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112)

成为雍正(112)

作者:李正

皓月清风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雍正的这首诗,韵味尚佳,至少比起他儿子著诗的平均水平,是要高一些的。

接着是棋。尽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雍正的棋艺水平究竟如何,但他对下棋的热情着实高涨。雍正五年(1727),外邦使臣送了他一对象牙雕刻的镶铜镀金的痰盂。雍正一看,东西属实精美,只是拿来当痰盂实在太过可惜,于是下旨要求改样。谕旨记录在《活计档》中:

着将此痰孟,改做大棋盒。

这里的“大棋”,指的就是围棋。可见雍正对下棋的兴趣肯定不一般,因为对寻常人而言,把痰盂改成棋盒,实在有点不拘一格。

最后是书。雍正的书法,我们之前也略有提及。雍正自己就说过:“朕早蒙皇考庭训,仿学御书,常荷嘉奖。”

他从小就模仿老爹康熙的笔迹,而且还经常被夸。甚至还有史书记载说:

圣祖最喜世宗宸翰,每命书扇,岁书进百余柄。

康熙因为喜欢老四的书法,经常让老四写扇面。而老四自己也很热衷,每年只要康熙吩咐了,老四就会写上100多把扇子交上去,说留着,父亲送人时比较方便。

倘若大家想要亲自辨别雍正的书法水平,我们今天到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便能看到雍正亲笔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批“勤政亲贤”。这副对联不光字好,意思也好。君主的使命是治理天下,而不是盘剥天下。雍正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究竟做没做到自己写下的这两句话暂且不提,单看他能把这两句话挂到养心殿里,挂到自己的工作间,这般警示,也算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了。

总之,满洲传统的搭弓骑射,雍正没兴趣;汉人儒士喜爱的琴棋诗书,他倒是样样精通。

不过要是说到雍正的爱好,那最有名的,还得是他那作为“cosplay鼻祖”的特殊身份。

二、花样迭出的变装

之所以说雍正变装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雍正留下来了一整套造型各异的画像——《胤禛行乐图册(十三页)》。在这套画册中,雍正的确是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顶着千奇百怪的发型,模仿了不少人。

比如在《许逊降龙》中,胤禛在悬崖之上,穿着道袍,挥着拂尘,姿势还很滑稽;而旁边的波涛之中,盘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大家可能对许逊比较陌生,他是一个东晋时期的道士,后来开宗立派,成了道教的经典人物。今天,在台湾桃园的大园区,还有一座仁寿宫,供奉的就是许逊的香火,当地人还把许逊称为“感天大帝”。

如果说许逊我们还比较陌生的话,那接下来要说的雍正模仿的几个人,我们可就太熟悉了。在《东方朔偷桃》中,雍正扮演的东方朔就像是个变戏法的艺人;在《李白行吟》中,雍正站在河边,似乎正在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阮籍抚琴》中,雍正身着长衫端坐于竹林中,专心抚琴。

除了模仿古人之外,雍正还有不少对不同风格的着装的模仿。在《岩穴喇嘛》中,雍正模仿了藏传佛教徒,反映了雍正尚佛的一面;在《与兔共憩》中,雍正则是模仿了一次蒙古贵族。另外,最有意思的是,雍正除了模仿了国内的各民族人士之外,他还模仿了西洋人。在《洋装刺虎》中,他顶着一头假发,穿着17世纪的法国宫廷风的背心和外套,拿着一把三叉戟刺向老虎。但这幅画中,雍正对他穿的这身洋装还是有一些小改动的,他把里面穿的西服背心织上了中国传统的锁子甲的纹路;然后又把法国式的大袖口,改成了满洲式的小袖口。

但不管怎么改,雍正这些画在今天的我们来看,是有些“魔性”的。以至于很多朋友在第一次看到这些画时,还以为是网络上的恶搞图片。那作为帝王的雍正,在历史上为什么会留下这样一组画作呢?是当皇帝当烦了,需要靠cosplay来愉悦身心吗?

尽管我们今天已经确认了这些一定都是雍正本人的画像,但在雍正朝内务府造办处的画作档中,是根本没有记载这些画作的成画时间的。学者们也是从许多的蛛丝马迹中去找答案,推测出这组画极有可能是胤禛在登基前,也就是他还是皇子时的画像。

理由主要有三点:

第一,雍正继位时是45岁,而这组画里的他,胡须都偏短,年纪上似与当皇帝时有差距;

第二,画中的场景都相对简陋,而雍正继位不久后就开始翻修圆明园,翻修结束后雍正在园中的各种画像,背景都是相当漂亮的,所以这组画极有可能是在他翻修圆明园之前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