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故乡面和花朵(572)

故乡面和花朵(572)

作者:刘震云

三个妹妹已经被他们一口气给卖掉了在这雄壮和使人震惊的历史面前

起因已经显得不重要了

……

从此三个妹妹就天各一方成了天涯路人了。一个是八岁的孩子,一个是五岁的孩子,一个是一岁的孩子——那么我们接着展开的历史,将会怎样的凄切动人呀。——但俺娘还坐在我面前对起因不依不饶呢。在否定了二姨的观点和理论之后,她还没有提出新的论点和理论呢——那么她刚才对别人的否定不就白否定了吗?她也想借着否定和重建在这场话剧中由配角上升为主角呢。但是一场雄壮的话剧,我们能让它掌握在一个当时仅仅有一岁的孩子手里吗?——但是60年后她又是俺娘啊。你对别人的脸色和意图可以不管不顾,但是你对于娘呢?——她又会提出什么新的观点和理论呢?——于是我对历史叹息一声,只好又将戏剧煞住车重新回到起因——当然这时也有些应付娘了——我在那里问:

“娘,既然你因为猪娃否定了二姨,那么据你看,当时你们姐仨儿被出卖的主要责任者应该是谁呢?”

她的回答倒也让我吃了一惊——因为她果然提出了第三种观点:

“虽然你老胖娘舅和老胖舅母是出卖我们的操作者,但是他们还不是最令人生气的,最令人生气的还是你大姨——60年前全怪你大姨。她那时都已经出嫁了,孩子都已经生出来了,难道就不能对三个无依无靠和孤苦伶仃的孩子有所照顾吗?就任着三个孩子被人家一个个买走吗?兄弟不懂事,弟媳不懂事,姐姐也不懂事吗?”

她在那里依然信誓旦旦。——但她的阴谋还是被我一眼看穿了。因为我知道她25年前和生前的老胖娘舅已经重修旧好,但是因为一件祖传的夜婆子却和俺大姨结下了血海般的深仇和干系——果然她又篡改了历史。历史在你们手里就是这样被随意涂改和重塑吗?但是幸好有二姨的教训在前面,接着我也就没有上俺娘的当。——不管你们怎么说,我们现在对历史的起因就是不深究了。我们就是要撇开起因也就是撇开你们进入正题了。——二姨,娘,当你们要在话剧中充当主角的时候,你们一定也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起因观众并不关心,你们被出卖之后怎么样,才是悲剧的真正开始呢。如果我们在原因上盘桓太久,戏剧开场半个小时还进入不了正题和情节,观众就要“忽拉”“忽拉”站起来开始退场了;当你进入精彩的过程和情节时,舞台下也已经空空荡荡这时你们表演起来还有什么情绪呢?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从戏剧因素考虑,我们就不要在出卖的起因上过于纠缠和深入了,大幕一拉开就应该进入主题,戏一开场几个妹妹就已经被卖到了别人家——这才给人一个意外和震惊呢,至于你们是如何被卖的和家道没有中落之前你们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如何围着旧姥娘绕膝而坐和笑语欢声的情形,只在演员台词里露出几句就行了。让人们在冥想中和目前的悲惨有一个对比就成了。说不定直接展开倒会受到限制,几句台词一带而过倒能对比出更加深刻和鲜明的艺术效果呢。倒是能一箭双雕和事半功倍呢。在冬天的雪地里三个衣衫褴褛负着重荷在那里光着脚走路的小女孩,一个八岁,一个五岁,一个一岁,这时再回溯两句当年穿著整齐的衣服在自己家里围着火炉和娘笑语欢声的台词,不是比一上来就平铺直叙在艺术效果上要好得多么?这时剧情不就更抓人了么?观众不就聚精会神了么?即节省了篇幅,又烘托了气氛;即抓住了观众,又突出了你们,何乐而不为呢?——也许我们看第一遍的时候,还不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我们觉得这戏有些没头没尾和没着没落——一切都没有交待清楚嘛。没有来龙去脉嘛。没有原因和结果嘛。只有过程,没有头尾,不要说是一出戏,就是一个动物和爬虫,动物和爬虫的中段能在世界上独立存在吗?这就是先锋吗?这就是后现代吗?怎么不能照顾我们的欣赏习惯平铺直叙把原因和起始都交待清楚让我们看起来轻松一些现在你们一先锋一后现代把消化和理解的任务都交给观众那还要你们导演和演员干什么?轻松的进入我们倒是能安静下来。面对吃力的切入和消化我们倒是要站起来走人了。——但这是看第一遍的感觉。等观众再看到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时候,就和第一遍的理解大为不同了。还是没头没尾好。还是拦腰斩断好。还是把一切权力还给人民和我们的观众好。还政与民还是一种民主和进步的体现呢。先锋和后现代得有道理。这并不是历史和导演的思路混乱,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大手笔。以为是胡涂乱抹吗?你给我再涂一个看一看?以为它没有起承转合就是几个方块的堆积吗?恰恰相反,这才能让艺术在大块结构的冲撞和对比之中显出它的力量呢——以为结构只是情节和细节的延续吗?恰恰相反,它是块状和块状之间的冲突呢。以为是随意,其实一切过程都经过精心安排。包括后来导演走上舞台到一个坟前上吊自杀。高潮一下就推上去了。大幕陡然落下。观众开始欢呼了。人民走出剧场开始奔走相告了。一出前无古人和后无来者的辉煌篇章就这样诞生了。一个戏剧的新纪元就这样开始了。它标志着一个戏剧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戏剧时代的开始——我们简直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