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集》[10]里有一首和歌,据说是在原业平[11]所作。
月非旧时月,春非旧时春,一成不变者,独剩我一人。
春天过去还会再来,可你已不在……这首歌表达了作者被逝者独留人间的痛恨与感叹。若把这感叹反过来理解,也是一首以漫天花雨送别逝者的佳句,很适合眼下的超高龄社会。
在黑田杏子女士笔下,连老年痴呆都很美。有一句大概会成为我的心头爱。
世人皆会,忘却世人,樱花啊。
***
[1]俳句:由“五七五”的固定音节形式构成,包含季语的短诗。在后来的发展中也有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
[2]短歌:和歌的一种形式。由“五七五七七”的固定音节形式构成的诗歌。
[3]鲤鱼旗:用布或绸做的空心鲤鱼,在日本用来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编注)
[4]中村草田男(1902—1983):俳人、国文学者。本名清一郎。师从高浜虚子,受到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影响,善于探索生活与人性,以此进行创作。创刊并主办俳志《万绿》,在战后俳句评论界占有主导地位。
[5]西东三鬼(1900—1962):俳人,本名斋藤敬直。新兴俳句的代表性俳人。(编注)
[6]西行法师: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的歌僧。
[7]如月:阴历二月。
[8]原句为“今秋又将逝”,出自藤原基俊的和歌“契りおきしさせもが露を命にてあはれ今年の秋もいぬめり”(君之承诺,似艾草之露,吾长活至今,亦未实现,今秋又将逝)。这是作者对儿子仕途发展不满意时,写给儿子的和歌。
[9]樱花前线:每年春天,日本的新闻都会预测各地樱花开放的时间,把相同时间开花的地点在地图上连成一条线,即樱花前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樱花前线会自南向北移动,热衷赏花的人也会随之移动,旅行赏花。
[10]《古今集》:《古今和歌集》的略称。日本最早的敕撰和歌集。913年编成。
[11]在原业平:平安初期的贵族、歌人。据说《伊势物语》就是以在原业平为主角编撰的。
头发
大概没有哪个女人不去美容院[1]吧。
十多岁的时候,我常去的地方从理发店变成美容院,心底生出一股长大成人的自豪。美容院不会帮顾客刮脸,依稀记得我当时还颇为担忧,总是长胎毛的自己往后该怎么办。
虽不至于说“头发是女人的命”,但它确实是修饰脸型的画框,是离脑袋最近的身体部分,也是表达情绪的对象——会被喜欢的人爱抚,懊悔时会想去抓挠。为我打理这些头发的,就是美容师。
仔细想想,这真是个奇妙的职业。
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脸和头发,修饰面容、打理头发,只是为了他人的观感。请专业人士帮忙化妆的人不多,唯有头发,不交给专业人士就难以下手。
况且美容院的人会为了客人的外貌费尽心力,后者从中获得的快乐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它无关相貌。因为相貌无法轻易改变,发型却可以。
我知道有人一直是让家人帮忙剪头发,也有人长期给家里人剪头发,这不只是出于节约的目的,也是一种爱的表达。但美容师与家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彻头彻尾的陌生人,却会为了你的发型或喜或忧。如果你对家人抱怨刘海多剪了一毫米,对方会斥责“明明帮你剪了头发,居然还抱怨”。如果换作美容师,对方就会耐心地解释:“是的,您还满意吗?因为我觉得这个长度更适合您,您看呢?”即使对方心中百般吐槽,心想“没人关心你的刘海长短,只有你自己在意”,面上却做得滴水不漏。
美容是把身体重要的部分交到对方手里,让对方分担你的烦恼。这与就医不同,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奢侈的服务。头发是画框,脸是其中的画作,美容师不会触及画框里的内容;虽然会与你仔细讨论发型,却不会侵入头发覆盖的脑内世界。有时候发现客人头上有斑秃,美容师还要兼职心理咨询的工作。
类似美容师的,还有一种叫作美体师(esthéticien)的职业。据说这些人只负责护理客人的皮肤,不会谈论相貌与体形,这点与美容师一致。虽然脸和身体难以改变,肌肤却是经过护理就能有所改善的。于是会有人言辞逼迫:“你怎么连这点努力都不愿意?”所以比起夸赞别人的相貌与体形,夸赞“你皮肤真好,一定精心护理过吧”更容易。
在我看来,美容师、美体师,再加上美甲师、按摩师,这类职业可以统称为“梳洗产业”(grooming)。给客人轻抚、按摩、慰藉、照顾,分享客人琐碎的情绪与苦乐,为之欢喜与忧愁。即使客人意外吐露烦恼,他们也会尽量不探究对方的隐私,不深入对方的内心。客人自然也心里有数,做出倾诉的模样,实际少不了炫耀。因为梳洗产业是角色扮演的舞台,为家计烦恼的妻子此刻摇身一变成了“太太”,钟点工的女儿也成了“小姐”。同一街区的美容师大都了解熟客的家庭状况,都市里的美容师却对此一无所知,客人即使是倾诉家庭烦恼,也能按自己想象中的剧本进行。因为想沉浸在幻想里的,是客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