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燕食记(10)

燕食记(10)

作者:葛亮

荣师傅与聂师傅,将五举叫到小房间里。

荣师傅说,五举,我和聂师傅说好了。让你回大按。你愿意回吗?

五举低下眼睛,说,我听师父的。

聂师傅面无表情道,这回不用听师父的,听自己的。

五举说,不回。

荣师傅说,嗯,那你说说,你不回的道理。

五举说,荣师傅把我带来了同钦楼,是伯乐的恩情。可是师父栽培了我,教我学手艺。我走了,师父两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两位师傅都愣一愣。继而,荣师傅哈哈大笑,说,三只耳,你输咗。

五举茫然看着他们。

荣师傅说,我们方才打了一个赌,赌你愿不愿意回大按。

五举皱皱眉头,说,二位师父,五举人小,是把细路当玩笑看了。

荣师傅忙道,嗐,倒是我们两个老的不尊重。你可知这同钦楼,历来有秘不外宣的规矩。大按看上的学徒,需在小按先作历练,将这基本功夯打扎实了。我和你聂师父,有个君子协定,两年。两年后,你若成器了,他就要交还给我。可这个老家伙,竟然反悔想要留下你。我们呢,就打了一个赌。若你急于求成,想要回来,他便赢了。我就得再等个一年半载。

聂师傅摆摆手,说,罢了罢了,愿赌服输。你这徒弟,我可算给你教出来了、又试出来了。这天下的白脸我来唱,你可欠我一个大人情。

荣师傅嘿嘿一笑,瞧你这话说得,多大的委屈,无非是惦记我许给你的“竹叶青”。跟我讨着数,尖牙利齿,一点都不“黐脷筋”。

大按的活儿,看着比小按从容,其实是跟着节庆走的。一到春节、端阳、中秋,便忙得不可开交。师傅们要日做夜做,才能跟得上供应。

要说对这唐饼,广东人可是历来讲究得很。像农历新年,各大茶楼的大按工场上下便忙着炸芋虾、“茶泡”,还有油角、肉松角;每逢清明节,便会有许多人来买煎堆、松糕拜山祭祖;农历五月忙着包粽;到了中秋更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饼季。人们络绎而至,围聚在茶楼下的饼部买月饼。可让饼部忙的,还不只是中秋,而是过后所谓“小中秋”的嫁娶佳期。

这时,那排场大的,依照传统习俗,男家做大礼,会用数个涂上红、金油漆的木匣,把嫁女饼、生鸡生猪山珍海味都放进去。时新些的家庭,还会放入白兰地酒。以担挑吊起来运送,另有帖盒,用来放利是、金器礼金。每个木匣几斤重,装满嫁女饼也有十多廿斤重。

嫁女饼,就是喜饼。行内人又称五色饼,雅些的就叫作“绫酥”,因为分别有红绫、黄绫、白绫、合桃酥及鸡蛋糕。绫,即绫罗绸缎中的“绫”,是其中最名贵的衣料。礼饼以绫酥为首选,寓意荣华。而不同颜色的绫酥各有寓意,红绫馅料为莲蓉,寓意喜庆、红运当头;黄绫以豆茸做馅,寓意大富金贵;白绫则是五仁馅,代表新娘白璧无瑕。合桃酥和鸡蛋糕则代表“夫妻和合”“步步高升”。有些绫酥中还可加入蛋黄,则为彰显高贵、旺丁满堂之意。

其中当以红绫最受欢迎,因为意头格外吉祥。一个圆形礼盒,大概可盛三十个红绫。

有一日荣师傅兴致好,给我看过一张他收藏的同钦楼的嫁喜订单,落的日期是一九六五年。单上写着:“合桃酥伍拾斤、鸡蛋糕伍拾斤、黄绫酥叁拾伍斤……”伍拾斤为半担。就算到了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西饼开始流行,可逢年过节,喜逢嫁娶,大茶楼的唐饼,一般人家仍会订上数十至一百担。届时,每日同钦楼门外的送货车至少两三部,不断忙于往反。

由此可见,仅一个喜饼,就够大按忙上一年。也是茶楼收益的大宗。像“同钦”这样的茶楼,饼部的买家更是络绎不绝。所以说,大按其实是一个茶楼的门面,是摆在外头的。同业之间竞争攀比的,也正是这大按的饼品。

不太难想见,大按师傅在业内的吃香。高薪挖角的事,其实常常有。最好的师傅,甚至有老板要留住人,送过一层楼去的。“同钦”呢,也不是没从其他茶楼撬过人,手笔也都不小。比如北角“坤记”的岳长偐师傅,拿手的是老婆饼。那饼味道好得,人都说他是拿饼当老婆来“锡”。“同钦”的段经理挖他过来,用的是出奇制胜的法子。本来是雷打不动的,据说是知道了他的小嗜好,爱搜集鼻烟壶。经理忍痛将自己一只嘉靖年的壶做了见面礼。

因此这“同钦”大按的师傅,各擅胜场,多少都有自己的一点绝活。可许多年没收过新人。只两个学徒,除了谢醒,便是五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