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转生接口(75)

转生接口(75)

作者:刘宇昆

我们一路走下去,记忆融入了每一叶芳草,每一滴露珠,每一道残阳的如血光芒,无限美好。

人之涛

The Waves

面 团 译

2012年首次发表于《阿西莫夫科幻杂志》(Asimov's Science Fiction)

——

在这儿,他们活在标准时间里,在原子和星星的时间里。

很久以前,天与地刚分开。女娲在黄河岸边漫步,细细感受着脚下黄土地的肥沃。

在她周围,彩虹般的花朵争相绽放,一如美丽的东方天际——那里,女娲曾用融化的七彩石修补被共工打破的天穹。鹿群与牛群在平原上奔跑而过,金色的鲤鱼和银色的鳄鱼在河中嬉戏。

女娲独自一人。没人与她交谈,也没人和她一起欣赏这份美景。

她在黄河边坐下,舀起一捧泥,开始雕塑。不一会儿,她便用薄竹片仔细刻出一个缩小版的自己:圆圆的脑袋,修长的身躯,长长的胳膊和腿,纤细的手指和小小的手掌。

她把这个小泥人捧在手心,举到嘴边,将生命的气息吹了进去。于是,泥人有了呼吸,在女娲手中动了起来,发出牙牙学语声。

女娲笑了。她从此不再是孤单一人。她把小人儿放在黄河岸边,又舀起一捧泥,再次开始雕塑。

人从泥土中创造而出,注定重归于泥土。

“然后呢?”一个带着困意的声音问。

“明晚我再接着讲。”麦琪·赵说道,“该睡觉了。”

波比五岁,莉迪亚六岁。麦琪帮孩子们掖好被子,熄灭卧室的灯,随手关上了身后的门。

有那么一阵子,她站着一动不动,倾听着,仿佛听到了光子流从光滑的旋转船体外壳淌过的声音。

巨大的太阳帆在空寂的宇宙中悄无声息地扬起,带动“海洋泡沫号”年复一年地加速,按螺旋路线驶离太阳,直至太阳变为一颗越来越小的暗红色落日。

你该过来看一下。麦琪的丈夫乔奥是飞船大副,此刻,他在她的脑中轻声说道。他们通过一块植入脑部的迷你光学神经接口芯片进行对话。芯片能够利用光脉冲刺激脑皮质层语言处理区改良过的神经元,使得这种信息交互就像真正的对话那样清晰真实。

麦琪偶尔会将脑中的芯片想象成某种微型太阳帆,光子打在帆上,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对于这项技术,乔奥则没有此类浪漫的设想。即使在手术过后十年,他仍不喜欢这种彼此存在于对方脑中的感觉。他明白这种通信系统的好处:即时、畅通;但他却觉得这种沟通方式十分粗糙、陌生,似乎人类正在一点点被改造成电子人、机器人。因此,除非事出紧急,否则他绝不会使用。

我马上就到。麦琪说完,快步走向离飞船中心更近的科研层。在这里,舱体转动模拟出的重力要小一些,移民们常常开玩笑说,实验室的选址有助于大脑思考,因为在这里,脑部能涌入更多的含氧血。

麦琪·赵之所以被选中进入移民团,不仅仅因为她是自给生态系统方面的专家,还因为她年轻,可以生育。以飞船低比例光速的航行速度,即使考虑到适度的时间膨胀效应,到达室女座M61也要四百年时间(根据飞船所取的参照系)。这就要求移民团必须有规划地繁衍子嗣,以保证在未来的某一天,后代们能把船上最初的三百名探险者的记忆带到外星球。

她在实验室见到了乔奥。乔奥什么也没说,直接递给她一块显示板。他从不急于就某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会留出时间让她自己得出结论。多年前他们刚开始约会时,这个第一印象就让她很喜欢。

“太意外了。”她说道,眼睛扫过文件摘录,“这是十年来,地球第一次尝试联系我们。”

“海洋泡沫号”是个愚蠢的项目,是无能政府的一次宣传性举措——地球上不少人抱持这种观点。在人类正死于饥饿和疾病时,向太空派出一支耗时数世纪的移民团能解决什么问题?飞船发射后,和地球的通信一直保持在最低限度,不久前,连这点联系也被切断了。因为新上台的政府不想为那些昂贵的地面天线继续支付费用——也许他们宁愿忘记这一船傻瓜。

而现在,他们却跨过虚无的太空传来了信息。

随着她读完剩下的消息,她的表情从兴奋逐渐转变为难以置信。

“他们说,永生的馈赠应当由全人类一起分享,”乔奥说道,“即使是最远方的游子。”

这段消息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医学手段。一种微小的改良病毒——某些人更愿意理解为分子纳米计算机——在人体细胞内复制,依附于DNA的双螺旋链条,修复基因损伤、抑制某些基因片段、过表达1其他的一些片段,产生的效果是细胞终止老化,人不再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