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125)

成为雍正(125)

作者:李正

那弘曕又是怎么报答乾隆的呢?

二、目无法度的亲王

弘曕从小就相当有钱,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仍然异常贪财,而且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喜欢钱,但他不花钱,钱就摆在家里看着。

居家尚节俭,俸饷之积,至充栋宇。

钱堆得满屋子都是。如果弘曕仅仅是个守财奴也就罢了,但他却换着花样四处敛财,目无法度,相当过分。弘曕曾看中一块地,想用来开煤窑,可这地不是他的,弘曕居然直接派人把老百姓的地给抢了:

(果亲王弘曕)开设煤窑,占夺民产。(《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

而乾隆在听说弘曕私开煤窑、侵占民田的事之后,只说道:

以年幼无知,不忍遽治其罪,曲加训饬。(《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

简单教训两句就完事了。合着您的皇弟年幼无知,老百姓的地就活该被抢吗?此事最后毫无波澜,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就导致乾隆越是不管,弘曕就越是蹬鼻子上脸,觉得自己干啥都行。有一回,乾隆安排弘曕去沈阳盛京送玉牒,弘曕居然直接当场拒绝了。史书记载:

(弘曕)谩奏先赴行围等候。(《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

送玉牒着什么急啊?臣弟准备先去打个猎。如此荒唐行径,真不知弘曕目无法度的底气到底是什么。难不成就因为雍正走得早,你哥哥就得一直照顾你?关键你四哥乾隆是什么人,你自己心里没数吗?还是说乾隆之前对你的种种恩宠让你产生了某种不切实际的错觉?

但可能也的确不能完全怪弘曕放肆,因为哪怕就这样抗旨不遵,乾隆也只是训斥几句,并没有严加处罚。直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时任两淮盐政的高恒在江南倒卖人参被抓,拔出萝卜带出泥,乾隆才算知道了自己的这个弟弟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首先,人参在清朝是内务府专营的买卖,弘曕走私人参,其实就是在抢乾隆的小金库。高恒起初还很硬气,一口咬死这事是他自己一个人干的。但乾隆知道,凭着走私人参的暴利和风险,这绝对不是高恒这个满洲包衣家族出身的人敢单独去做的。于是,乾隆单独提审高恒,把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的名字挨个儿报出来问,傅恒参与了吗?兆惠参与了吗?……最终在乾隆的威压与紧逼之下,高恒坦白了,吐出了弘曕的名字。史书记载了整个经过:

(高宗)面为询问,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如大学士公傅恒、协办大学士公兆惠等,有无授受情事?高恒力言无有。及再三严词诘责,始奏出弘曕。(《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

乾隆听完大受震撼,我弟弟他……缺钱吗?他倒卖人参干什么?问来问去,最后才知道是弘曕当初找了一个叫江起镨的商人借钱,拿到钱后去苏州买了唱戏的歌女。可弘曕到了日子却不还钱,反而让护卫带着江起镨去找高恒走私人参,还说赚了的利润就权当还钱了。

乾隆沉默了。这是弘曕,朕的亲弟弟?一个亲王,居然为了几个江南歌女就去找商人借钱?最过分的是,弘曕还钱还不从自己的王府拿银子,要跑去走私人参,和朕的内务府抢钱!考虑到这事太丢人了,弘曕买歌女的经过,《清实录》中根本就没有记载。相关线索我们只能在乾隆给后来负责查案的大学士来保的满文信件中才能看到:

(弘曕)今何以又出采买优伶而借取银两之事?

不过,乾隆还不死心,他不相信弘曕能这么不靠谱。于是,乾隆把弘曕府上的太监和护卫都叫过来加以核实。结果事情闹得更大了,这些下人,他们不是高恒,没当过官,一经吓唬便全招了。不光买歌女、卖人参,弘曕还让各地织造局的官员帮他买绸缎:

至于各处织造关差等,……派办绣缎什器,不一而足。(《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

且弘曕让人帮他买东西,钱从来就没给够过。

乾隆犹疑了一下,钱没给够,那不就是勒索官员吗?你们这些下人,说话倒挺委婉的。但很快,又有新东西审出来了。下面答复说:皇上您前几年不是安排兵部尚书阿里衮去选官吗?当时果亲王还拜托阿里衮安排自己的门人做官,但被阿里衮拒绝了。

好家伙,朕这个弟弟,不仅贪财,他还敢干政?乾隆便只得派人去问弘曕本人了,弘曕虽然还试图隐瞒,但基本上都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