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潮汐图(75)

潮汐图(75)

作者:林棹

后来我们追逐珠江。我们有橡胶轮胎、数字地图, 但依然难以遍历珠江。我们游历“内城”“西城”并养 殖一种新地层,它是《广州城坊志》(黄佛颐)和2019 年广州的乘积,或二者的液态夹层。受惠于《粤海关 志》(梁廷相)、《广东十三行考》(梁嘉彬)、《广州贸 易》(范岱克)等著作,我远眺过一种“十三行”,一 种蜃景,而2019年夏天的十三行路上人来车往,黄衣 骑手飞驰,大捆大捆批发服装堆满板车、从依维柯半敞 的尾厢流泻。江岸拓宽。新的故事发生。地名是一种化 石。来回搭轮渡,从西堤码头到昔日河南岛,从黄沙到 金沙洲,直到江岸风景渐渐返祖。沿花地河岸慢走:水 泥步道,周末钓手和他们的蓝体白盖小钓箱。从一只夜 鹭想象一群,想象它们神秘的群集之地。烈日之下,黄 埔古港的虚影自南海神庙古树荫涌现。

追逐珠江,追逐它的水道、出口。天后宫总是面朝 江海,总是和黄昏一同到来。开错路。绕路。开到“重 地!闲人禁入!”牌子前。在漠阳江边目睹三种并行 的时间:岸上,岛心,江中。年迈的妻子(也可能是姐 妹)单侧划桨,于是触版打起圈来,年迈的丈夫(也可 能是兄弟)得以长久地回收他的网。网是尼龙的、晶白 的、无尽的。每一截新出水的经纬都可能附赠一尾鱼。 在古老的时间之河打转,和落网的不确定性日日相伴。 庙树:榕、木棉、海红豆。感受土地如何在鞋尖前终 结,记住那种终结并随后而至的叹息。用眼睛,在狮子 洋面增加一艘广式帆船的重量和体积。知识压向现实, 像二氧化碳压向水。

到2020年5月初稿完成,巨蛙已是我的旅伴、同 桌、室友。我们一起行过真实和虚构的珠江、它流经的 真实和虚构的土地、它汇入的真实和虚构的大洋。两种 光景以双重曝光的形式相印。幸运的是,那头不存在的 两栖怪兽比我的血肉之躯走出更远。

巨蛙的故事受惠于前辈学人和艺术工作者的心血成 果,他们是另一维度的冒险家,朝向幽深的未知海域。 清单还包括但不限于:《广东新语》(,屈大均)、《粤讴》 (招子庸等)、《置民的研究》(陈序经)、《东印度公司 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 )》(马士)、《广州十三 行》(孔佩特)、《广州番鬼录、旧中国杂记》(亨特)、 《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罗桂环)、《澳门记略》(印光 任、张汝霖)、《澳门学:探颐与汇知》(金国平)、《普 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普塔克)、《早期澳门史》 (龙思泰)……仰赖这些求真、求实的耕耘,虚构之蛙 获得了水源和大地。部分人物、动物、无机物角色有着 相应历史原型或参照:“H”脱胎于19世纪上半叶英国 东印度公司商人群像;大象迪迪受1706年一则大象死 亡事件(4月27日,苏格兰邓迪)启发而生;押运巨 蛙的世界号以邦蒂号(HMSBo〃n。)为“模式种”,后 者在1787年至1790年间服役,焚毁于一场哗变;如此 等等。

旅程已经结束。有时我会想念远方巨蛙。也会想念 篝火旁的袋狼、狮猴、粉头鸭。一种被称为“自然”的 巨大整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逝,短促的我们只来得 及取一瓢尝。

2021年7月10日