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温故一九四二(26)

温故一九四二(26)

作者:刘震云

星星跳到车辕上喊:栓柱,上车吧,我教你识字。

栓柱又高兴了,也跳到车辕上。

星星:想学啥字?

栓柱伸出巴掌:写你名,星星。

星星掏出钢笔,把她的名写到他的手心,栓柱用巴掌攥住,又指着星星的手。

栓柱:写我名,栓柱。

星星发现了他的阴谋,打了他一巴掌。栓柱笑了,猛抽了牲口一鞭。

25. 行进的军队 日

一辆美式军用吉普,行进在队伍中。吉普车前边是一卡车卫队,之后是一辆军用通讯车,车顶上甩着横七竖八的电台天线。

26. 吉普车内 日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参谋长董英斌坐在车中。

看着车窗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灾民队伍,蒋鼎文叹息。

蒋鼎文:河南真是大灾呀。

董英斌:为了一个烂摊子,有进行豫北会战的必要吗?

蒋鼎文:委员长站的角度,怕和你我不一样啊。

吉普车“嘎”的一声刹在路上。一少校军官在车窗外敬礼。

少校:委员长来电。

27. 吉普车内 日

董英斌给蒋鼎文念蒋介石的电报。

董英斌:……年初长沙会战,实为薛、岳率三湘健儿,抱定与长沙共存亡之决心,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之结果,为“七七事变”以来最具国际意义之杰作。此次兄率三十万大军逐倭寇于黄河之北,望激励所部,摧强破敌,开辟长沙战役之第二,无负国人所期……(念到这里笑了)上次老薛在长沙得手也是阴差阳错,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军有两个师团受到牵制;老薛一胜,成了老头子要挟大家的话把。(悄声)老头子刚做了盟军中国战区的总司令—有人说,这些戏,都是演给外国人看的呀!

蒋鼎文:胡说!

董英斌:何应钦也有意思,你一提增派部队,委员长要派十三军,何应钦却派来个陕西的郑三炮,谁不知道陕军是乌合之众?

蒋鼎文止住董英斌,让他给蒋介石回电:鼎文率所部抱定与河南共存亡之决心,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将有效聚歼倭寇于黄河之北……(沉思,向董英斌下命令)把郑三炮这个集团军放到最前面!

正在这时,吉普车又“嘎”的一声刹在路上。

少校:报告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在前边劳军。

董英斌(笑了):什么时候了,老李还搞这一套!

蒋鼎文:他哪里是劳军,他是来找我的麻烦!

28. 军队行进队列旁 山脚转弯处 日

山脚转弯处,临时搭起一个草棚子。棚子上檐搭着红绸,柱子上贴着对子,上联:八千里路云和月精忠报国;下联:四万万众仇与恨众志成城;横梁上:还我河山。草棚子一侧的山洼里,圈着十几头牛,几十头羊。李培基率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等人候在棚前。见蒋鼎文到来,李培基举起一碗酒。

李培基:蒋司令率威武之师奔赴前线,河南三千万民众箪食壶浆,祝司令长官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蒋鼎文接过这碗酒,沾了沾嘴唇,放到桌子上:老李,这套虚礼儿就免了吧,咱们开门见山,找我什么事?

李培基:我风尘仆仆几百里,就是向司令长官表达个心意,没事。

蒋鼎文:那好,李主席的心意我领了—请允许一个军人告别家乡父老,让他奔赴前线。

接着就要上自己的吉普车,被李培基一把拉住。

李培基:当然也有一件小事麻烦司令长官。

蒋鼎文:知道就是这个—什么事,该不是陪我一起去打仗吧?

李培基:今年河南大旱,又起蚂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卖一个大闺女,换不回一斗粮食,许多村庄有饿死绝户的。(指了指逆流行进的灾民队伍)现有一千万灾民,开始颠沛流离往陕西逃荒。那三千万担军粮,本政府实难凑齐,请司令长官给予减免。

蒋鼎文:民众处于水火,谁都是爹娘生的—我从小也是苦出身,主席说得有理,我同意。

李培基大松一口气,赶忙作揖:感谢司令长官体恤民情,河南的子子孙孙,会永远记住蒋司令。

蒋鼎文:但你得替我做两件事。

李培基:别说两件,二十件我也做。

蒋鼎文:一、你去说服日本人,让他不要进攻河南;二、你去说服委员长,把我的军队撤到潼关以西,我一兵一卒,再不吃河南一粒粮食。

李培基:蒋司令,话不是这么说,灾年不比往年,几百万老百姓正在饿死和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