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140)

成为雍正(140)

作者:李正

总的来说,允禄几乎擅长一切和政治不相关的事情。

但最后没办法,在雍正八年(1730)老十三允祥死后,老十六允禄和老十七允礼就成了雍正在宗室内唯有的两个信得过的弟弟了。最终,在雍正驾崩后,允禄和允礼就成了遗诏中专门指定的两位辅政亲王。雍正在遗诏中还特别嘱咐说,老十七身体不好,得养着,别让工作上的事把老十七给累着。如此一来,宗室里真正管事的,就只剩老十六允禄一个人了。

巧了,乾隆还挺信任允禄,因为他们叔侄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根据《清高宗实录》卷首的记载:

(弘历)年十二,……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清高宗实录》卷一,雍正十三年八月)

弘历小时候学打枪,都是老十六手把手教的。

在乾隆二年(1737),乾隆在重建军机处时是有意把宗室王公排除在外的,但这也并没有影响他对允禄的信任。

乾隆三年(1738),老十七允礼病重去世后,本来由允礼主管的理藩院,乾隆并没有转交给其他人进行权力拆分,反而是直接划给了老十六允禄。让允禄在已经是议政大臣兼内务府总管的情况下,又多了一个理藩院主管的职务。老十六的权势又上升了一个层级。

也许有人会想,这是不是乾隆准备“捧杀”允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允禄始终没有表现出任何越界的地方,例如,当乾隆将允禄主管的工部转交给他人时,允禄二话没说就把工部交出去了。因此,乾隆若是想打击允禄,是根本不需要“捧杀”的,因为允禄压根不会反抗。而另一方面,综合来看允禄一生,乾隆对允禄一直是很信任的,在允禄死后,乾隆给允禄赐的谥号都是“恪”。意思就是恭敬、谨慎。

那乾隆对允禄予以重用的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乾隆执政之初,因为年纪尚轻,便产生了一个比较单纯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对允禄施以信任和恩赏,来获得允禄的忠诚与配合,并借助允禄的威望达到间接控制宗室的目的。

但很快乾隆就发现自己想多了,就允禄这个乐呵呵的性格,别说控制宗室了,他连控制自己手底下的太监都费劲。

有一回,乾隆去内务府遛弯,看见身为内务府总管的允禄和手底下的领侍太监苏培盛,老哥俩坐在同一张板凳上聊天呢。乾隆大火,我的亲叔叔啊,您是王爷,还是铁帽子亲王,怎么能让一个太监跟您平起平坐?这些奴才都是蹬鼻子就上脸的,您这个样子,还怎么树立皇家威信呢?

于是乾隆立刻组织太监们开会,要批斗苏培盛:

(苏培盛与)庄亲王并坐接谈,毫无礼节。庄亲王总管内务府事务,凡内廷大小太监,均属统辖。而苏培盛即目无内务府,独不思庄亲王乃圣祖仁皇帝之子。(《清高宗实录》卷四,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一日)

即便你苏培盛乱了规矩,忘了庄亲王是内务府总管,难道你连庄亲王是圣祖仁皇帝的儿子也忘了吗?你是怎么敢跟他坐在同一张板凳上的。

乾隆这段发言不只是为了骂苏培盛,其实也是骂给允禄听的,庄亲王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这么不靠谱。

可是允禄吸取教训了吗?显然没有。允禄在乾隆朝初年的个人形象,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宗室喝酒,场场都到;朝堂政务,处处应付;到了紧要关头,立刻化身老好人,和和稀泥,谁也不得罪。用乾隆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

惟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清高宗实录》卷一〇三,乾隆四年十月十六日)

允禄天天上班“摸鱼”,碰上事了就和稀泥,一点正事也不干。

可“摸鱼”、和稀泥也就算了,真正让乾隆火大的是,那个自己最讨厌的、家住京城20里外的郑家庄的弘晳,居然也开始没事就往允禄的庄亲王府里钻,偏偏允禄还来者不拒,带着弘晳一起玩。

允禄带着弘晳一起玩的原因也很简单。允禄虽然在辈分上是叔叔,但他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实际上是比侄子弘晳还小一岁的;又因为年龄相近,他俩大概率是从小玩到大的,成长轨迹完全重合,是真正的发小儿。而且以弘晳当年在宫中的地位,没准小时候他对允禄还是照顾有加的。

如此,这二人搅在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可乾隆实在难以接受。十六叔我重用你,是为了让你给我当心腹,去管控宗室的,不是为了让你和弘晳“鸳梦重温”,给他当靠山,在宗室里另立山头的。

除了允禄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同样伤了乾隆的心。他就是乾隆五大爷允祺的长子弘昇。按辈分,这位也是乾隆的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