近,走小路的话只有五六百米。小路两边长着密密层层的小草,一到雨天就湿漉漉的,天晴了,草尖上又全是晶莹剔透的露珠。孩子们一早去上学,总会被小草打湿裤管和鞋子。

姐弟仨都没说过什么,吕居然察觉了。他花了一个中午,顶着烈日,把那段路上的小草铲得干干净净。后来,二女儿上大学时,写了一篇名为《父亲的天空》的散文,发表在《少年文艺》上。从来只看医学书的吕,拿着那本《少年文艺》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是他这辈子看过的唯一一篇文艺作品。

为了给几个孩子改善生活,惠才买回两只小兔来养。兔子一公一母,斑驳的毛色、红红的眼睛,着实可爱。吕也喜欢极了,他照料动物特别细心,养什么都比别人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