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143)

成为雍正(143)

作者:李正

乾隆破口大骂,我早就猜到弘晳狼子野心,没想到还真能僭越成这个样子!乾隆还纳闷呢,即便弘晳想玩模仿秀,可他家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内务府摆件?结果一查才发现,全是老十六允禄换给弘晳的。

允禄啊允禄,我的亲叔叔,这种糊涂事您也干得出来!乾隆最后把允禄叫来,又扣了5年的工资以示惩戒。只不过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只扣了两年多就照常发放了。这对允禄而言,基本也算不上什么处罚。

但对弘晳,乾隆这回可算是攥到把柄了,可以下死手了。乾隆不但把弘晳的圈禁地点从郑家庄改成了景山东果园,还把弘晳的宗籍直接开除了,并且把弘晳的名字也给改了。雍正当年给弟弟改名的时候,“阿其那”这个名字是老八自己起的,老九“塞思黑”这个名字是老三允祉给起的,可弘晳的新名字,极大可能是乾隆给起的。

因为这个新名字的侮辱性比较强。弘晳当初觉得自己年纪大,就时常在乾隆的面前表现得很不恭敬。所以大概率是当时29岁的乾隆给弘晳起了“四十六”这么一个新名字。弘晳你今年不是46岁吗?朕祝你永远年方四十六。最后弘晳活到了49岁,死在了景山东果园。“弘晳逆案”到此终于结束。

在这个案子里,乾隆先后处理了7位宗室成员,并且最终还给弘晳送上了“革爵、圈禁、除籍、改名”的四合一大套餐。相当于乾隆正式向宗室公布:都别惹我,当初我爸能干的事,如今我也一样都能干得出来。

而“弘晳逆案”的完结,最终也标志着乾隆对宗室的宽仁态度彻底终结。

随着老十七允礼在前一年去世,如今的老十六允禄也在惨遭打击后退了场,在乾隆朝的宗室中,终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能够在政治上鹤立鸡群了。而且从此之后,乾隆再也没给过任何一位宗室王公过大的权力和信任。

以至于我们今天在回顾清朝的历史时会发现,努尔哈赤时期,有四大贝勒;皇太极及顺治时期,有多尔衮;康熙朝,早期有福全,后期有夺嫡九子;雍正朝,也有怡亲王老十三允祥等。可到了乾隆朝,在“弘晳逆案”之后,我们几乎很难发现任何一个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宗室王公了。满洲入关以来,宗室对皇权的影响力也就此落到了最低点。

然而,对宗室的打击还只是乾隆初年政治斗争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他还会去完成一场我们知晓的更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而在那次斗争中被针对的对象,就是雍正心爱的张廷玉和鄂尔泰。

注释1: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李朝实录》卷六,《肃宗四》,中华书局,1980,第4334页。

注释2:华色,康熙朝养心殿的工匠,康熙五十五年违制为弘晳打造珐琅火链,事发后被杖笞、流放。

注释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和硕廉亲王允禩等奏请供给理郡王弘晳生活用品事折》,黄山书社,1998,第910页。

返场 《大义觉迷录》始末:一个皇帝的自我辩白

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冤枉,每当有谣言出现,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替自己辩白,皇帝也是一样的。说起来,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却至今都倍受人们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他卓越的政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当年所遭遇的一场造谣和他本人的亲自辩白。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雍正帝自己亲手整理而成的这本清朝名著——《大义觉迷录》。当时,雍正编完这本书后,还动用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力量疯狂推广,以至于《大义觉迷录》成了雍正朝晚期风靡全国的畅销书。

书中的内容恰恰就是雍正的一次深情辟谣,以图粉碎当时围绕着他的种种谣言。我们从《大义觉迷录》的书名就能看出来:“大义”即“君臣大义”,指一个好皇帝应该是什么样的;“觉迷”,即“迷途知返”,旨在让大家认清谁是好皇帝。总的来说,“大义觉迷”就是雍正希望那些听信谣言误会了他的百姓,都能在迷雾中觉醒,且能认识到,他,爱新觉罗·胤禛,真的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到底传出了怎样的谣言,才会逼得雍正写下《大义觉迷录》这样一本书呢?雍正帝真情辩白的“大义”,到底有没有换来人们的“觉迷”呢?

一、荒唐、儿戏的造反

故事要从雍正六年(1728)讲起。说起来,在当时的清朝,如果要找出两个心情最舒畅的人,可能一个是在北京的雍正皇帝,另一个就是在陕西西安的川陕总督岳钟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