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柄上“万寿无疆”四字,俗气,着去平。
把字磨掉,不要,朕要是攥着这么一个东西,让人看见还不够丢人的。
也正是因为雍正这些吹毛求疵的要求,我们今天看到雍正朝的宫廷文物,往往都是相对雅致的。要么什么花纹都没有,唯求素雅、漂亮;即便有图案花纹,第一眼看上去也都是力求精致,并不杂乱;再有,像是雍正偶尔在器物上的一些题字,也都是注重文化气息的。比如,在雍正款松花江石砚的背面,雍正题的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韵味悠长。
只不过物件终究是死物,它不会给你回应,缺乏生气。所以,雍正在制瓷之余,还有一项爱好,就是养狗。
我们今天经常看到一些段子,说有的朋友养狗,狗吃得比自己都好。雍正身为皇帝虽然没夸张到这种程度,但他和自己的爱狗在吃这方面的对比,也挺有意思的。张廷玉是经常陪着雍正伺候他吃饭的,他就说过:
世宗宪皇帝时,廷玉日值内廷。上进膳时常承命侍食,见上于饭颗饼屑,未尝弃置纤毫。
雍正用餐时,不管是吃大米还是啃大饼,从不浪费粮食。可他自己不浪费,不代表狗不能浪费。雍正养狗,经常担心自己的狗吃不饱。按内务府的传统规定是:“每狗一条,每日食羊肠十两。”这样的伙食其实很不错了,但雍正说不行,朕养的狗,怎么能只吃这么点?于是,雍正的狗,天天喂牛肉吃。要知道在古代,农民的牛拿来耕地都不够用。而雍正养的狗,天天吃牛肉,想来也是挺讽刺的。
雍正给狗起的名字,也都很有趣。他最有名的两条狗,一叫“造化”,一叫“百福”,都取自吉祥话。
今天给宠物犬穿衣服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若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用料贵重的,我们可能还是会觉得奇怪。但雍正给自己的小狗们做的衣服更邪门。雍正五年,雍正下旨给内务府:
给造化狗做纺丝软里虎套头一件,再给百福狗做纺丝软里麒麟套头一件。
光做纺丝的衣服还不够,雍正还给自己的狗做了不少真皮的衣服。像什么貂皮、猪皮,都曾被雍正下令给做成了狗衣。最夸张的是,连老虎和豹子的皮,都被雍正找人扒了,缝成衣服,套在自己养的狗身上。
而除了吃穿之外,在住的方面,我们今天在内务府的档案中,同样能看到雍正会给自己的狗设计笼子、被单、被褥的各种记录。还是雍正五年,他就曾下旨:
做圆狗笼一件,径二尺二寸,四围留气眼,要两开的。
着将此狗笼上配做见方四幅、深蓝布穵单一块。
“穵单”就是满语“被单”的意思。可见雍正在养狗这件事上,非常上心,着实喜欢。
只是讲到雍正的这些爱好时,叫人难免心生不悦。
封建社会,穷人家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穿上一件棉布麻衣。可到了皇家,就连一条狗都能穿着貂皮大衣,睡着纺丝软布。底层人不如富家狗,这就是所谓的“万恶的旧社会”注定要被推翻和摧毁的原因吧。人,终归是需要独属于“人”的尊严的。
而且,今天有许多人在谈及古代那些富家子弟的花样爱好和生活情趣时,似乎会刻意平添一些美好而令人向往之感,但这些皇族、官员、地主乡绅,他们的幸福生活,这些统治阶层每一秒的岁月静好,底下其实都是负重前行的无数贫苦百姓。
包括雍正也一样,我们今天面对雍正朝文雅的瓷器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我们是找不到当年生产这些瓷器的底层工匠的名字的。可能最多会知道当时景德镇有一个督陶官,名叫唐英,但这个唐英也是官员,至于再往下的那些脏兮兮的工匠呢?没人记得的。
注释1:清代掌管宫廷演剧事务的机构,隶属于内务府,在道光年间改名为升平署。
注释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掌故丛编》,《圣祖谕旨二》,中华书局,1990,第52页。
注释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掌故丛编》,《圣祖谕旨二》,中华书局,1990,第52页。
注释4: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载日常承领各项活计的档册总称。
注释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人民出版社,2005,第476页。
注释6: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养吉斋余录》卷三,中华书局,2005,第369页。
注释7:佚名绘。雍正皇帝众多行乐图中的一册。在该图册中,雍正的装束十分多样,很多幅画中,雍正均着汉族衣冠,做文人装扮,模仿历史上或传说中的人物,如偷桃的东方朔,题壁的苏东坡,在竹林抚琴的阮籍,等等;此外亦有做少数民族打扮的。最奇特的一幅,雍正戴着西洋假发,身着西装,俨然欧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