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转生接口(11)

转生接口(11)

作者:刘宇昆

我转回身,开始奔跑。前方的两个人耐心地等待着。我无处可逃。

我按下手中的开关。那是我临走前萝伦给的,它来自从前的我,是我留给自己最后的礼物。

爆炸前的一刹那,我想象着自己的脊椎崩裂成无数细小的碎片,我想象着所有这些碎片与微粒在片刻间奋力地维持着一幅连贯而完整的幻象。

1 原文为Thie,在汉语中无对应人称表达,故译为“祂”。

2 Plan 9 from Outer Space,1959年上映的一部科幻恐怖电影,导演艾德·伍德的代表作。

3 1英尺约等于0.3米。

4 Josh,乔舒亚(Joshua)的昵称。

宇宙智慧生物制作书籍掠影

The Bookmaking Habits of Select Species

朱宁雁 译

2012年首次发表于《光速》(Lightspeed)杂志

——

人人都在书写自己的书。

人们没有完全统计过宇宙中的智慧生物,不仅仅因为“智慧生物”的标准历来没有定论,而且还由于每时每刻都有文明兴起和衰落,就像宇宙间星生星灭一样。

时间吞噬一切。

然而,每一种智慧生物都有独特的传递智慧的方式——将思想呈现出来、妥善保存,就像是构筑一道防护堤,来对抗不可阻挡的时间浪潮。

所有智慧生物都在制作书籍。

阿拉逊人

有人说,文字就是可见的语言。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看法不尽全面。

阿拉逊人擅长音乐,它们用又尖又硬的鼻子在易于留痕的物体表面划动来书写,比如一块涂有薄蜡或是硬黏土的金属板(富有的阿拉逊人有时会在鼻尖戴一个贵重金属打造的笔尖)。在创作时,阿拉逊人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鼻尖则会随之上下振动,在书页表面勾画出凹槽。

要阅读这样写就的书,阿拉逊人就得把鼻子放在书上的凹槽里,顺着槽沟走一道。阿拉逊人纤细的鼻子颤动着,与书本凹槽的波形形成共振,这个声音信号经由头颅里的一个空腔得以放大。通过这个方式,作者的声音得以再现。

阿拉逊人觉得自己的书写方式胜过了其他所有种族。较之由字母、音节或图形符号写成的书籍,阿拉逊人的书不仅记录下了文字,还记录了作者的语调、嗓音、抑扬变化、重音、声调和说话节奏。它既是乐谱,又是录音。书上的一篇演讲能让读者亲身聆听一场演说,一篇挽歌能令读者感受其中的哀恸,一个故事能完全再现讲述者当时的激动之情。对于阿拉逊人来说,阅读实实在在地意味着聆听过去的声音。

但是,领略阿拉逊人书籍的美妙不免会有代价,因为它们的这种阅读方式需要和书籍柔韧的表面接触,每次阅读下来,书本多少会有磨损,部分原始信息会受到不可修复的损耗。而用其他更耐用的材料制作书籍,则会有个不可避免的缺陷——不能完全捕捉作者的声音细节,于是这些材质就不被采用了。

为了保住它们的文化遗产,阿拉逊人不得不把它们最珍贵的书籍锁在戒备森严的图书馆里,只有少数人能获准进入。因此,人们很少能读到阿拉逊书籍中最重要和最优美的作品,只能借助一些抄书员勉力记录下来的注解版本,而抄书员也只在特殊场合听别人朗读过原本。

那些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有成千上万种注解版本流传于世,反过来,它们又通过这些新版本被世人解读和传播。阿拉逊学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争论哪个版本更具权威性,同时依据众多不完美的版本,推想原始版本的声音,即那本没有读者的完美书籍。

柯咗利人

柯咗利人并不认为思考和书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它们是机器种族。至于它们是否是之前另一种(更古老的)生物创造的,抑或它们机器躯壳下的灵魂是否曾经属于有机体,又或它们是否是从无生命物质自行进化成这模样的,人们尚不得而知。

柯咗利人的身体是铜制的,形状像一个沙漏。它们所在的星球夹在三颗星体之间,运行轨道相当复杂;在巨大的潮汐作用下,它的金属内核被翻搅、熔化,以间歇喷泉和岩浆湖的形式向地表释放热量。柯咗利人一天喝数次水,它们将水吸入身体底部的空间,然后定时将自己浸入岩浆湖,缓慢地使这些水沸腾,变成蒸汽。蒸汽经过一扇调节阀门——沙漏中间的最狭窄处——进入身体上部空间,给那里的各种齿轮和杠杆提供动力,柯咗利人的身体就依靠这种形式运转。

在身体循环的最后阶段,水蒸气冷却并在机体上部空间的内壁上凝结成水珠。这些水滴沿着蚀刻在内部的凹槽流下,汇集成一道水流,继而流经一块多孔的、富含碳酸盐矿物质的石头,最后被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