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50)

成为雍正(50)

作者:李正

将我们降一等,他们升一等。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老九显然是没把老十当自己人的。

多说一句,康熙给老十的封号叫“敦郡王”。“敦”,也就是厚道,我们既可以理解成“憨厚”,也可以理解成“单纯”,或是解读成其他类似的含义。总之,观察康熙朝的史料后可得知,老十应该只是“八爷党”的边缘人物。

那如此一个可能比较憨厚,又只是“八爷党”边缘人物的老十,他到底犯了什么错而惨遭雍正拘禁呢?

三、被误会的结局

老十在雍正朝挨整这件事,充满了意外因素。

故事的起因要从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人讲起——丹巴罗桑丹贝坚赞,这位是蒙古黄教当时的活佛。为什么要从他讲起呢?因为这位大师曾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蒙古面对噶尔丹的进攻时,成功劝说蒙古喀尔喀部归顺清朝。而投桃报李,康熙也封大师为蒙古呼图克图大喇嘛,之后,大师在京城讲学了十几年,和康熙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才返回了蒙古。

于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远在蒙古的大师听到老友康熙驾崩的消息后,不顾自己88岁的高龄,非要来京城给康熙吊丧。最后,果然不出所料,因为年事已高,受不了舟车劳顿,就在雍正元年(1723),大师到北京不久后就去世了,享年89岁。但这就留给了雍正一个烫手的山芋——蒙古活佛在你这儿圆寂了,为了满蒙团结和宗教稳定,朝廷必须要派一位高级宗室出面把大师的遗体送回蒙古。

那派谁去呢?雍正左看右看,于公于私,都只有老十最合适。于公,在爵位上,老十是王爵,够分量;于私,在亲情上,老十是蒙古女婿,这在当时的诸多兄弟中,也是独一份的。此时,不管谁是皇帝,老十都会是首选。

但老十本人是非常不想去的,原因有三个:

一、此时,康熙的丧期还未满百天,出于孝道,老十不愿意动身。

二、老十可能也不太喜欢蒙古。老十共有9个子女,只有一个是他的蒙古大老婆所生,另外8个都是他两个小妾所生,那他婚后和谁更亲近也一目了然。偏偏这大老婆又是蒙古王爷家的女儿,目前虽没有史料可以佐证,但老十婚后和蒙古那边的关系大概率不是很和谐。

三、老十到底是“八爷党”的成员,尽管是非常边缘的成员,但老十和雍正也是对立关系。老十觉得雍正在故意挤对他走。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起初就不愿意动身的老十走了没多远,出了北京后刚到张家口就病了,然后就不想动了。别人催他,他却说皇上有旨意,要召他回去:

允?托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清史稿·列传七·辅国公允?》)

可雍正根本没下旨,这只是他拖延的借口。雍正起初也确实没太搭理老十,姑且就让他先养着吧。之后歇得差不多了,就有人继续催老十赶紧上路,这大师的遗体还在棺材里躺着呢。可老十还是在张家口赖着不愿意动,就想着若是能把这事拖黄了,就让雍正把他召回京了事。

不过这可能吗?雍正不要面子吗?而且老十的这一连串行为属于先假传圣旨,再懒政抗旨,都不用雍正找碴儿,一顶“破坏满蒙团结”的帽子,就能轻松地扣在他脑袋上。

不过,真正惹恼了雍正的还是老十在生病期间不问医生问鬼神,搞了个祭祀祈福的仪式。按说这也没什么,可坏就坏在老十的祷告文里写了“雍正新君”四字。不称“皇上”已经是不敬了,偏偏还在祭祀鬼神的时候反复念叨雍正的名字,谁知道你这是在祈福还是在魇镇?再加上他之前一连串的失礼行为,也许老十只是无心之失,但在雍正看来,老十这绝对是在挑衅君主权威且已有图谋不轨的倾向了。

偏偏老八当时正担着理藩院尚书的差事,专管维护满蒙关系的业务,雍正就下令让老八胤禩去查办老十。这出“权力的游戏”,算是让雍正玩明白了。

老八一开始还好心地写信,劝老十赶紧去蒙古。结果雍正大怒,你这是什么意思?朕的圣旨还不如你老八的书信管用?咱俩到底谁是皇上?蒙古这边朕现在也不用他老十去了,朕现在就找你老八问话,老十如此抗旨不遵,破坏满蒙团结,到底该怎么定罪?没办法,老八最终给出的处理结果是:

应革去多罗郡王,撤其所属佐领,没入家产解回,交宗人府永远禁锢。(《清世宗实录》卷一八,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