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簪中录1(484)

簪中录1(484)

作者:侧侧轻寒

王皇后在榻上坐下,随意地倚靠在上面。

黄梓瑕见室内再无别物,便只能静静站立在旁,见王皇后不言不语,她也不动声色。

忽然,隔间的那一边,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然后是徐逢翰的声音传来:“陛下,夔王来了。”

这声音很近,几乎就在耳畔一般。黄梓瑕悚然一惊,转头看向左右,却发现声音传自隔壁。

皇帝的声音自旁边传来:“让他进来吧。”

她轻轻走到雕花的隔间墙壁之前,发现雕花之间夹了一层厚不透光的锦缎,看来,隔间与皇帝正殿之间应该是只有一层锦缎两层雕花,其余全无隔碍,难怪声音如此清晰便传了过来。

黄梓瑕在心里想,众人都说皇帝个性软弱,身体又不好,朝中事多由王皇后决断,看来皇帝也直接授意她可以随时到这边来旁听政事了——只是在王皇后被贬斥太极宫之后,她又再度回来,皇帝对她应该也是有了戒心,如今这阁内,看来也许久不用了。

她正想着,外间传来那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清朗澄澈:“臣弟见过陛下。”

多日不见,再度听见他的声音,她顿觉恍如隔世,瞬间怔在了那里。

王皇后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靠在榻上闭目养神去了。

旁边皇帝与李舒白的声音清晰传来,两人毕竟是兄弟,叙了一会儿家常之后,皇帝才问:“七弟那边……如今有什么线索吗?”

李舒白默然顿了片刻,才说:“陛下遣王宗实调查此事,他也到臣弟处询问过。但臣弟对此委实毫无头绪,因此并未能给他提供任何有用的线索。”

“嗯……”皇帝沉吟片刻,又问,“如今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种种流言对你极为不利,不知王宗实调查到如今,又有何对策?”

李舒白说道:“王公公让臣弟交付神武、神威等兵马,以杜绝天下人悠悠之口。”

他这句话一说出来,皇帝倒是一时无言,场面气氛也尴尬了起来。

黄梓瑕只觉得掌心渗出了些微的汗水,她将头抵在镂花隔间墙壁上,心里想,此事自然是皇帝授意,如今李舒白将此事定义为王宗实擅作主张,不知皇帝又是否会在此时显露出自己的真意,而夔王今日又是否已经有了全身而退的办法?

但随即又想,李舒白这样心思缜密、算无遗策的人,自己又何必替他担心呢。

果然,皇帝终究还是打着哈哈,说:“些许小事,你与王宗实商议便可,朕就不替你劳心了。”

“多谢皇上,”李舒白说着,略沉默片刻,又说,“臣弟如今推却了朝中许多大事,虽一身轻松,但是对于七弟的案子,还是牵肠挂肚。毕竟王宗实虽是皇上近身重臣,极为可靠,但他之前并未担任过法司职责,皇上让他主管此案,或不太适宜?”

“我知道,若说这种事情,你身边以前那个小宦官杨崇古,原是再合适不过,”皇帝叹道,“可也没办法,他毕竟是你身边人,总得避嫌。此外,大理寺与京兆尹都与你关联莫大,朝臣无人敢举荐;刑部尚书是王麟,因他之前与皇后之事,朕虽不能明着处理,但他也已经准备告老还乡;御史台那一群老家伙只会打嘴仗,遇上这种事早已手足无措。朕思来想去,朝中大员竟无一可靠人选,只能找一个与你平日来往不多的王宗实,毕竟他是宦官内臣,朕也有此事乃朕家事的意思。”

“如此甚好,多谢皇上费心,”李舒白见他解释这么多,便知他是不肯换人的,也就不再说,转换了话题,“不知王公公是否派人去七弟府上查过了?”

“应该吧,朕最近心中也因此事而颇为忧心,头疾发作,无暇过问,”皇帝说着,又叹了口气,“朕最看重的兄弟本已只剩得你与七弟、九弟,如今七弟又……唉,为何他会寻此短见,又为何在临死前说出如此惊人之语,如此形容四弟你……”

李舒白默然道:“臣弟想此事必有内幕,只是如今尚不知晓而已。”

“相信假以时日,此事必定会水落石出。朕不会看错你,只盼世人到时候也能知晓四弟的真心。”

李舒白垂眸望着地上金砖,只能说:“臣弟多谢陛下信赖。”

“只是,朕心中毕竟还是有所担忧。四弟,如今神威、神武兵已戍守京城三年,按例该换,当年徐州兵卒便是滞留思乡而哗变,如今你又不便出面——是否该先找他人妥善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