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66)

成为雍正(66)

作者:李正

除此之外,“畅春园事变”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也就是隆科多,他在当晚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他动兵了吗?一定动了。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Ripa)在当天夜里回忆说:“我吃惊地看到数不清的骑兵,相互之间谁也不说话,驾着马疯狂地往四面八方去。”而在此之后,隆科多也的确封锁了京城整整6天。事后看,这些都是对老四极其有利的做法,而唯一的疑问则是,隆科多这么做,究竟是提前和老四串通好的,还是遵从康熙的意志而为之?大概率是后者,原因有三:

第一,隆科多后来被整倒前曾发过一句牢骚,“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句牢骚表面上看是将雍正比作阿斗,但实际上也证明了隆科多当时的确是受命于康熙的,而不是伙同雍正搞阴谋。

第二,隆科多和年羹尧闹矛盾时,雍正从中调和时说过: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也!

这话虽然肉麻了些,但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老四最初应该和隆科多是没多少交集的。

第三,老二胤礽的二次被废本质上是因为他和前九门提督托合齐相互勾结,最终逆了康熙的龙鳞,老二被废,托合齐死后被挫骨扬灰,面对如此前车之鉴,站在老四和隆科多两个人各自的立场上看,其实都没有相勾结的必要。尤其是隆科多,他最佳的选择就是康熙选谁,他就保谁。

而隆科多在雍正朝初年获得了超高待遇,或许只是因为他在康熙驾崩那一夜的出色表现——坚定地站定老四,而非其他人。至于后来隆科多被整倒,有人说这是雍正想杀人灭口以保守秘密,可是“杀人灭口”哪里会安排三堂会审呢?隆科多和雍正倘若真有勾结,这要灭的口可太多了。

所以,不管是后来公开审理年羹尧、隆科多,还是在“曾静案”爆发后亲自下场撰写《大义觉迷录》传告天下,老四胤禛都在证明一件事——他自认为自己从出生到45岁承继大统,他都是问心无愧的,他敢于面对一切质疑。

最终,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四阿哥胤禛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胤禛,是为雍正皇帝,也是“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四、自信无愧的皇帝

其实老四这一辈子,最辛苦的不是夺嫡的那些年,而是他执政的13年。这13年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他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处理好那些夺嫡路上曾经的对手。

首先是他那三个哥哥。老大肯定是永远的“黑户”,绝对不能释放;老二毕竟曾做了多年的太子,他不愿意让老二对如今的自己行跪拜之礼,免得兄弟俩都尴尬,只是对老二照顾有加,却没见过面,老二最终死在了雍正二年(1724)的冬天,雍正冒雪祭奠了这位前朝太子;老三比较惨,可能是因为和老十三结了怨,所以早早就遭到雍正的打击,远离了政治中心。

至于“八爷党”这边,4个弟弟似乎都不太好相与。老八被加封为亲王并委以重任,但人家并不领情,他老婆更说不知道老八这个亲王能当几天;老九则是从雍正登基的第一天夜里就在和他搞对抗,被扔到了西北后还在四处散布政治谣言;老十临时被外派去送蒙古活佛的遗体,可刚到张家口就赖着不动,抗旨不遵;老十四一回京城就大闹康熙丧礼,四处拱火。可以说,在雍正初年,“八爷党”集体都处于对抗、不合作的状态。

数来数去,最后只有老十三配合老四的工作。很多人开玩笑说雍正只有一个弟弟,那就是老十三。其实这话说得也没错,雍正的其他弟弟,谁又像是弟弟呢?不难想象,雍正继位之初的政治形势是异常艰难的,最终救了雍正的,还是他口中的那位大恩人——年羹尧。雍正二年,年羹尧荡平青海,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震惊。至此,皇权彻底稳固,雍正开始着手整治“八爷党”。仅两年时间就将“八爷党”彻底推平,4个弟弟先后被圈禁。其中,老八、老九在圈禁当年就去世了。

可摁下葫芦起了瓢,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位雍正宠臣又相继膨胀,搞出了雍正朝官场中的“年选”和“隆选”,二人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因此通通被雍正打倒。很多人借此说雍正喜怒无常,对宠臣、功臣刻薄寡恩。可雍正的宠臣多了去了,张廷玉、田文镜、李卫,哪一个不是在雍正朝平步青云、恩赏有加的呢?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年羹尧和隆科多的结局惨淡,更大层面上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任谁当皇帝,都注定容不下这两个如此巨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