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39)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39)

作者:上野千鹤子

我注意到这一点,是在为写书取材,到处采访单身人士的时候。明明是要询问对方如今的单身生活,故事的源头却要追溯到他们变成孤身一人之前,那是十分漫长的、关于失去的故事。人最初都不是孤身一人,但最后总会变成孤身一人。

久田惠女士给作家村田喜代子的《与你同逝》(朝日新闻出版,2009年)写过一篇书评(《朝日新闻》2009年3月29日)。这本书正如标题所示,是关于一对相伴三十多年的老夫妇的故事。离过一次婚的单身人士久田女士在书评中这样写道:“不是亲子,本为陌路,且不再是恋人,顶着夫妇之名的男女间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在最后,她又写道:

“没了丈夫,我的人生固然轻松,但好像又有点过于单调,少了些趣味,我突然有种被击垮的感觉。”

她真是诚实啊。

话说回来,世上应该没有哪位妻子会像书名那样,真的“与丈夫同逝”吧。田原总一朗先生曾在《我们的爱》(讲谈社,2003年)中与妻子节子互换现代相闻歌[1],还在腰封上写下:“若你死去,我即刻追随你。”但爱妻去世后,他依然活得好好的。城山三郎先生写过《啊,原来你已不在》(新潮社,2008年),却还是忍受着没有妻子的人生。或许是先一步离开的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祈祷,希望留在世上的另一半能活到寿终吧。

这样想来,离别与死别或许都意味着人生的重启。结束了与配偶共度的岁月,之后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如果能经历这两种生活,相当于把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出了两种味道,不是吗?

我越发觉得,人或早或晚都会变成孤身一人。既然如此,趁早过上一个人的生活,也更方便重新出发。事实上,我有个朋友六十多岁失去了最爱的丈夫,后来的生活却比以往更精彩。用她的话说,“是他把这些时间留给了我”。丈夫在世时,她过得很快乐;丈夫不在了,她也有别的快乐。

只要变成了单身,为何会如此就不重要了。成了单身人士才会发现,大家的生活方式都相差无几。这样看来,我的经验相对丰富。所以我会对重返单身的人说:

“欢迎回来。”

独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完全掌控时间和空间。无论要做什么,都不必征求别人的同意,不需要任何顾虑。这对女人尤其重要。因为女人从小就被教育,只要有人同时与自己身处同一个空间,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先照顾对方的情绪,优先考虑对方的方便。男性大概无法体会这种感觉。即使结了婚,他们想做什么也会照做不误,很少有人会看妻子的脸色、征求妻子的同意。

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也就不存在苦或是乐。一切都会变成理所当然。《周刊朝日》(2009年3月27日)曾经做过一个特辑,名为“不知为何流行于当下的单身女性的‘独居技巧’”。我看了后反倒惊讶:现在的人这么耐不住寂寞吗?因为杂志方希望我点评这种现象,我便指出:“女性习惯了看人脸色、配合别人行事,因此囤积了太多压力。既然如此,不如选择‘一个人待着’,她们也确实这么做了。”之后,杂志列出的实例无一不符合这个描述。比如,喜欢“一个人唱卡拉OK”的女性回答:“跟人一起总是(有所顾虑)无法尽兴地唱自己喜欢的歌。为了解压,我会另找一天独自去唱。”另一位女性表示:“虽然有男朋友,但跟他一起来就没法按自己的节奏享受。……说实话,跟他一起不如我一个人玩得开心。”

正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占绝大多数,与他人在一起才会生出别样的快乐。完全没必要跟讨厌的人待在一起。一个人的时间或许才是人生的礼物。

孤身一人的人际关系

大前辈吉武辉子女士曾对我说:上了年纪后,比起有钱,更重要的是有人脉。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查了查,“有人脉”的说法最早出现在金森TOSHIE女士的《有钱,不如有人脉·有朋友》(domesu出版,2003年)一书中。

话说回来,不知道“有家人”的说法是否也有来源。

我向来乖僻,即使“有家人”也会立刻把家人排除在外。有的人过度依赖家人,一旦失去,反而会变得孤独。晚年丧妻后闭门不出的家父便是一例。

因此,“有家人”跟“有人脉”不同。即使没有了家人,还有家人之外的人脉:一群名为朋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