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装到你口袋里,你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吗?还用我说:‘娘,我给你买点什么吧?’”
……等等。如果事实真是这样,姥娘当年做的虽然有些不对,但是几十年后我们揣想,当时的俺娘,恐怕也有自大和自私的地方——这是她通过自己出嫁换得的第一笔属于自己的钱。钱虽然放到俺姥娘口袋里,但是你不主动开口,姥娘怎么好自己首先开口要吃的呢?俺姥娘是那样的为人吗?——她老人家倒是跟你一头汗水和尘土地在集市上钻来钻去和讨价还价。——如果俺姥娘当时那样做了,过后你又要说:
“当年我出嫁的钱,她还拿出来买嘴吃。”
但是这样的矛盾冲突和心理较量——语言、动作、眼神、变化,能给剧中的演员提供多么大的发挥余地呀,环境是熙熙攘攘和人来人往的集市——再一次被老胖娘舅删得一乾二净。——这能不说是这场话剧的硬伤吗?
……
三,对于戏剧能起作用的情节还不仅包括前边那些被老胖娘舅粗糙和删节的当年发生的种种现实,而且还应包括由于前边剧情引起的多年之后的袅袅余音和荡动的余波——虽然这时候你已经自杀了——虽然这些余音和余波在当年的历史中老胖娘舅压根就没有经历,但是我们在重新排练的时候也要一并加上。——让你得罪我们的得不偿失,你虽然得罪我们的是当年,现在我们对你反击和报复的时候却要加上你的身后——虽然你会在地上高声喊冤,但是我们就是要让你死后也不得安宁——这些因为你不知道所以被你忽略的经典细节还有——这时俺娘已经是50多岁的女人了,姥娘已经有八九十岁了——:
1.1978年,白石头和他的弟弟都已经上大学了。他娘中午到地里剜菜养鸡给哥俩儿攒学费。中午的日头是那么毒,他娘在舞台上剜得大汗淋漓。
2.1980年他娘到重庆去看正在那里上学的白石头的二弟。一千多公里既有旱路,又有水路。旱路火车上买的是站票,水路轮船上买的是五等舱。到了重庆一站一站找到学校,在学校门口倒正好撞到二弟。住了几天往回走,二弟将她送到码头。汽笛“呜——”地一声长鸣,娘在船上,儿在码头。好多年之后娘还说:
“‘呜——’地一声船开了,我看到俺儿一个人站在码头上。我的泪‘刷刷’地就下来了——我使劲向着码头喊:
‘大肚(白石头二弟的乳名),回去吧。’……”
其实大肚一点也听不见。当他娘在院子里作为一个经典节目屡屡提起的时候,所有的听众一次次都受到感动——一次次都不说话。这时他娘往往又说:
“回到家好多天,我都后悔去看俺儿。不看俺儿俺儿还好一些,看了俺儿俺儿不就更想家了?”
3.他娘到重庆去看儿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贪图便宜买处理东西。她当时用粮票换回来七蓝子货物:有柑桔、有芦柑、有皮蛋、有豆瓣酱……还有两领凉席和四把小竹椅。叙述到这里,她倒有些不好意思:
“船走到江津,让人上岸喘气,这时天快黑了,集快散了,东西要处理了,于是一下子就买了这么多。”
问题是她怎么将这些东西从水路和旱路给弄回来的呢?他娘现在还说——这时叙述的意思已经发生了转折,开始用这件往事来怀念她的母亲了——她说:
“当时我浑身挂满大蓝小蓝回来——一进家门,你姥娘就心疼地说,‘哎哟,一个人身上挂的东西能装一架子车——还不知俺妮儿在路上怎么受罪呢!’”
这时凉风习习,大家都不再说什么。
4.他娘在怀念她的母亲的时候往往还会说:1992年,他们家已经从村庄搬到了县城,这时他娘在县城一个糕点厂上班。从他们家到糕点厂有一个大陡坡。这时他娘说:
“当时俺娘已经92岁了。她怕我遇到下雨天在那陡坡滑倒,就天天一个人拿着一把小铲子到那陡坡去铲土。一个月下来,她硬是把那陡坡给铲平了。当时觉着没有什么,现在一没了俺娘,我再上班看到那陡坡,就干哆嗦嘴说不出话——这还是俺娘给我铲的坡呢。”
……
这时大家也不说什么了。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